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車廂吱吱呀呀搖擺起來時,窗外的都市喧囂與冷漠也將漸行漸遠。牽起寶貝的小手,踏上臺灣最美的小火車,以孩子的名義,尋回心靈最真純的質樸,那份久藏在內心深處的遙遠記憶,仿佛又回來了。
在候孝賢電影里,平溪線是最常出現在片中的一條鐵路。穿著學生制服的孩童,走在小鎮的鐵道邊,遠方的風景是一個孤寂的被兩邊鐵路環抱著的島式月臺。平溪線上7座車站,真正受歡迎的的只有4個,菁桐、平溪、十分、侯硐。
小巧別致的菁桐木車站,是臺灣僅存的日式木造車站之一,至今還維持著1929年的原樣,古老的鐵路機具、老式的月臺,車站低矮的屋頂上長滿了綠色苔類植物。滿街花花綠綠的鯉魚旗是小朋友人手一個的東西,大大的“祭”字和風布簾,和祈愿竹筒一樣,代表了家人無限美好的祈望。老街的盡頭是“鐵道故事館”和“鐵道文物館”,在里面可以買到早期臺灣火車模型,或者刻一塊木板明信片寄給自己寄給孩子。
侯硐山上的洞穴里本來有許多猴群,不過幾經演變,猴子終被慵懶的貓咪所替代,于是乎這里成了全臺灣最出名的貓咪觀光景區。日本有受小朋友喜歡的貓站長小玉,侯硐也有一個貓村。一出車站,就立刻看見好多貓咪,不管是躺在路邊曬太陽,或窩在門口舔腳趾,貓的數量絕不遜于觀光客,這樣形容一點也不會夸張。侯硐原本是火車站旁的山村小部落,卻因為這的里長夫婦愛貓,而引得周圍的貓咪都聚集到這來。侯硐的貓,早已習慣大人小孩的來訪和逗弄,不但不怕生還很懂得擺Pose,十分的親人。
天燈是平溪的一大特色,是臺灣其他鄉鎮都沒有的。至于平溪人放天燈的原因,官方的說法是,在古代這里常有盜賊出沒,居民為防盜而利用天燈相互通報。據說最早在春秋三國時期,天燈就作為信息傳遞的工具。現在的天燈已經成為人們美好心愿的寄托,每天坐著小火車來平溪放天燈的人絡繹不絕。臺灣人說,不只友情、親情甚至是為了愛情,都要來平溪放天燈!天燈賣100元新臺幣一個,只要有時間,店家很樂意教授天燈的制作方法。大人小孩齊動手,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心愿,貪心一點的就做個五色大天燈,然后用筆在天燈的紙上寫下自己的心愿,到專門的空地上,點燃燈內的燃料,熱空氣慢慢充滿整個天燈,天燈就這樣搖搖晃晃地飛起來了。這里用的燃料也是特別用金紙泡過的“色拉油加煤油”,比起普通的煤油,加了色拉油之后,能燃燒得更持久,這樣天燈才能飛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