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劉光琦
物流業發展新契機
文/本刊記者 劉光琦

6月1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并指出物流業是融合運輸、倉儲、貨代、信息等產業的復合型服務業,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具有基礎性、戰略性作用。會議通過的《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確定了農產品物流、制造業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再生資源回收物流等12項重點工程,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現代物流服務體系,提升物流業標準化、信息化、智能化、集約化水平,提高經濟整體運行效率和效益。會議強調,當前建設現代物流體系要突出重點。一要著力降低物流成本。加快物流管理體制改革,打破條塊分割和地區封鎖,加強市場監管,清理整頓亂收費、亂罰款等各種“雁過拔毛”行為,形成物暢其流、經濟便捷的跨區域大通道。二要推動物流企業規模化。推進簡政放權,支持兼并重組,健全土地、投融資、稅收等扶持政策,培育發展大型現代物流企業,形成大小物流企業共同發展的良好態勢。三要改善物流基礎設施,完善交通運輸網絡,改進物流配送車輛城市通行管理,加快解決突出的“卡脖子”問題,提升物流體系綜合能力,服務和聯通千百萬企業,方便和豐富廣大群眾的多彩生活。
在會議新聞播出當晚,業內人士們的微信朋友圈幾乎刷屏,大家在感嘆鼓舞于物流行業在經濟體系中的地位上升和即將到來的政策利好。從2013年底起,國家主席習近平就曾數次參觀考察物流企業;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指出“要深化流通體制改革,清除妨礙全國統一市場的各種關卡,降低流通成本,促進物流配送、快遞業和網絡購物發展”,這些都預示著國家對于物流行業的重視和反思。然而,卡行天下總經理錢鈺更關注的則是“形成大小企業共同發展的良好態勢”這個說法的首次出現。
作為這項規劃的參與制訂者之一,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賀登才在接受媒體訪問的時候表示,《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是從2012年開始由國家發改委牽頭組織編制,是2009年出臺的延續。而在2009年3月出臺的《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相關的說法是“鼓勵中小物流企業加強信息溝通,創新物流服務模式,加強資源整合,滿足多樣性的物流需要。加大國家對物流企業兼并重組的政策支持力度,緩解當前物流企業面臨的困難,鼓勵物流企業通過參股、控股、兼并、聯合、合資、合作等多種形式進行資產重組,培育一批服務水平高、國際競爭力強的大型現代物流企業。”
錢鈺曾在今年的1月17日參加了由發改委組織的重點聯系物流企業運行形勢座談會,并遞交了相關的報告,她對此深有感觸,“那天到會的都是大型企業。有的大型企業享受40%的稅收返還。那小公司呢?承擔了90%的活,不能是后娘養的呀!此次參會,卡行是唯一一家新型而年輕的公司。能夠參會,是因為卡行代表了千千萬萬的,承載了中國經濟運行90%的小微物流企業!我在會上強調:國家必須承認小微物流公司的貢獻和地位。如何組織、幫扶、提升他們必須達到國家戰略級別。不能見到小散就堵,就趕。這會加大國家物流成本,是反其道而行之!小微物流的生存和發展問題解決了,才能說中國物流走上了健康發展的康莊大道!”
