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闡軍 楊孝偉
生鮮農產品快速反應配送質量兩級/兩元協同保障體系探討
文/張闡軍 楊孝偉
摘 要:本文考慮我國生鮮農產品物流發展現狀和質量安全保障特點,從大物流體系角度提出了基于質量安全的政府與市場兩級協同決策保障體系框架;規劃了其決策與控制兩元指標體系,探討了其一體化協同決策保障模式和體系特征;最后,展望了新經濟社會生鮮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建設與發展要點。
關鍵詞:快速反應配送;質量保障;生鮮農產品;體系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保障農產品供給和糧食安全列為要點內容。作為農業生產和農產品消費大國,我國目前蔬菜年產量約占全球總產量的60%,水果和肉類產量占30%,禽蛋和水產品產量占40%。每年約有4億噸生鮮農產品進入流通領域,在流通環節腐損率達到25%以上,而發達國家則在5%以下,由此帶來高成本和連帶質量安全等一系列問題。生鮮農產品流通環節多,質量控制因素復雜多變,可控程度差,導致在出現質量安全問題后相互推諉,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特別是在當前我國農產品物流系統化發展模式還處于不斷探索和逐漸完善的背景下,更需要結合我國農產品物流現實基礎創新管理模式,從體系角度在整個流通過程加強質量安全管理。
國際經驗表明,農產品主要有長距離批量型和短距離速傳型兩種流通策略,而生鮮農產品流通往往采用后者,即以快速反應配送來保障質量安全以滿足小批量、多樣化和個性化物流需求。近年來,隨著我國農業產業化發展,出現了各類農產品基地、農產品加工企業集群、專業配送中心等新興農產品經營主體,帶動了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組織形式的多樣化、創新性發展,比如“農超對接”、“農商對接”、全產業鏈管理等,縮短流通環節,提高物流效率,保障物流安全。袁雪妃(2012)提出了基于需求拉動的物流產業整合路徑,強調了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將成為物流產業主體;韓喜艷(2013)將農產品流通組織劃分為流通主體、流通過程和流通服務三個組織化子系統,并將其組織化程度量化為初級、中級、較高和完全組織化四個階段;丁靜之等(2012)提出了物流供需關系的三維網絡特征,即物流用戶組織、服務組織和協作時間,并從三維空間視角研究了物流供需關系問題。但是,從質量安全保障體系角度看,生鮮農產品快速反應配送組織只是眾多保障要素的一個方面,需要從整體來把握其質量安全保障各要素,即按大物流觀構建生鮮農產品物流協同配送體系。
基于大物流論觀點,生鮮農產品配送質量安全協同保障可以表現為大物流體系下配送產品、流動、主體、地域和時間五個基本要素的協同決策,以及基于質量安全的配送主體、服務、管理、技術和成本五個方面性質的綜合控制,其具體框架體系如圖1所示。在此基礎上,以質量安全保障目標為戰略導向,從宏觀、中觀和微觀角度理清要素間相互關系和反應規則,制定科學的規章制度與標準,比如各主體協同保障屬性、保障邊界與業務功能層次分析,供應鏈協同保障脆弱性管理和快速反應配送質量安全協同監管機制與政策研究等。

圖1 生鮮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物流框架體系
從產業層面看,生鮮農產品快速反應配送屬于農業銷售物流,滿足客戶質量要求是其首要目的;從業務層面看,質量安全保障是生鮮農產品快速反應配送的核心任務;從政策層面則統一于當前我國農業政策和農產品供應保障大環境。高效、科學的生鮮農產品快速反應配送質量安全協同保障體系具有復雜的系統性和多層次背景。
1. 兩級決策兩元指標協同保障模式
基于上述大物流體系,按照配送質量安全保障對象、保障功能、保障標準、保障主體及其組織結構等要素定義供應鏈物流節點和業務屬性。一方面,從體系結構上,將起市場調控和政策支持作用的各級政府機構看作一級,將執行快速反應配送業務的供應鏈各物流節點看作另一級,以共同配送質量安全保障目標(比如質量、成本、時間、利潤、服務等)作為決策驅動指標,形成兩級協同保障決策體系;另一方面,從保障業務功能上,決策驅動指標體系作為一個維度,將質量安全控制指標(比如溫度、濕度、空氣、微生物含量等)作為另一維度,以共同的配送質量安全保障標準、規章制度(包括法律法規、監控機制)作為協同保障約束,形成兩元協同保障指標體系,即兩級決策兩元指標協同保障模式,如下圖2所示。

