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利改
常州物流產業集聚升級動力機制研究
文/王利改
摘 要:物流產業集聚給社會帶來一定的經濟利益,但發展中也暴露出很多障礙。本文在對常州市物流產業集群發展現狀調查訪談的基礎上,從全球價值鏈和全球物流價值鏈視角分析常州市物流產業集聚升級動力,進而提出常州市物流產業集聚升級的方向。
關鍵詞:物流產業集聚;動力機制;全球價值鏈
隨著政府對物流業的重視,我國物流園區形式的物流產業集聚大量出現。物流產業集聚是物流產業規模化和集約化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產物,國外興起較早,例如德國不萊梅物流園區的集群效應使園區內企業實現基礎設施和信息的共享,獲得了產業鏈效應,提升了競爭力和商業能力。然而我國的物流園區卻沒有將集群效應有效地發揮,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物流企業本身發展的落后制約了產業與物流行業的聯動發展;二是入園企業的功能單一,操作業務較為基礎且重復,使得園區缺乏綜合性和開拓性,無法滿足產業物流服務要求;三是資源整合與并購進程緩慢,政府雖然為大中型綜合物流企業實施并購以及零散物流企業資源整合提供了必要的協助,但是中國的單一功能物流企業業主還未形成合作的思想,園區內部仍然在單一業務上競爭。因此,進行區域物流產業集聚升級研究很有必要。
常州位于我國制造業基地長三角,具有較好的區位優勢。為加快常州現代物流業發展,提升交通運輸現代化水平,常州加大投資建設常州綜合物流園區(誠通物流)、江蘇蘇浙皖邊界市場園區、金壇市天譽物流有限公司、江蘇蘇浙皖現代物流中心4大園區,江蘇華達國際物流有限公司、金壇市誠信化工貿易有限公司、奔牛港物流中心、江蘇凌家塘市場發展有限公司、江蘇醫藥亞邦藥物物流中心5個中心,形成規模化的交通物流基地。
但由于制度、體質的不完善,現有的物流集聚區域沒有將集群效應有效地發揮。在走訪和調研中,我們發現集聚區存在很多問題,例如:區內物流企業“雜”、“亂”、“小”;物流園區功能單一,缺乏服務能力;管理分散,物流企業承擔的稅收和各種規費較重;行業惡性競爭劇烈,物流企業普遍贏利狀況不佳;高素質的專業物流人才缺乏;集聚區的信息化建設落后、信息共享困難等,這些問題制約了物流,乃至周邊經濟的發展。
1. 常州物流產業集聚升級動力模型的建立
對物流產業集群升級的理解,不同學者有不同觀點。本文借鑒過去學者的思想,結合常州的地理位置及區域經濟發展狀況,認為常州物流產業集聚的升級換代,依賴于服務對象——區域制造業物流外包,以及物流集聚企業自身的發展,“雙輪驅動”加快常州物流產業集聚升級。其中制造業物流外包依賴于制造業的升級,制造業升級源于全球制造業價值鏈;物流企業自身的發展是全球物流價值鏈的內部需求,因此,本文構建常州物流產業集聚升級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物流產業集聚升級動力模型
2. 常州物流產業集聚升級動力模型的分析
(1)升級動力一——基于全球制造業價值鏈
全球價值鏈(GVC) ,一般指全球制造業價值鏈,是指在全球范圍內, 把一項產品或服務從概念開始, 經過研發、生產、物流、市場營銷、售后服務等各個經濟環節,在制造、貿易全球化的條件下,諸多相關企業共同完成一種產品或在國際分工中只從事同一產品某些環節的生產,從而建立的一系列利益紐帶的聯系, GVC包括所有參與者和生產銷售等活動的組織及其價值、利潤分配。制造業物流外包是全球價值鏈下制造業升級的表現之一,制造業的物流外包成為物流產業發展的核心基礎,因此離開制造業物流外包來談物流產業升級,是不科學的。
物流作為生產性服務業,其升級動力與制造業的升級動力緊密相關。
常州地區的制造業由于長期以來受產業結構等深層次因素制約,依靠過多占用資源、環境容量和低勞動力成本獲取經濟增長的方式仍未改變,科技研發、信息技術等生產性服務業相對滯后,制造業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低端,大多數企業已進入微利時代。“十二五”期間,常州全面進入工業化中后期,急需通過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加快推動工業制造業的轉型升級。
