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充和,1914年生于上海,祖籍合肥。她兄弟姐妹共十人,有三個姐姐和六個弟弟。張家四姐妹個個蘭心蕙質、才華橫溢,其中又數她為最。
張充和五歲開始學書法,初以顏字打基礎,后兼學諸家,于隸書、章草、今草、行書、楷書皆擅。又拜在書法大家沈尹默門下,書法日益精進。一筆娟秀端凝的小楷,骨力深蘊,格調高雅,氣息清朗,尤為世人所重,被譽為“當代小楷第一人”。
張充和在書法、昆曲、繪畫、詩詞方面的造詣俱高,但一生低調,為人謙和,淡泊名利,被譽為“最后一位民國才女”。
《云龍佛堂即事》:“酒闌琴罷漫思家,小坐蒲團聽落花。一曲瀟湘云水過,見龍新水寶紅茶。”詩作于抗戰(zhàn)時期流寓昆明期間,約在1939年。在昆明時,張充和借住在云龍庵。在云龍庵的一個佛堂中,她布置了一個簡易的長書案,書案上有茶壺茶杯。每逢友人來訪,就在一起品茶、彈琴、唱曲、寫字、作畫。此詩正是寫她獨自一人琴罷品茶的情形。酒闌歸來,彈一曲《瀟湘水云》,品一壺寶紅(洪)茶。小坐蒲團,閑聽堂外落花之聲,不由勾起對處在戰(zhàn)火中的家鄉(xiāng)的思念。“云水”和“見龍”,又將“云龍”二字嵌入詩中。
寶紅(洪)茶產于云南宜良縣,創(chuàng)制于清代,為歷史名茶。用的是小葉種,屬高香型茶樹品種,香氣高銳持久。寶洪茶性寒,貯藏1~2年后的陳寶洪茶有清火解熱的藥理功能,因而頗受人喜愛。“見龍”是指昆明的見龍?zhí)丁S靡婟執(zhí)端輰毤t(洪)茶,名茶佳水,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