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李冰漪
本土化思維引領創新——專訪普洛斯中國區首席運營官衛光
文/本刊記者 李冰漪

作為普洛斯中國區高級副總裁、首席運營官,衛光于2005年加入普洛斯,曾任華東區總經理和天津區總經理,擁有近20年的制造業、房地產業以及建筑業的從業經驗。普洛斯中國多年的本土化發展對其他企業有哪些借鑒?對于破解國內物流業沉重的物流成本,普洛斯有什么獨特的貢獻呢?6月18日,在上海亞洲物流雙年展上,記者采訪了普洛斯中國區首席運營官衛光。
普洛斯近期動作頗為引人關注,就在不久前,獲得中資財團高達25億美元的投資,并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對此,衛光說,這件事影響很大,這次投資分兩個階段完成,第一階段的投資額為16億美元,其中14.8億美元用于普洛斯中國的新股增發,其余的1.63億美元用于普洛斯上市公司的新股配售,約占增資后股本的1.5%。第二階段,普洛斯中國將通過新股增發再獲得最多8.75億美元的投資。上述交易完成后,普洛斯中國增發的新股占增資后總股本的比例最高將達到34%。
衛光表示,中資投資入駐普洛斯,將助推普洛斯在國內市場的快速發展,這與普洛斯長期發展觀念是符合的。普洛斯是做物流基礎設施的公司,需要的資源比較多,從普洛斯公司本身的理念講,它的服務理念是植根在中國、服務在中國,也就是說讓公司通過運用國內的資源和資金,有更多的空間為中國服務。
從這個層面來看,中資公司注資普洛斯為普洛斯與國內公司合作開拓了一個比較廣闊的空間和前景,使普洛斯跟國內的一些有實力的大集團在整合服務理念、業務和戰略上形成契合,使得普洛斯與合作伙伴整體在價值服務上增進一步。
這樣的合作符合一些大的物流集團和公司的整體未來的發展戰略。從近幾年來看,25億美元是一個比較大的數目,但對普洛斯的發展來說,這只是第一步。未來,普洛斯在國內的發展若想獲得更大的空間,還需要與更多的公司合作,共同分享成果。
不久之前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物流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對此,衛光表示,這個規劃必定會對中國物流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過去這些年,國家政策一直支持物流業的發展,但是如果把某個項目具體到某一個地區的時候,地區會結合政府規劃和自己的利益來考慮。因此,在地方政府與企業之間必須找到一個契合點,才能做好項目。
衛光認為,以普洛斯多年的發展經驗來看,公司的本土化還是比較成功的。當然,這和公司管理層很強的本土化思維是分不開的。普洛斯在中國運營,把資源投在了這里,從而真正地把自己作為這片土地上的一員,要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這一點是最重要的。從這個戰略出發,公司的整個發展思路就不一樣。
首先,公司所有的投資,不是先想到普洛斯公司的發展,而是同時要想到社區、地方政府,想到所有的利益相關人。
其次,這種指導思路使得公司在整個的隊伍選擇、人員選擇和管理層的選擇上獨具特色。可以看到普洛斯的管理團隊本土化是非常高的,公司的員工工作時不僅感覺是為企業做貢獻,更能激發員工為國家、社會做貢獻的熱情,使他們看到未來的發展前景。
衛光認為,本土化是普洛斯這些年在中國迅速發展的原因之一。“在中國類似普洛斯這類企業很多,但我們之所以能與之有差異,這和企業文化、獨特投資理念和本土化團隊是分不開的。”
一個企業的前進道路會遇到各種挑戰。對此,衛光認為,關鍵在于把握正確的方向和機制,把企業根植于中國。很多人把普洛斯定義為物流地產商,我們并不完全認同這個說法。表面來看,普洛斯也買地、建設園區、出租,但是實際上普洛斯提供的是一整套的服務,包括服務理念以及幫助客戶強化核心競爭力。普洛斯剛進入中國的時候,一些普洛斯員工的認識也是停留在這個層面。隨著這些年的發展,普洛斯的管理理念也在深入,不斷利用公司的平臺整合資源。這種資源整合實際上把普洛斯企業的上游、下游以及橫向資源,像金融供應鏈等產業,集合起來,做一個更大的產業服務平臺。在這個產業平臺的概念下,普洛斯所能做的就不僅僅是為客戶提供硬件設施。
物流成本偏高是社會普遍關注的一個問題,對此衛光說,物流成本有幾個方面,其中大部分是運輸成本,運輸成本包括運輸車輛空駛、過路費、倉儲費、汽油費、人工等等,其中倉庫租賃成本占得比例很低,平均不到10%。但是,選一個好地點的物流園區和采用高效物流設施,可以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衛光說,“我們始終想著為客戶節省倉儲成本,首先,幫助客戶優化方案,縮短運輸距離;第二,幫助客戶選擇一個好的園區設施,提高倉儲管理效率;第三,幫助客戶提高車輛的使用效率,降低空載率。”
對于未來的發展規劃,衛光表示,普洛斯的主業是不會有改變的,只是會嘗試拓展為強化客戶核心競爭力的服務,包括對園區的客戶以及供應商的服務等,與我們的同行一起,共同促進整個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