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機會與年輕設計師聊天,或許是年齡的距離或是文化的差異,我總覺得他們有許多的迷惘和不確定性,包括對未來的前途和設計專業的方向,甚至不知能否有何前途?這樣的迷惑來自社會的現狀還是來自自身的因素,我覺得應該都有。但是給我最大的感慨是沒有信心的居多,普遍認為要達到什么目標都是難上加難,而問他們的生活時間如何安排,工作之余如何學習,幾乎得不到任何完整而有計劃學習的答復。既然如此,“設計師們何去何從”的疑惑似乎該改為“設計師為何迷惘”這樣的問題吧。
“我愿我能我可以”的設計信心
自從我在高中考大學時,選擇了建筑設計作為我的志愿至今,我從來不認為這是一個可以賺大錢求富貴的行業,我只將它視為愿意一生追求的志業。發財的路以設計的方式追求,可以說并沒有很多例子可循。所以立志賺錢的人,都會選擇別的科系,這應該是邏輯上很清楚的事。
我大學時每年暑假都會進入室內設計公司打工學習,也可賺注冊費,一直到建筑系第五年進入建筑師事務所實習。一直我對自己要如何走下去是沒有任何疑慮的。在服完兩年義務兵役之后,我進入一家建筑師事務所工作一個月之后,我就辭職開設自己的室內設計工作室了,我向建筑師老板辭職的時候對他說:我還是覺得自己喜歡做室內設計,這是我多年來喜愛和熟悉而無法忘懷的興趣與工作,建筑對我來說太慢而且太遠了,雖然考上建筑師之后可能賺錢較多,但是我還是選擇自己作室內設計,我有信心也更有興趣做室內設計。當時我的手上并沒有任何室內設計業務,只是一股“我愿我能我可以”的力量支撐著我的信心,那是近三十年前的事。
對自己的信心是最重要的力量,也是自己和社會直接沖撞時的應具備的心理要素。而當然自己對專業的準備是否足夠?面對挫折的忍受力是否充分?也是必要的思考。在那時的信心加上努力不懈終于挺過來后,似乎也就不是問題了。親友看到我的決心因而會支持我,累積一些成績之后,直接在相關雜志上刊載作品,一路設計人生到了今天。所以信心是第一要素,而后支撐信心的則是努力和決心。
設計之所以吸引很多人愿意投入這個行業,大抵是因為設計能借由創造力來獲致成果的這個誘因。一般普遍認為經由自己構思設計而得出的作品,將會帶來莫大的成就感與滿足感,而且如果成名的話更會名利雙收。但是放眼設計界,能夠名利雙收的人,似乎是少的不成比例。投入做一個設計師的成功機率是少于所有其它行業的,尤其是對以賺錢為主要動機的人而言。
設計天分并不是必要條件
設計師要有天分嗎?這個問題是常被問到的,我的答案是,當然要有相當天分。但是它是必要條件嗎?不,它不是必要條件。天分是天才設計師的必要條件;非天才設計師就不需要太多的天分,而只要一些就夠了,這一些天分還能以其他東西來替代補足,比如多加努力與正確的學習方法等等。所以更直白的說,如果學設計為的是接近設計,享受設計人生,而選擇以設計為工作謀生計的設計人,你需要的只是專注與熱忱,誠意與敬業,享受與愉悅。而這都是來自設計所能給予的樂趣,絕不是金錢所能取代的。
只是許多人對設計不是這么想的,他們覺得設計只是裝修之前不得不提出的計劃,借此才能取信客戶,借此才能提高收費,甚至覺得這只是一個賺錢的工具,披上了設計的外衣之后,許多東西都將合理化,精神層次化,見仁見智化,所以得以上下其手,與廠商聯手宰殺客戶,借著采購材料,設備,家具時得到回扣的滋潤,而這些歪風因此充塞了整個社會和業界。設計師對廠商成了可愛又可恨的人群,對業主成了可疑的人群,和同事間成了互相在業績上攀比的對手,自己成了以業務為主戰場的人。設計只是作為工具手段而已,反倒不是重點了。
這樣的設計人多存在于家裝設計公司,通常會重視設計的專業到何程度,比較令人懷疑。設計人容易變成物質上的受惠者卻也是精神上的受害者。設計不求好的心態一旦養成,當初對設計追求的純凈心性,就已經一去不返。回扣利益的吸引使得一切變得模糊,設計理論的是非黑白在迷蒙中不再清楚,也不再重要了,灰色收入才是現實中唯一要追求的。
努力提升,自我奮進
再來談談追求設計所需付出的許多努力和許多認真,這些才是熱忱投入設計的年輕人所絕對需要的,而非天分。然而如何才是有效和正確的付出呢?有的人在工作中昏天暗地的加班,任勞任怨的畫圖,但是卻只是換得三餐溫飽和一個繪圖員或是助理設計的頭銜,怎樣才能提升自己到達真正設計師的智慧和能量呢?
我以為認真工作,負責的態度,絕對是一個設計人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在成為設計師之前,必須培養出這樣的韌性和責任心,然后再談其它。包括了解自己缺乏什么,該吸收些什么養分?設計專業能量分兩部分,一是專業技術能力,一是道德良心責任。兩種缺一不可。只有技術,沒有良心的話,只是技術人員或匠人。堅持道德責任良心的設計人,才可能成為設計師,這是完全不同的層次。我也衷心希望許多業務忙碌,事業有成的設計師,不要忘了在累積財富之外,能在生活工作中,花時間多為年輕設計人作教育訓練,讓年輕的設計后進得到經驗傳遞的學習機會,激發他們勇往直前追求理想,莫忘少時的志愿,堅持下去。
年輕的設計人自己要奮力向上,以智慧和毅力有計劃的去做,建立信心,追求設計的人生。只是我們能如何堅持?堅持多久?果真有去做些什么來奔向目標嗎?有志向的年輕設計師,必須常作設計思想上的溝通,和思維技巧的探討,需要前輩教導與自我學習;他們將研究設計,精進自己設計的本職學能,作為一生的職志,而不僅僅是工作而已。越多的這樣的設計人,我們的社會就會越文明進步。
請立志高遠卓越,然后踏實前進!
由林英二老師發起和主導的“MISSION設計講學”在2013年試水之后,取得了不錯的反響。他表示該系列的設計理論講學公益活動將持續進行,希望提供更多設計人進階學習,討論設計的機會。課程的內容都來自講師們多年的經驗,有許多精煉思維和獨特創見。歡迎有心的年輕設計人來參與,學費將用作支持公益活動。有興趣報名或咨詢,可致電13661784321盛先生。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刊物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