對于這一話題,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副所長汪鳴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的時候表示,較高的物流服務運行效率、良好的市場經營秩序,均需要合理的企業體系結構,因此只有大小企業共同發展,形成企業在不同物流服務環節、運作規模上的合理分工、緊密聯系、有機銜接,才能促進這種結構的發育。而目前行業內最大的問題是大企業往往具有壟斷性,而小企業主要依靠低價格競爭,大小企業似乎生活在不同的時代,缺乏合理分工、有機聯系的機制,因此他也呼吁國家必須改變過去只注重大企業、培育大企業的政策偏向,從促進企業結構合理化的角度,出臺一些保護中小企業、提升大企業的政策。
中國醫藥冷鏈聯盟秘書長劉衛戰則表示,我國在政策方面,并不存在限制小物流公司的因素,從市場的角度,小物流公司沒有核心價值存在,大多存在同質化惡質化競爭,因此從市場和效率角度,更應該倡導行業整合;而另一個方面則可設置相關政策法規和機構來監管小企業不公平競爭的問題。
持相近觀點的還有浙江網倉科技首席運營官羅貴,他認為不管是導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還是阻礙物流行業大小企業共同發展的瓶頸,都是在信息的不透明上,“從倉儲方面,我們現在的大多數企業還停留在倉庫收好貨、存好貨、發好貨,很少有企業從大物流、大流通來分析和規劃并把庫存反饋給工廠,往往是工廠、倉庫、銷售商各自有一套自己的數據,這些數據沒有相通,導致了供應鏈上下游脫節,各自為政;當然,這種不透明也體現在運輸環節,這些都導致了大量的資源浪費,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如果有一套完整數據能及時反映出產供銷,快速反應市場需求,快速反應到生產方,快速通過數據分析及時恰當地流轉到相應的消費者手上,就能縮短供應鏈,減少中間環節,降低物流成本。同樣的道理也適用在大小企業共同發展的問題上,比如說營改增,對于物流企業來說本來是個利好,但由于未能全面實行,很多支出都不能抵扣,因此物流企業的稅負不減反增。物流行業是勞動密集型的,雖然現在也開始投入科技含量,但絕對不是暴利行業,現在的稅負對于中小物流企業來說還是比較高的負擔。”羅貴認為,國家不光要制定優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還應在制定游戲規則,維護市場公平和制定法律標準,協調各方利益關系上有所建樹,“最好能有一個機構來統籌規劃管理物流行業,物流關系國計民生,是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動力和聯系,這個不能只靠企業的自覺和市場的競爭來完成,應該由國家層面來建立一個集中平臺,對于稅收、信息和調度等做統一的協調和管理。
南京潤農冷鏈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徐學鴻則提出了另一個思路,他表示大小企業共同發展,在物流行業很重要。大企業可在干線運輸上發揮作用,小企業可在點到點、零擔、城市配送和農村物流發揮作用,他們之間可以相互倚存,有效補充。
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臺項目應用副總監朱殿吉認為,大中小物流企業共同發展的瓶頸主要是在資金、專業技能人才、物流信息化系統與政府各方面政策補助四個方面存在非常大的差異化。“在中國,中小物流企業信息化比較弱,信息化還僅僅是停留在EXCEL與QQ上,而大小物流企業協同作業必然涉及資源互補與整合,物流信息化系統的數據交換與協同是協同作業的基礎與核心。所以在中國,大小企業共同發展一定要從高度上去規范與管理物流數據交換的標準,只有統一的、規范的、唯一的物流數據交換標準才能夠構架供應鏈業務協同系統、合同物流業務協同系統、供應鏈金融業務協同系統,才能夠真正解決物流企業協同作業。另外,流動資金一直是困擾中小微物流企業運營的一大障礙,物流企業融資是中小企業無法回避的問題,最近兩年民生銀行、平安銀行與金融服務機構面向中小企業進行融資,但是成本仍然居高不下,而物流企業在做合同物流項目過程中更希望國內的銀行金融機構能為企業解決應收賬款保理業務,而且利率要保持在合理范疇內。”
北京明倫高科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惠良表示,長期以來我國物流產業發展相當不平衡,但以往在抓大放小的指導思想下,往往政策的著重點在大的企業上,而忽略了在國計民生中占重要地位的廣大中小企業。此次“大小企業共同發展”這個提法極大地拓寬了物流業發展空間。目前,阻礙大小企業共同發展的瓶頸主要是政策不平等、地位不對等、資源不均衡。因此要從上到下轉變思想觀念,除涉及到國防、國家安全等特殊領域外,應廢除相關限制規定,實現國企、民企的公平競爭。
日前,中國物流學會發起了一個主題為“希望政府對物流管什么”的小調查,結果顯示,制定游戲規則,維護市場公平;監督公權濫用,解決亂收費亂罰款和制定法律標準,協調各方利益關系三項為票數最多的選項。對此,有業內人士點評,“行業缺乏市場規則和公平競爭,就難有真正的市場化。國家要想讓企業朝著同一個目標走,路徑就是制定規則并充分市場化,保障措施就是做好裁判,同時建立快速有效的溝通機制,修改規則,持續加快改進,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規則和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