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大數據”是時下最火熱的IT行業名詞。雖然與之相關的數據倉庫、數據安全、數據分析、數據挖掘等名詞外行云山霧罩,但不可否認的是,大數據正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而圍繞大數據的商業價值的顯示利用,也正成為當前又一個利潤的競爭焦點。
來自美國互聯網數據中心的統計顯示,在互聯網上,數據每年會增長50%,每兩年便將翻一番,而目前世界上90%以上的數據都是最近幾年才產生的。
現實問題是,越來越接近天文數字的大數據,該用什么樣的存儲能裝得下、存儲得好?來自英特爾中國研究院的科學家們,正在進行一種分散式內存池和存儲緩沖研究,力圖打造一個可擴展的內存池架構并找到一種最佳方式,使其可以應用于大型數據中心。
大數據時代需要最好的資源配置
大數據包含的內容,并非單純指依托于互聯網的信息,目前全世界的各種工業設備、汽車、電表上的無數數碼傳感器,它們隨時測量和傳遞的有關位置、運動、震動、溫度、濕度等變化產生的海量數據信息,也屬于大數據的范疇。特別是近年異軍突起的社交網絡和搜索,一度使得大數據除了海量的資源表現外,也更加具有現實的價值。
比如通過谷歌搜索、Facebook看到的帖子和微博消息,就能對人們的行為和情緒的細節化測量成為可能。挖掘用戶的行為習慣和喜好,凌亂紛繁的數據背后找到更符合用戶興趣和習慣的產品和服務,并對產品和服務進行針對性地調整和優化,這就是大數據的價值。此外,物聯網上也會產生海量的數據,從數據量來說,當前硬件的發展明顯已跟不上數據擴展的速度。
數據中心往往需要最好的資源配置,只有這樣,應用程序才能在其中更為高效地運行。同時,數據中心也需要最高的資源利用率,這樣才能降低運營成本。而這些都需要一個經濟劃算、可擴展且可重組的計算、存儲或網絡資源池,它完全不同于目前獨立服務器所采用的單一服務器配置。對于大型數據中心來說,這一點至更加重要。
像搭積木一樣搭建數據中心
作為社交網絡的一面旗幟,Facebook這樣的行業領先者,正致力于定制化數據中心構建模塊,來滿足以上種種要求。數據中心里的存儲和網絡也正接受重新檢查與設計。
目前的典型成品服務器一般有很多CPU、特定內存容量、很多硬盤和一個以太網接口,而模塊構建組建只要一到兩種設備資源和一個快速互聯。通過這種方法,用戶可以輕松拓展、替代或升級特定資源,如CPU,以此來滿足業務要求,而無需浪費其他資源。不同于目前十分嚴重的資源浪費現象,數據中心將可以像樂高積木一樣隨意搭建,同時還確保數據中心能為現在和未來業務提供支持,有了這樣的技術,用戶便可以盡情享受身處其中的自由感。為了實現這一點,未來還需要更高速、更高帶寬的互聯,使這樣的資源解聚變為現實。
硅光電技術鋪路
20世紀60年代,激光器首次問世,它能產生、放大各種光線。發展到今天,人們已經可以利用激光器產生各種超高帶寬、超長距離、免受電噪聲干擾的激光,以此推動了高速通信的巨大發展。白從1959年集成電路發明以來,大批量、低成本制造高集成、可擴展的電路成為現實,半導體行業不斷推動計算性能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如果讓在硅材料中傳播接近真空光速的激光進入高集成度的硅元件中,進行數據與信號的傳輸,將會為計算與通信帶來怎樣的革命?這兩者的結合就是硅光電技術。
其實早在2010年,英特爾便研發成功了硅光電技術。硅光電技術的突破使其成為高速、高帶寬、低功率且具成本效益的互相連接的最佳候選技術。目前,這種技術能夠很好地以每秒100G比特的速度運行,而且不會中止。它可以通過WDM(波分復用)技術達到每秒1TB的傳輸速率,而且10年內這一數字還會更高。硅的特點使它在成本上非常有競爭力。所有這些加在一起,使得硅光電成為滿足大型數據中心互聯要求的最理想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