當前,制造業的升級正為物流產業升級帶來新的機遇。
(2)升級動力二——全球物流服務價值鏈
全球物流價值鏈(GLVC )是將一項物流服務從概念開始,經過物流方案設計、合同簽訂與分包、功能型物流操作、售后服務等各個環節,在物流全球化的條件下,諸多相關物流企業共同完成的全球物流服務,從而建立的一系列利益紐帶的聯系。它和全球價值鏈GVC 最大的差別在于其服務的特殊性。微笑曲線是解釋價值鏈的重要理論,全球物流服務價值鏈不同于全球制造業價值鏈,它呈現的是半微笑曲線,如圖2所示。

圖2 全球物流服務價值鏈曲線
從曲線圖可以看出,全球物流服務價值鏈中,附加值根據物流企業與最終客戶距離的增大而呈現下降的趨勢。全球物流服務集成商處在下游,附加值最高;區域物流服務集成商處在中游,附加值稍低;區域物流服務承包商處在中上游,附加值較低;功能型物流服務提供商處在上游,附加值最低。
而在常州物流企業調研中,了解到常州物流園區或物流中心的企業基本上是處在價值鏈的上游和中游,也就是這些企業僅能夠提供功能型物流服務和區域物流承包服務,很少有物流企業能夠為客戶進行供應鏈一體化設計。有些稍有名氣的國際物流公司看似不錯,而實際僅僅只是全球跨國物流公司的分包商,幫助全球物流公司實現全球物流業務,它們處于利潤鏈的低端,因此在市場業務運作中不具備競爭優勢。
總之,常州物流產業升級的動力來自兩種:一種是與制造業互動的動力,這種動力來源于常州區域制造產業升級,即從傳統制造業邁向現代制造業,從單一的代工環節邁向研發設計環節,從國內業務邁向國際業務,伴隨這種制造業務模式的提升,區域的物流產業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另一種是參與全球物流業內部價值鏈的動力,這種動力來源于嵌入全球物流服務價值鏈,常州地處長三角,經濟相對發達,國外的物流服務商以服務水平優勢奪得大量需求市場份額,而常州本土的物流企業由于服務的局限性,在全球價值鏈競爭中缺乏競爭優勢。
從常州物流產業集聚升級的動力分析中,不難看出常州物流產業集群升級方向一是利用制造業升級的契機,加深與制造業的聯動發展;二是借鑒國外企業經驗,創新服務,發展自我,調整企業在物流服務價值鏈中的位置。常州物流產業集聚涉及到政府、投資方及運營管理商、物流企業、研究機構、行業協會等主體,這些機構在物流園區或中心的發展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發揮各自的作用。從政府層面來講,應站在區域經濟發展的角度,干預制造業的升級模式,促進制造業與物流業的聯動發展,出臺物流標準,實現物流業的規范化發展;從物流企業角度來講,應創新服務,調整在物流價值鏈中所處的位置,實現價值提升;從研究機構的角度來講,應研究相關園區或中心管理政策,規范管理,研究發展創新方向,指導企業進步;從行業協會的角度來講,應積極協助政府有關部門做好物流產業政策的制定和常州物流發展規劃工作,建立、完善物流標準化協調機制,積極推進物流標準化進程,加強行業調查研究,積極為會員、為企業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相信經過各方的努力,常州物流產業集聚必然會上升一個臺階,定會促進常州經濟發展。
〔中國物流學會課題——基于全球價值鏈的常州市物流產業集群升級研究( 編號:2013CSLKT224) 〕
參考文獻 :
【1】劉偉華.基于GVC和GLVC的我國物流產業升級[J],天津大學學報,2009.7,289
【2】宋迎春.全球價值鏈對我國物流產業升級的影響與對策[J],南京社會科學,2010.7, 9~11
【3】姜愛月.全球價值鏈下我國物流產業集群升級研究[J],物流技術,2013.3,90~91
【4】鄧愛民,張春龍.全球價值鏈下物流產業集群升級研究情報雜志[J],2012.4,100~102
【5】陳麗華.德國物流園調研報告——解讀不萊梅,2013.5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