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個人都曾經擁有過夢想,
相信你也是。
只是,現在的你,
仍然還在披荊斬刺地追求你的夢想嗎?
抑或是在生活的折騰里,你已經當了一個夢想的逃兵?
3個來自不同行業的女性,3種不同人生的夢想,
或許會讓你重新思考,你與夢想的距離。
沈雅筠 Amelie Shen
Amelie.Shen Design Limited
沈雅筠設計有限公司 執行董事和創意總監
夢想就是我的翅膀
我認識的沈雅筠,是一個挺有前瞻性的人,做事情會準備的挺體貼周到。在她念書時候,就已經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興趣是什么,所以之后的每一份努力,都會積極為夢想去實現它。而夢想也給予她更多的動力。在她大學三年級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學習法語,因為法國是設計師們夢想的地方,有明確的目標,于是她會持之以恒。在法國的時候,就同時參加法國很多所公立美院和私立美院的考試,并同時被法國I.A.V – Institut d’Arts Visuels奧爾良國立美術學院和巴黎CREAPOLE高等藝術設計管理學院。
“最后我選擇我喜歡的巴黎CREAPOLE高等藝術設計管理學院繼續碩士學位的深造。在我的心目中,有夢想就應該為之努力,再大的困難其實也就是看你如何堅持、不放棄。”
因為這樣的堅持,沈雅筠一直是學校非常優秀的亞洲學生,在巴黎第二年,已經在全球最頂尖的設計公司LANDOR ASSOCIATES公司工作,同時也是巴黎N.A.ds設計事務所的高級設計師。“2005年的時候,我在巴黎參加日本豐田集團的設計競賽,是唯一一名獲得金獎的亞洲學生。日本的社長非常喜歡我的創意,希望我可以繼續留在日本工作,但因為我還是喜歡巴黎的設計和藝術,所以繼續回巴黎LANDOR ASSOCIATES工作。”
夢想是所有人的動力
“每個人都會有夢想,我知道我會為之付出多少努力,而我也希望能將自己的理念和想法,以及對西方藝術的領悟帶給更多的年輕人,后來我從LANDOR ASSOCIATES北京回到上海,在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做設計老師, 除了繼續自己的設計,也希望能為年輕的學生們打開一扇夢想的大門。有夢想,才有展開翅膀的那一天,對年輕人而言,這點更是重要。每次參加各種展覽,比如上海設計雙年展、 美國Lawrence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符號.城市”設計展、 香港當代文化中心舉辦的中華創意產業論壇,也再去法國、西班牙等設計學院同法國和西班牙的學生們做設計交流。”
一步步踏實前行
“我的夢想是做自己喜歡的創作設計和藝術品,而這些創作設計和藝術品可以更好的貼近時代和生活。我是個腳踏實地的人,基本上設定夢想就會努力去實現,會循序漸進地發展自己的理想。對我影響最深的人,是我的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我的爺爺是著名的土地法經紀學家,他經常告訴我要用理性的思維安排工作和生活;我的外公外婆是香港 “兩航起義”著名的航空軍官,他們是深深相愛的兩個人,他們告訴我人生的朋友和愛人要互相支持,鼓勵,并且一直積極堅定的向前行。我現在香港創立了自己的設計公司,很高興朝著夢想又邁進了一大步。對我而言,夢想是一個指引我前進的方向,每年會配合好各個國際展覽的主題,也會同設計師朋友以及各個行業的朋友互動合作交流。”
現實和夢想有距離
