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殿富
平衡二字是世間事物存在的先決條件。我們得以存身的地球是引力與壓力平衡、冷熱平衡的產物。它的溫度如果低到了一定的極限,引力到了一定的極限,便會坍縮成一顆小矮星;它的溫度如果高到一定的極限,壓力大到了一定的極限,就會爆炸粉碎為一片片原始狀態的星云。即使毀滅為星云也仍要有平衡的獲得,才能處于穩定狀態。如果引力大于壓力時它就會收縮;小于壓力時,它就會膨脹。人本身也是冷熱平衡與諸多化學平衡的產物,溫度低于或高于正常體溫就會生病。熱到極限便會被碳化了,冷到極限便成為了冰體。所以萬物存在的最大危害就是自身的失衡。所以在職場生活中,我們也必須學會自我的心理平衡。如果心理狀態總是處于失衡狀態,那就無法在職場生存。甚至失衡、不平衡會導致自己處于一種不滿的痛苦之中。而且還不止于此,人體與天體同樣,一顆巨星、恒星坍縮到一定的密度后就不再坍縮了,過剩的質量堆積的出口只有毀滅性的爆炸。不平衡實在是太可怕了。所以我們在職場生活中無論如何不能讓自己長期處于不平衡狀態。
那么,我們在職場生活中在什么狀態下會讓自己的心理發生失衡呢?在個人得失方面你凡是“認為”不合理、不公平、不應該、不如意,不合己意的人和事,都會引起人的心理失衡。解決的辦法唯有正視、面對、等待、冷淡這樣幾種途徑。
“正視”——你要認真分析一下“你認為”的是不是“事實”。先說“你認為”——任何人對外部事物的判斷都有偏差,因為人都喜歡以自我的認知能力、自己的好惡、自我的得失利害來判斷外物,怎么會不發生偏差呢?再說“事實”——事實是分多種的。人們看到的多是外在形式、多是直觀感覺——你看到這種東西只能被稱為事物,而不是“事實”——比如說“按勞取酬”這種事天經地義,誰能說它不合理,不平等呢?但是對于那些沒有勞動能力的人而言就是不平等的。所以這個世界上才有了“事實上的不平等”這樣一個自然法的術語出現。所以說一個人能夠做到“正視事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但你做不到,心理就會不平衡,就會憤怒,就會不滿,那你就迷惘、困惑、痛苦去吧。
“面對”——承認現實獲得自己心理平衡,除了“正視事實”外,很重要的是要學會“面對”。面對什么?面對現實。現實就是這個樣子,合不合理,誰也解決不了,所以你只能去承認它。你的上司很可能真的不如你,但那又怎么樣?他是法定程序在這個位置上的。就像小草長在高山頂,你是大樹長在山谷底,你怎么能平衡呢?但你就是把它拔下來,你也上不去。“世胄居高位,英俊沉下僚。地位使之然,由來非一朝”,你又能怎么樣?為什么非要不平衡呢?徒氣無益呀?這一類東西,你不應該去不平衡,不應該去失落、去不服氣、去非議。需要的是要有面對現實的勇氣,要與人為善,便自有善果可食。否則不但問題解決不了,也許還會被人認為你人格有問題,甚至會因此而連現有的都會失去。所以,就是真正的不合理之處,也沒有必要去不平衡。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公正,永遠沒有。真正有本事有作為的人從來不叫喊公正,不苛求公正,而是自己去創造公正,為自己也為他人。
“等待”——時間會解決一切。同等條件下別人晉職比你快,別人提薪比你早,別人的利益比你多,這些都會讓人心理不平衡。但這些問題誰也做不到絕對合理、絕對平衡。晉升提薪的指數只有一個,一群人總要有得有失;利益只有一份,對象是一大群人,只能一個人得到。哪里會有丈稱尺量的數學標準?但領導者心中自有“利益找補原則”,太陽是不會只在一家門前紅的。隨著太陽的升高,誰家的大門都會照亮。沒有必要為此不平衡,時間會解決一切。你不平衡但你也得不到,何苦呢?
“冷淡”——冷眼旁觀、平淡名利。先說一個“冷”字。世界是一個大舞臺,萬物都在陽光下展示自己,連太陽也用自己的燃燒和光芒在展示自己,在表演自己。所以不管高低大小美丑之物都不放棄自己的生存努力,所以世界才會如此的豐富多彩。更何況沒有高山顯不出洼地;沒有黑暗便無以彰顯太陽的光明;沒有鱷魚、毒蛇、河馬、蝙蝠、烏鴉這些丑陋的家伙,怎么能說駿馬、孔雀、雄獅、鹿羚美麗呢?職場之上也是同樣,各色人事形形色色,參差不齊。建筑物統一劃齊就不好看了,講的是錯落有致。人也同樣,不可能一個模式。職場之上各有各的舞姿,得失毀譽、“債”各有主,與你何關?沒必要為此而生閑氣、而不平衡,而去攻擊、去“憤青”。
再講一個“淡”字。名利者天下公器,不可多得,不可必得,但也不可不得。關鍵是要看得淡些。名多利重乃是招風惹事之端,更何況有許多東西得之非福、失之非禍。有淡才有定,所以有“淡定”一詞。有一個定字,心緒不亂,不用到處飄搖;有淡才有靜,有靜才有寧。而伊壁鳩魯早就說過心靈的安寧才是幸福;有淡才有泊,“泊”多好哇,穩駐于幸福的港灣,不用東征西討,讓心得一種憩息。淡定安寧,淡泊寧靜,多么美好的生存狀態呀!古人講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如果一個人成天算計著名利,哪還會有實現自己遠大目標的理想呢?只能成為一個求田問舍、蠅頭利重、鼠目光微之人。所以古人又說: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為什么會“常戚戚”呢?因為這種人在沒有得到時為得不到而憂患不已;得到后又成天怕失去而憂患不已,所以有“患得患失”一詞的存在。人如果活到此種狀態,還有什么樂趣滋味可言呢?
如果說人這一生里四萬八千煩惱都因七情六欲緣起,那么職場上的煩惱與不平衡則多由得、失、成、敗、順、逆六字所生。如果都能以平淡之心、平常之心待之,得之不過喜,失之不過憂;成之不可驕,敗之何須餒;順之常思逆,逆時無須怨,一切順其自然而已,那還會有什么不平衡的呢?這個世界就是這樣,有得必有失,有舍必有得;有成必有敗,敗者勝之母;有順必有逆,否極泰必來。這是萬物興衰生死的大數法則,何須為此而喜而憂而急而患而怨而憎呢?看不破也要看得開,不能自己和自己過不去。
(摘自《啟迪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