圖2 生鮮農產品配送質量安全兩級決策兩元指標協同保障模式
考慮政府機構級對生鮮農產品物流質量安全戰略調控政策與保障機制,聯合配送鏈主體級戰術管理與運作策略,政府機構在穩定保障環境下,政府作為保障主體概率θ為0,即主要負責政策制定和宏觀調控。配送鏈組織建立穩定業務關系后,各業務主體由共同質量安全保障戰略和戰術主張指標來驅動。由于真實的決策主張只有保障主體自己知道,因此,屬于信用品屬性,建立保障誠信度更新公式:

其中,當誠信度(HONESTY)為0時,表示完全不講誠信,即抵擋不了任何利益的誘惑;當HONESTY為1時,表示完全講誠信;隨著HONESTY值逐漸增大,表示誠信度也逐漸增高;d-∈(0,1)表示負面經歷影響因子,d+∈(0,1)表示正面經歷影響因子,且d-大于d+,表示負面經歷有更大影響;minimal _honesty為誠信度最低值。該更新式子體現了短期記憶和稟賦效應。
2. 協同保障體系特征
生鮮農產品質量安全協同保障模式是在大物流體系下基于特定質量安全保障邊界內各主體間宏觀社會效益和微觀經濟利益的動態對抗與合作博弈,具有階段性、多級性和漸進性。
①配送大數據決策
在農產品物流復雜大環境下,生鮮農產品快速反應配送質量安全協同保障管理決策不僅涉及體系內數據,還包括大量外部數據,并且需要對這些數據進行多維整理和分析,在此基礎上做專業化處理和價值挖掘,甚至定制個性化保障服務,即大數據決策。首先,建立綜合、龐大的生鮮農產品配送數據庫或數據倉庫,基于圖1所示大物流體系維度在前期數據采集基礎上按快速反應配送模式構建供應鏈配送環境,比如“農超對接”、Supply-Hub集中配送、共同配送和聯合配送等;其次,優化質量安全保障快速反應配送策略,例如柔性化、精益化、敏捷化,打破固定人員和線路的配送方式,通過博弈分析與模型數據處理制定彈性配送方案及其事前、事中、事后保障計劃;然后,跟蹤業務進程,基于兩元指標體系協調宏觀政策、配送鏈個體和其他業務相關方保障標準與內容,控制配送鏈風險,關鍵節點質量安全監督,并收集、處理業務數據;最后,開展評估與反饋,以及體系改進性研究。
②體系協同演化
配送體系以質量安全保障為核心業務,基于特定決策指標驅動配送鏈開展協同運作。在配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框架下,系統組織和保障機制是基于質量安全保障戰略目標的功能互補和協同機制演化,而不是各自為政或獨立發展壯大。另外,以溫度、濕度、空氣成分和微生物含量等質量控制指標驅動配送質量安全保障政策實施和業務功能劃分,以便在其中做出關于配送線路、流程、人員和設施設備等安排的協同運營決策。體系構造采用結構化思想,按“保障目標——體系單元——功能模塊”界定和組織系統體系,體系單元之間具有層次關系,并遵循高內聚、低耦合、影響范圍在控制范圍內原則。因此,生鮮農產品快速反應配送質量安全協同保障是一個多體系的多元協同過程,對內表現為各協同要素基于特定配送業務功能規則和法律法規的互補演化,對外表現為基于特定層次結構體系的配送組織。
③全面質量管理與過程監控
配送質量安全保障應貫徹先進的全面質量管理理念,從事前、事中和事后做好保障預案,并以事前保障為主,事中干預為輔,嚴格控制事后處理時間和頻次。在評估各節點質量保障要求前提下把配送系統各階段、各層次、各環節研制質量、維持質量和提高質量的活動集成為有效的一體化體系,即基于質量保障過程監控的全面質量協同管理,體現了與兩元協同保障指標體系的無縫對接。因此,生鮮農產品快速反應配送質量保障過程監控是全面質量管理在配送業務運作、管理與決策層次的行為體系基礎,是對生鮮農產品快速反應配送業務全面質量管理的具體實踐,又是對快速反應配送全面質量管理的不斷探索和完善。
考慮當前我國農產品物流發展現代化水平和資源分布的不均衡性,以及保障對象差異性,關于其快速反應配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的探討極具戰略性,這也是當前階段系統發展戰略重點。因此,應以戰略目標為先導,以調控政策、市場規則為保障機制,以技術、資源、業務和標準為體系要素探索生鮮農產品快速反應配送質量安全兩級決策兩元指標協同保障模式,并不斷完善這個體系的建設。
1.充分發揮市場與政府兩極推動作用
