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早已不是摩根那種老式的神秘商人的做派了;像《華爾街之狼》主角那種瘋狂銷售的勁頭,也成了過去式。今天,“統治”華爾街的—其實是物理學。
在過去20年中,幾乎所有大型金融機構里,都有一群前物理學家和應用數學家們嘗試把他們的技術應用于證券市場。他們通常被稱為“寬客”(quant)。準確來說,“寬客”們是做“金融工程”的。“金融工程”是一門跨學科的混合體,包括物理學所衍生的模型、數學技巧和計算機技術,目的是給金融證券定價。
根據《寬客人生》一書介紹,物理學家不好好做學術,卻跑去華爾街,部分原因在20世紀70年代,物理學術市場的萎縮。
早在二戰期間,雷達的發明和原子彈的研制向戰后政府展示了物理學的用處。而蘇聯發射衛星成功,也促使美國國防和能源部十分重視物理學,撥了許多款項。于是,物理系不斷擴張,研究職位成倍增加。
但好景不長。越戰末期,經濟下滑和公眾對科學用于戰爭態度的突然轉變,導致物理學的研究資金被大幅削減。大批本打算獻身基礎物理的科學家無法維持生計,很多人不得不考慮轉行。
而與此同時,華爾街也面臨著新的狀況。1973年石油危機導致油價飛漲,利率急劇攀升,金融市場就變得更加變幻莫測。對金融機構來說,理解利率變動和股票價格波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
華爾街發現了這些想轉業的物理學家。物理學一直關注的是動態,也就是事物如何隨時間變化。而且物理學家們為了學好物理,通常都是具有專業水準的數學家、建模專家和編程高手。
自此,物理學家成了華爾街員工的最熱門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