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小米
怎么看供應鏈?——與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宋華一席談
文/李小米
技術上的變革以及愈發國際化的市場帶來了新的機遇,也使企業面臨新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供應鏈概念的誕生和發展恰逢其時又順應形勢。近20年來,供應鏈競爭已經成為企業競爭的新模式,而供應鏈管理也已經成為新的企業競爭要素,隨著物流的發展演變到供應鏈管理階段,供應鏈的資金流問題成為繼物流管理之后的熱點問題,行業更加關注供應鏈物料流、信息流、資金流的集成。
作為多年來主要從事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特別是服務供應鏈、供應鏈風險管理、企業間關系與戰略管理等方面研究的專家,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宋華博士認為,探索供應鏈的運行,不僅要從實踐上,還應追本朔源從理論上進行研究,也就是“怎么看供應鏈”?只有對供應鏈深刻地理解才談得上供應鏈金融的話題。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宋華博士
“沒有商業模式也就沒有盈利模式,也就談不上最終的盈利,商業模式最主要的方面就是每個企業在做的時候,首先要去定位自己的價值。你能夠實現的價值在什么地方?這個價值是怎樣實現的?為了實現價值需要如何去建構自己的主體網絡,或者說是生態?”宋博士認為,我們今天對供應鏈的理解一般是直接給你交易的人就是供應鏈的主體,這是一個誤區,應該說所有的利益相關者都構成了供應鏈的參與者,作為一個平臺商就需要去考量如何建構不同利益訴求,把不同狀態的人都整合在這一個平臺上。
如果只把主體網絡代入平臺,并不一定能產生價值,因為還需要有系統來做支撐,宋華認為,如果沒有企業內部的系統和企業之間的系統,供應鏈就是空中樓閣,而這兩個網絡還要在運行中,不斷順應環境的更新和發展。“今天供應鏈運行背后產生的方面就是成本,就是效率。其中,效率涉及到資源的廣度深度。一方面,企業需要整合更豐富的資源來服務客戶,另一方面,這也帶來了成本控制能力的把握,成本控制能力強盈利性就高。”
宋博士認為,我們可以從商業模式的角度來看待今天的供應鏈和供應鏈基礎之上的供應鏈金融。也就是說把資源轉換成各種能力、各種活動以及各種模式,這種模式的不斷變化就決定了效益,而效益和效率決定了盈利。“我舉一個利豐集團的案例,利豐在1月份成立了供應商支持部門,供應商實際上是一種供應鏈中的生態,我們怎么扶持供應商讓它更好發展,同時還要做合規,這對任何一個從事供應鏈的企業來講是巨大的挑戰,因為我們目前很多企業非常關注客戶,直接給你貢獻收益的人叫客戶,但是我們不要忘了所有參與到供應鏈中的人都是我們的客戶。利豐去年專門合作成立了金融性的機構,這個金融機構通過金融系統把利豐貿易打通了,它的供應鏈上的15000個供應商,所有的信息通過系統傳遞給機構,這個機構基于這樣的信息扶持供應商的發展,不僅僅是解決了供應商融資難的問題,也幫助他不斷提升培訓發展的過程,這個小小的例子就反映了一個問題,今天的供應鏈金融一定是立足在整個供應鏈的基礎之上的。”
與傳統的金融是基于借款方的經營狀況、財務狀況提供金融不同,供應鏈金融是立足于所有的金融狀況,提供的整體的金融解決方案。宋華博士表示,他并不同意目前被行業廣泛采用的“1+M+N”的供應鏈金融。所謂“1+M+N”,是指在一家銀行與數個核心大企業組成戰略聯盟基礎上,通過核心企業與其他企業的供應鏈聯系,組成功能完整的具有“多核”結構的一種新型網絡供應鏈,其中銀行為“1”;“M”指競爭力較強、規模較大的核心大企業;各供應鏈上下游中小企業群為“N”,這些“N”多是大企業的供應商、代理商和經銷商。