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通過動態把握市場與政府在農產品物流配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中的角色與功能定位,即合理發揮市場配送資源配置和政府政策調控作用。基于特定配送環境和約束條件,從市場與政府兩極進行體系功能定位與要素指標設計。首先,在保障戰略指導下不斷完善保障體制機制,優化設計協同反應規則,自頂向下統籌規劃整體體系構架;然后,按照市場發展階段與物流資源配置規則自底向上多層次、多要素立體布局,分步實施,積極調動并充分發揮政府、市場和科研機構等在體系建設中的作用,促進其全面協同發展。
2.把握系統性,促進協同發展
生鮮農產品快速反應配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即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和區域食品安全文化背景,又體現了現代物流管理理論與方法的綜合實踐。保障體系涉及主體多,保障對象復雜,標準不統一,保障手段多樣,決定了要從多維系統角度科學定位與管控保障體系建設與發展。因此,立足生鮮農產品配送目的地質量安全保障特點,按“目標—功能—途徑”構建多層次、多階段和多質量等級保障規則與方法體系。在此體系下,結合具體保障對象和目標將理論、技術與實踐相結合開展配送網絡規劃與設計,配送節點布局與線路優化和配送質量安全保障策略與方法創新,并在整體保障機制下協同發展。
3.加強保障制度建設
制度一般指共同遵守的辦事規程或行動準則,也指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法令、禮俗等規范或一定的規格。在新經濟社會,要不斷深入研究其保障體系演變與進化機制,動態把握生鮮農產品快速反應配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發展內涵和外延。與此同時,質量安全協同保障體系建設與發展隨著市場配置資源能力的不斷完善,政府的調控角色將逐漸弱化,系統發展與保障功能運作將由市場起決定作用,相關配套制度需要跟進發展。因此,保障制度建設是系統體系發展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是實現系統體系規范化、有序化演進過程的基礎保證,也是反應體系發展與成熟過程的重要指標,即制度化。
農產品質量是食品安全的基礎和保障,在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嚴重并被社會廣泛關注的背景下,對農產品從原材料到餐桌整個流通過程的質量安全進行管理與控制是當前農產品物流發展的重點之一。因此,隨著現代物流理論與技術裝備,以及農業經濟、農產品加工技術和人民生活品質等同步大發展,有必要從戰略角度重新審視農產品物流配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問題??焖俜磻渌驮诒U仙r農產品質量方面具有顯著優勢,結合其配送特點和保障機制從整體上整合優勢資源,以多種方式互補聯合,開展協同保障配送。通過體系科學化組織與定位來正確把握要素關聯規律,理清質量保障各主體行為演化規則,為保障策略、方法和法律法規等單元搭建功能平臺,從戰略和戰術上指導和規范生鮮農產品流通質量安全保障系統建設與發展。
〔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農產品精益物流系統快速反應配送保障機制研究(13y051)〕
參考文獻:
[1] 袁雪妃. 現代物流產業組織形態變化規律與變革機制研究[J]. 蘭州學刊,2012,10:123~128.
[2] 韓喜艷. 農產品流通組織化研究[D]. 中國農業科學院,2013,06
[3] 丁靜之,鞠頌東,徐杰等. 物流供需關系的三維網絡特征[J]. 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1(4):38~44.
[4] 綦方中,趙文波,周根貴. 一種基于PLM的農產品物流系統研究[J]. 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2009,25(3):329~332+335.
[5] 鄭會龍,GAN WEI,梁智淳等. 以云計算技術建設高端農產品物流系統的研究[J]. 現代食品科技,2012,28(12):1839~1843+1878.
作者單位:(武漢輕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