2013年7月1日,我來到某電器集團總部,進行了一個月的“封閉式學習”,從此開始了我賣電器的銷售生涯。
最初的學習主要是為了洗腦。公司會給你貫徹企業的價值觀和“正能量”,增強你的團隊意識。比如這么一個游戲:要求你獨自站在高處,下來之前大喊“伙伴們,我下來了”,他們回應你“我們都在”的時候,你的心門就被打開了……
“學習”結束,我們進入了“地獄般”的實習期。實習期徹底地摧毀了我的價值觀,然后重新建立了一個新的東西到底是什么,我也說不清楚。
我的實習在西部某市。實習采用的是軍事化的管理,統一的著裝,每天早上七點起床,八點到公司準時開會,九點去門店,一站就是一天。到了晚上九點門店關閉,回公司接著開會,直到12點下班。回去接著做表格,夜里兩點才能睡覺。
“實習”的宗旨,就是把你往死里整。比如你今天拿了個銷售第二回來,他們會問你:怎么拿了個第二?然后做100個俯臥撐。上司要叫“老大”,同事要叫“兄弟”。有時早上起來上班,迷迷糊糊看到領導走過來,隨口來了句:“經理好……”得,50個俯臥撐做起吧。
我們被教導,作為一個銷售,在用詞的把握上必須精準,比如,對于家電不能直呼其名,必須稱之為“產品”你不能對客人說“請看這臺電視”,而要說“請看這款產品”。
有一次我的手機壞了,和老大請假去修,剛說五個字:“老大我手機……”老大立馬怒目圓瞪:“你再給我說一遍?”“哦,對不起,老大您看,我這款產品壞了,想請假出去修一下?!薄?0俯臥撐,做完就去吧?!焙芏嗳瞬徽J可這種魔鬼訓練,中途退出了。而留下的人,比如我,則對職業有了更深的認識:做銷售的只看結果,過程和理由都是浮云。
在“地獄”實習結束后,就開始正式分配工作了。我當時面臨著兩個選擇:留總部精英組或者下分公司。
精英組,顧名思義,就是銷售界中的精英,他們在銷售行業中就相當于特種兵。我們總部每年都會從實習的人中挑選業績最優秀的十幾個人組成“特工隊”,飛往全國各地銷售業績不佳的城市“救火”,效果也是相當顯著,一般他們去了之后的第二個月,產品的銷售量就會有非常明顯的提升?!疤毓り牎标爢T每天睡四個小時,月入6000元。好在也有回報:大概三年左右,他們就會被提升為一個分公司的銷售經理,年薪幾十萬。

思前想后,為了身體著想,我還是決定放棄精英組,南下至某分公司做銷售。一入銷售深似海,我必須時刻關注自己管轄市場的商品銷量,每當銷量下降時,你就要從源頭查起,抓主要矛盾:比如,我找的禮儀小姐好像比別的品牌的丑……
學問最多的便是酒桌。我會為了一筆生意的談成,喝了吐、吐了喝。這年頭,哪有客戶會跟你整啤酒呢。每次與客戶見面,看到對方那啤酒肚時,我就害怕。果不其然,白酒當紅酒喝,紅酒當啤酒喝,渴了怎么辦?拿啤酒當白開水喝……我總是在想,拿酒不當酒的人,還會拿你個銷售當人一樣喝嗎?
有一次,為了取得一位女領導的重視,我用三杯換她一杯,到最后我都忘記吐過多少回了,也忘了究竟是怎么回的房間但最終我獲得了領導的認可。
現在我寫下這些文字時,想起那些喝得死去活來的場景,手還是不住顫抖。雖然我深深懷疑這種獲取客戶以及領導好評的方式究竟是不是值得,但當我端起酒杯時,又立刻忘掉了心里的懷疑。
都說銷售能賺大錢,其實銷售和銷售也不盡相同,因為我們這一行業的銷售量和節假日相關性比較大,每個月的收入并不固定,年收入一般會穩定在八萬至九萬之間吧。
不過,對于父母,我總是報喜不報憂。對于銷售來說,工作和生活一定得是分開的。
但工作難道不就是為了生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