“夢想不是憑空就能夠實現。很多東西需要團隊創作,從我經歷的事情來看,任何夢想的實現,還需要順應每個地方的體制和大環境,然后在大環境中更好的實現自己。同時還要考慮到團隊,我在巴黎工作的時候是和法國的同事和團隊一起工作,在日本工作的時候,是在國際組和英國美國法國北歐以及日本的同事一起工作,同時考慮到不同國家的文化如何更好的溝通。而在大學上設計課,更加是教師和學生們互動交流共同完成。”
姚捷Jenny
Yarose舞蹈生活空間創始人及創意總監
畢業于北京服裝學院,又在美國紐約CUNY BARUCH College獲市場營銷碩士學位。職業經歷包括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公關行業的APCO傳播顧問,以及歐萊雅集團和LVMH。2006年,她辭去工作,創立了Yarose舞蹈生活空間。
我會耐心等待
夢想的綻放
Jenny的人生像一個傳奇,她在創立Yarose舞蹈生活空間前,在大多數人眼中,就已經是一個事業有成的女性了。她之前工作的公司都是全球知名的企業。在這些大公司工作時,Jenny以她的能力和魄力,在行業內做出令人矚目的成就。所以當她從LVMH集團辭職的時候,令很多人不能理解,覺得她放棄了大好的職業發展前途和高薪,而選擇了未知的領域。可對Jenny而言,嶄新的一切。才是她的夢想。兒時便熱愛舞蹈的她,一路上接觸了各種不同的舞蹈,以非常開闊的視角和對舞蹈藝術的理解,開創了Yarose。Jenny享受著將美傳遞給每個人的樂趣,享受著觀賞一朵玫瑰從含苞待放到綻放的樂趣。Yarose就這樣漸漸地從一個舞蹈教室成長起來,發展到現在已經擁有三家舞蹈生活館。在品牌長遠發展中,已經涉及到北京、廈門,甚至把事業版圖開拓到美國紐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Yarose始終鼓勵每位女性追逐夢想。這些從零基礎開始學習舞蹈的會員中,甚至誕生了很多“傳奇會員”,她們從不懂舞蹈變成專業的舞蹈教師,美的力量如接力棒一樣,進行傳遞。“舞蹈源于生活,源于自然,每一個人都是天生的舞者, 任何時候開始跳舞都不晚”,這就是Jenny的信念。在課堂上,她毫無保留、聲情并茂地教授和鼓勵著每一個人。她用她那顆付出的藝術之心感動著一代又一代Yarose的舞者,共同追逐并實現自己的舞蹈夢想。
夢想是放下但不要放棄
“Yarose是我的夢想平臺。如果問我接下來的夢想是什么,我覺得可以總結為“放下但不要放棄”。人的一生是為了什么?我希望當別人想起我的時候,想到的是美。無論我現在在哪里,我的職業如何發展,我都希望我能給別人這樣的印象,所以無論我做的是不是舞蹈,最終都是要給人帶來美好。我希望我的人生在身心靈平衡的基礎上,能像花朵一樣,得到最大程度的綻放,這就是“放下”的心態。而所謂的“不放棄”,我覺得既然我現在已經在舞道上,可以用舞蹈去傳道,那么就應該心生感恩和珍惜,所以不要放棄,在這個道上好好做下去。在舞蹈上我參悟并得到了很多。”
要有積極和平衡的心態
“你問我在創業的道路上順利還是不順利?我認為境由心生,這都源自你的內心。我做的是一項事業,也會遇到一些“事情”,問題是你會怎么去處理。碰到的“事情”,我覺得是需要行動。如果我想到什么,我就會去行動。這幾年,我在做舞蹈和療愈、舞蹈和職場人生、舞蹈和社會關系的課題。在Yarose成立4、5年的時候,是狀態最差的時候,需要做很多決策,我那時身體狀況也不是很好。在當時那個節骨眼兒,如何去調節身心靈的平衡,也是一種挑戰。但我想我們本身就在做一個身心靈平衡的工作,如果我自己都不能處理好舞蹈和職場人生的關系,我怎么去跟大家進行分享呢?所以那些經歷無論好壞對我都是非常必要的。要用積極和平衡的心態去面對。如果這是你的夢想,想要走到終點,就要耐心等待。如果它沒有像剛開始時跑得那么快,其實它是在蓄勢待發,迎接未來更大的綻放。”
用舞蹈感受幸福
