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的馬年樓市,并未延續去年底的強勢,而是出現了“亢龍有悔”的征兆。銀行房貸收緊之音、樓市拐點之論、業內恐慌之態甚囂塵上,“一葉落而知天下秋”,幾乎在業內、業外形成共識。不可否認,樓市預期正在悄然發生改變,而預期變,則市場變,市場變則政策變,因此可預判,如果樓市短期出現恐慌性拋售,調控政策將提前松綁,甚至不排除政府二次救市的可能性。
從近期發布的一月份樓市統計數據分析,全國主要大中城市在樓市成交量上均出現了同比和環比下滑,而更顯不妙的是,關于馬年樓市的“開門黑”現象,并非是短期的“春節休眠癥”,社會各界均給出了比較悲觀的解讀,包括王石、任志強等地產大鱷和意見領袖們。顯然,這種樓市精英的集體看空現象遠比一些業外的“職業看空派”更具有客觀性,因此,樓市前景不妙,也許并非虛言。
那么,一旦樓市前景不妙,一定會出現整體崩盤或導致新的金融危機嗎?個人分析,這種概率非常低,如果樓市出現大量拋盤現象,樓市政策或率先做出調整,理由如下:
首先,調控政策松綁有助于穩定樓市預期,增加樓市剛性購買力,進而穩定經濟大局;其二,調控政策松綁符合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精神,將調控權交給市場;其三,調控政策松綁可避免由樓市震蕩引發的系統性金融風險,做到未雨綢繆。當然,調控松綁的核心是取消限購政策,實現低端市場保障、高端市場放開,增強保障力,放開購買力,讓市場要素合理配置,各取所需。而政府松綁樓市的可能方法是:一是授權地方政府根據轄區樓市低迷程度自行出臺相關穩定、“安撫”政策;二是暫緩或暫停推出即將落地的調控政策,如房產稅相關政策,限購政策等;三是對合理購房需求者,提供房貸優惠政策或金融服務保障。
綜合分析,如果樓市預期改變,政策預期必然隨之改變,當然,基于各種因素,政策松綁也許表現得會比較“委婉”,但穩定預期、穩定樓市、穩定經濟必然是政府看重的頭等大事。因此,關于馬年樓市,業內、業外人士們,大可不必恐慌到底!
2014年中國樓市五大預測
2014年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也將是樓市治理走向全新軌道的起始之年,因此,未來的一年中,中國樓市走勢將極其復雜,具體預判如下:
預判一:樓市新政或密集推出。
盡管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稿中,并未提及房地產調控,但中央政府“圍魏救趙”的策略和意圖已相當明顯。如確定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統一城鄉建設用地制度;深化戶籍改革;房產稅立法等,無一不與房地產發展密切相關,因此可預判,2014年中,這些事關樓市走勢的政策實施細則將會密集落地,政府將完成樓市治理的全新布局。
預判二:樓市格局將面臨重構,懲戒與救贖政策并舉。
受樓市政策影響,2014年樓市的發展格局或將出現一定轉變,即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受戶籍政策從嚴、二套房首付門檻提高等政策影響出現樓市短期低迷,而一些三、四、五線城市因受惠于戶籍放開、城市化步伐加快和農民財產性收入增加等救贖性政策影響,會顯現出一定生機。中國樓市發展格局將趨于整體平衡,中小城市的泡沫風險將減弱;
預判三:新的熱點城市將崛起,部分二線樓市和三線城市將受購房者追捧。
可預見,2014年政府將全面推進各地自貿區建設和沿邊城市開放步伐,一些經濟發展較快,受政策惠及的大、中型城市,將成為新的樓市熱點城市,房價表現將更加積極活躍,如天津、蘇州、重慶、沈陽等城市,將有望奪取一線樓市光環,成為2014年的“明星”樓市,房價同比漲幅或在15% 左右。
預判四:房產稅“對沖”限購令,樓市調控將進入稅賦調節時期;
在2014年,樓市調控的行政性色彩將逐漸淡化,起始于2011年的樓市“限購令”將逐步退出,取而代之的將是房產稅的重磅登場,政府將以此“對沖”限購令退出后可能面臨的房價失控風險。樓市發展也將從行政干預向稅收調解方式上轉變。因此,明年下半年房產稅推出、限購令松綁的可能性極大。
預判五: 房價將此消彼長,出現結構性熱點轉換。
個人預判,明年一線樓市受多重調控政策影響,房價漲幅將遠低于2013年,整體漲跌幅度將在正負10%左右,省會級二線城市將整體表現穩健,出現5%左右的漲幅,而三、四、五線樓市或因政策環境、發展環境不同,房價將出現嚴重的兩級分化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