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一名爵士小提琴家,彭飛讓人更熟悉的,是他創作的旋律,而不僅僅是他的演奏。有太多出自他手的歌曲,被大家翻唱到滾瓜爛熟; 在多位著名歌手的背后,你能看到他的名字不斷閃現;但他淡定一如初見音樂的那個人,同樣熱愛,同樣清醒:音樂對我來說就是玩兒,因為有趣,才更有激情和動力!
彭飛
著名音樂人,作曲家/編曲家
五歲開始學習小提琴,對于音樂一直保持著赤子之心。覺得音樂劇是一件非常好玩和開心的事情。畢業于荷蘭皇家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曾在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肯尼迪藝術中心等著名音樂廳進行演奏。曾任上海東方衛視 2012聲動亞洲、2013中國夢之聲、2014中國好歌曲節目的音樂制作人。與諸多著名歌手合作,如韓紅、胡彥斌、黃綺珊、平安、費玉清、黃小琥、李泉、莫文蔚等,獲得諸多贊賞。為多部知名電影創作歌曲 。獲第八屆全球華語歌曲獎、年度二十大金曲獎、TVB8金曲榜年度十大金曲獎、中國歌曲排行榜年度大獎內地最佳編曲人等多個獎項。
相信每個從事文字工作的現代年輕人,都有嘗試過套上耳塞,讓搖滾的、藍調的、田園的、懷舊等諸如此類的音樂充塞耳鼓,然后在這樣那樣的旋律激情中開始鍵盤上的敲敲打打,有音樂元素的加入,文思總是泉涌而出—至少,小編就特別喜歡在重金屬搖滾中碼字的那種囂張和享受。也正因如此,在聽了一場百老匯感覺般的中國原創音樂劇《幸運日》后,就對其中很特別的旋律產生強烈好奇,也終于直面其實早就在我們身邊“出沒”的作曲家彭飛。
清醒的創作
細數彭飛合作過的藝人,從韓紅到胡彥斌,從黃綺珊到莫文蔚等等等等,說橫掃內地、香港、臺灣亦不算夸張。從一名爵士小提琴家,變身作曲家,他調侃自己玩著玩著就這樣了。“我現在也是一個小提琴家。編曲對我來說原來只是一個愛好,弄著弄著就變成了個特長,再接下來就變成了一個職業。”幽默的他和他的外形一樣可親,妙語連珠的展現他敏捷的思維和瞬間迸發的靈感:“我雖然不討厭做重復的事情,但我更喜歡做不同的、有新鮮感的工作。很難說更喜歡做臺前或是幕后,因為都是很有挑戰性的工作。有一點其實挺有趣的,我在表演時一定是很小眾的音樂,而在制作音樂時反而會相對比較大眾一些。所以可能更多的人認識我反而是因為做幕后,然后才發現我竟然是拉小提琴的。”
作為被家喻戶曉的“聲動亞洲”、“中國夢之聲”、“中國好歌曲”等節目御用的作曲者,彭飛的調侃真實到令人莞爾。確實很多人可能熟悉他為歌手們創作的每一個旋律,卻根本就不知道他是一位小提琴家。而他也在各種不同的挑戰中更清晰自己的方向:“我并沒有覺得在電視上出現我的名字是一種認可。我大概可以理解為是對幕后工作團隊的尊重和某種回報,也是他們應該做的。這是我們和觀眾溝通的一種方式,也是一個音樂人必要的學習機會,也是一個不錯的經歷。未來我想我還是會找一些其他的有趣的事情來做。”
永遠不是理想狀態
對自己目前生活總結就一個“忙”字的彭飛,說自己每年有幾個月要去做電視節目的編曲和監制,其他的時間也會有不停的唱片和廣告的約稿,而最近的重點是我們剛剛欣賞到地這個荒誕喜劇音樂劇《幸運日》。“一直很喜愛音樂劇。而這是一部打破傳統模式的音樂劇,巧妙地將荒誕與喜劇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重復 1 天的表現模式是亮點,也是我們創作音樂的一大挑戰。當時導演段研男幾乎算是‘五顧茅廬’了,很有誠意和耐心,本子也修改得越來越好。這兩點我覺得是目前中國音樂劇最缺乏的。也讓我對這次創作有一些期待。”不吝嗇自己的欣賞,坦言劇的主題也令自己深有感觸:“我們如何看待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就會變成我們所期待的樣子。所有人都應該用積極的心態來擁抱每一天。”
彭飛說起創作這部音樂劇的種種:“事實證明,我當時的判斷是準確的。排練當中,當演員拿到音樂和臺本的時候需要進行二次創作。每個演員演出來的人物都和我原來的設定有或多或少的不同。很多時候我也非常驚嘆于演員自身的創造力,是他們讓角色更豐滿,更有信服力! ”
彭飛坦言自己寫作的靈感都是來自于日常生活的積累,為這部戲創作出不同的風格混搭:有比較接近于百老匯式的來表現人物性格和都市人的各種心態的部分;也有比較鄉土,結合戲曲、民歌、紅歌的旋律等方式來體現都市人物和鄉村環境之間的反差的部分。“我們還加入少量的港臺流行曲的風格混搭。采用美式的緊湊安排,這些在中國目前的音樂劇目中是獨樹一幟的!”
我們因此得以欣賞到這樣與眾不同的音樂劇,也看到一群年輕人執著的藝術之路。“它永遠是一個相對的狀態,我一直是為下一個目標而努力,每一個目標的完成都是一個自我完善和自我認知的過程,而我想去做的事情還有很多,也非常有期待感!某種程度上來說,目前就是一個理想的狀態,但永遠不是一個最理想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