“一個女性在什么時候是最美的?是她在以欣賞的眼光看一個美麗女性的時候是最美的,因為對方的美讓我的眼睛充滿了美。你如果看到的都是美的,那你才能更美。舞蹈是一個非常好的激發美的方法。舞蹈是對生命的熱情,對生活的熱愛。人們問我幸福是什么?我說,幸福是源源不斷地為自己和他人創造快樂的能力,而舞蹈,可以幫助你提高這種能力。只要用心去體會舞蹈、體會生活,就一定能感動自己,感染別人。這也是我的夢想。”
張敬鸞(Bertilla Teo)
星傳媒體集團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
畢業于新加坡國立大學,主修經濟學和日語。擁有近20年整合媒介營銷經驗,被公認為新加坡極具抱負的廣告界精英,曾多次獲得行業內殊榮。
我已經在夢想里
聽了很多人關于夢想的描述,Bertilla是少數讓我思考并重新審視“夢想”的人之一。當我照慣常思維覺得會聽到類似于“我要達到怎樣的一種成就、要成為什么樣的人”之類的答案時,她卻告訴我,夢想更應該是追求心靈層面的富足,而非用具象的概念來表達。“財富或名望從來不是我追求的夢想,也并不認為它很重要。”
這位2013年被美國《廣告時代》雜志評為“中國年度最值得矚目女性”的廣告界精英,剛畢業時,并沒有打算進入廣告界,純粹只是出于對新鮮事物的好奇,誤打誤撞就進來了。如今,她已擁有近20年整合媒介營銷經驗,在亞太廣告傳媒界享負盛名。但顯然,名望不是她的欲望,快樂才是。“我有一個很好的團隊,也有一個很好的家庭,女人想擁有的兩樣東西,我都擁有了,我很滿意現在的生活,也很快樂,這正是我追求的夢想。我覺得自己已經在夢想里了。”對于正準備奔赴夢想的年輕人,她建議他們要有耐心,并且有為夢想而努力的態度。“他們一定要知道,任何事情只有付出才會得到回報。現在很多的年輕人都太浮躁,當他們工作不到半年或一年時,就急切希望有新的發展和上升空間,也不太愿意吃苦,這樣其實只會讓他們離自己的夢想越來越遠。”
抱怨與浮躁是夢想的天敵
“現在的年輕人,大多以自我為中心,內心浮躁,不愿吃苦,卻又總是抱怨未得到公平的待遇。其實這些負面的情緒,往往會阻礙自己的職場之路,成為實現夢想的絆腳石。當然作為公司的高層,在與年輕的下屬溝通時,也有義務讓他們對自己負責的項目有一個比較清晰的、宏觀的概念。所以,誠懇地溝通很重要。”
夢想應該是一種心境
“提到夢想,可能很多人會立刻有一個具體的參照,比如成為大企業家,大慈善家等等,我卻從來沒有過這樣的夢想。我認為夢想不應該局限于某一件具象的事情,或者個人擁有多少財富、達到某種成就上,夢想更應該是涵蓋到人生的各個方面,它不僅是追求經濟、名望或者生活品質,它還應該是精神上的一種富足與快樂。對我來說,生活時常保持一顆良好的心態,就是我的夢想。現在的我,已經在我的夢想里面了。2014年,我對自己最大的期待就是能夠學習一種生活的平衡,由于工作的關系,我與先生長期不在同一個城市,但即使再忙,每天我們都會盡量保持溝通與交流。而工作之外的時間,我也希望保持一種平衡。所以每個周末我盡量讓自己放松,比如做做做瑜伽,按摩,聽聽音樂會,找一間別致的餐廳大快朵頤等等,就是盡可能地讓我的閑暇時光過得輕松、寫意一些。”
成就感來源于精神的富足
“我在這個行業近20年,也得到了業界的一些肯定和獎項。其實我個人對獎項不太追求,反而是當我們公司對社會作出一些貢獻,被業界認可,得到客戶的信任,令客戶的業績蒸蒸日上時,我就會有一種成就感。我覺得成就應該是來源于精神的富足。我很欣賞巴菲特對待人生的態度。他曾經表示:我想給子女的,是足以讓他們能夠一展抱負,而不是多到讓他們最后一事無成。他把更多的財產,捐給了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群。我希望自己以后也能朝這個方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