宋華認為,在供應鏈中,所有的企業都應對風險進行管理和控制,都應該是“1”,但現在很多商業銀行看供應鏈金融就像霧里看花,他們并不清楚風險在哪里,就只好綁定一個“1”,向眾多的“M”和“N”提供金融服務。
宋華強調,供應鏈金融不是為了傍大款,大型企業你去服務他,你生存的價值是有限的,因為他自己的金融資源獲取能力很強,偏偏是中小型企業需要平臺商的服務,你在組織整個供應鏈的過程中可能會顯得力不從心,因此,成長型中小企業是供應鏈金融服務的主要對象,流動性較差資產是供應鏈金融服務的針對目標。原來在銀行很難憑狀態給你資金的對象有可能被我們運用到整個供應鏈金融過程中。
宋華認為,今天的供應鏈金融是一個生態,這個生態要如何去打造,這應是我們現在所有的行業企業運行的時候必須深思的問題,“這個生態既包括了環境生態,也包括了產業生態。其中的產業生態非常關鍵,比如,你這個供應鏈要涉及到幾方,對于實際運作的參與者,應如何看它經營的特點,它的價值在哪里,它的憂患在什么地方。供應鏈信息非常復雜,而且涉及到很多特定的信息和特定的業務,所以你怎么能夠把這些紛繁復雜的信息有效地呈現出來,傳遞出去,這就是供應鏈極需解決的問題;然后才是供應鏈參與者中相互協調各自的關系,把平臺打造起來。”
宋華舉了世界500強公司biglots的案例來說明自己的觀點。“biglots在全球采購的時候有一個供應商,他構建了一個云平臺,所有人的交易信息,所有的交易細節它在進行呈現,而其真正的流動性提供者是美國國民城市銀行,這就是一個大的生態。”

宋博士坦言,今天的供應鏈嚴格意義上已經不是一個貿易上的概念,而是一個混業經營的狀態。“比如陜股集團從提供單一的產品到提供EPC整個的發展路徑中,他們也開始把金融導進來,但是導進來最終的目的一定是服從于整個的業務能夠更好地為客戶帶來節能減排。它的基本概念是,當買方資金只能保證活動價款的15%,它搭建了一個三方合作的平臺,基于雙方資信的基礎上由銀行對整個過程進行融資。聯想也在做供應鏈金融,我把它稱為一種是保底,一種是保兌。還有創捷的虛擬生產,這是非常典型的流程高翔性的供應鏈發展。”
以六合為例。六合是中國最大的禽飼料的企業,飼料賣給養殖戶,絕大部分的養殖戶都是小農,在現實過程中,小農跟大市場就形成了一個尖銳的矛盾。“這個矛盾在哪里?第一小農缺資金,第二他買不到高質量的生產要素,小農的產品,養出來之后賣不出去怎么辦?”
對于這些問題,六合做了一個概念,建立了一家自己的擔保公司,與小農形成了緊密的合作關系,小農不僅僅是在形成一個接受他的養殖規范和養殖指導,而且要購買他指定的設備、良種、飼料、藥物等,通過屠宰之后賣給相關的國際食品連鎖。“六合的做法就是既把定向性的東西結合進來,同時又把整個流程解決了,目的是供應鏈金融推動食品供應鏈的打造。不僅是六合,中國肉類十強企業得利斯也是如此,它用的也是六合的擔保公司,因為不是他自己的擔保公司,所以他要做一個反擔保,跟養殖戶之間簽三個合同,我們不敢說這個方法好和壞,但這是生產領域在做供應鏈金融的一個特點。”
具體到物流領域該如何參與到供應鏈之中,宋華認為,物流是服務型企業,服務的基礎有的是物質資產,有的是靠技術,或者是網絡,但只有網絡才有可能提高客戶的黏度,而有客戶黏度不一定有客戶利潤。“物流的價值不僅僅在于物流,更在于降低客戶的庫存,如果這一點做不到,這種物流公司就是賣苦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