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赴馬里特派記者 張建波 如果你喜歡沙漠,一定會愛上馬里的北部;如果你喜愛非洲文化,一定會對馬里北部的古建筑著迷。阿斯基亞王陵無疑是該地區古建筑的代表。 王陵由一座金字塔形陵墓、兩個平頂清真寺建筑、清真寺公墓和露天的集會場地組成,陵墓與清真寺被看似堅固的土坯墻圍在中間,王陵外圍15年前新建的圍墻對古建筑起著象征性的保護作用。陵墓并非規則的金字塔形狀,建筑外表是泥土涂層,里面則為生土磚。陵墓外墻上插著的彎曲木樁充當著腳手架的作用,便于在修復工作中抹涂層(如圖)。外層院落中的露天集會場地自15世紀起即開始被頻繁使用,在開齋節、古爾邦節及當地舉行婚禮時異常熱鬧。始建于1495年的阿斯基亞王陵是加奧古城的標志,見證著桑海帝國發展頂峰時期的繁榮。200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方面的資料,加奧在1137年變為桑海帝國首都。公元15世紀,馬里帝國的衰落伴隨著桑海帝國的昌盛,在看到伊斯蘭教對控制跨撒哈拉貿易的重要性后,阿斯基亞·穆罕默德1493年繼位后不久將伊斯蘭教定為國教,他從麥加朝圣歸來后下令建造阿斯基亞王陵,但他死后并未葬在陵內。帝國在15和16世紀快速擴張,最西端到達大西洋沿岸,北端位于今日尼日爾境內,加奧成為西非宗教與文化的重要中心。 2012年,馬里北部危機使得加奧地區等地被分裂勢力和極端分子控制,阿斯基亞王陵在同年6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加奧2013年得到解放,但要在仍不穩定的安全形勢中恢復發展絕非易事。“2009年以后,來這里的游客越來越少”,阿斯基亞王陵的守陵人向《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極端分子在占領加奧期間來過好幾次,但他們不敢破壞它,王陵對加奧人來說太重要了。
環球時報2014-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