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欣,佟三強
(1.遼寧職業學院,遼寧鐵嶺112099;2.鐵嶺縣鄉鎮動物衛生監督所管理辦公室,遼寧鐵嶺112000)
乳房炎作為奶牛“四大疾病”之首,是世界范圍內仍未解決的頑疾之一。乳房炎的治療大多采用抗生素,其不僅引起產奶量下降,造成經濟損失,甚至還會導致牛奶中抗生素殘留,進而危害人類健康。本文對奶牛乳房炎的治療及預防方法進行綜述,為奶牛生產者有效控制乳房炎提供參考依據。
奶牛乳房炎是一種多因素性疾病,即奶牛乳腺受到物理、化學、微生物等因素刺激所引起的奶牛乳房的炎癥。據統計,全世界2.2億頭奶牛約有1/3的奶牛患有各種類型的乳房炎。全世界每年因乳房炎造成的經濟損失達350億美元。由此可見,乳房炎對奶牛行業危害巨大。因此有效控制奶牛乳房炎對提高奶牛生產性能、減少經濟損失、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奶牛乳房炎的治療原則是消除病因和病原,增強機體抵抗力。改善奶牛全身狀況,防止敗血癥為原則。對奶牛乳房炎要早期診斷,根據不同癥狀采用對癥治療方法。
通過國內外大量的實驗研究及臨床經驗總結,治療乳房炎最有效的藥物主要還是抗生素,通過殺滅或抑制細菌等病原微生物的生長來達到治療目的。在用藥前進行藥敏試驗,根據乳房炎病原微生物種類來確定使用何種抗生素會提高療效,并減輕副作用。因此微生物實驗是防治乳房炎的一種重要手段。治療乳房炎常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鏈霉素、四環素、磺胺類、喹諾酮類等,用藥方法有全身治療和乳房灌注。
中草藥作為天然藥物,比抗生素的毒副作用相對要小,低殘留或無殘留,而且中草藥還是很好的免疫調節劑。所以,近年來應用中藥治療奶牛乳房炎在國內日益受到重視,其治療劑型主要有適合全身用藥的散劑、煎劑和注射劑,適合局部用藥的乳房灌注劑、透皮劑和消毒劑,并且這些劑型多為復方,給藥途徑主要有拌料、灌服、注射、乳房灌注、涂抹、藥浴等。
據報道,國外研究人員曾利用水蛭素的抗凝、抗水腫、止痛、預防生成血檢的療效,激活機體免疫系統,從而達到抑制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目前研究最多的控制奶牛乳房炎的細胞因子有干擾素(INF-v)、白細胞介素(IL-2)和集落刺激因子(CSF)等。試驗證實:注射INF-v的奶牛發病率和感染的持續性、嚴重性均降低;乳房內灌注IL-2與頭孢菌素可大幅度提高干奶期葡萄球菌性乳房炎的治愈率;CSF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基因療法的機制是將基因工程藥物經乳池或乳腺基部注入奶牛乳腺組織后,部分重組載體將被乳腺細胞吸收,在泌乳激素的調節和乳蛋白基因啟動因子的驅動下,乳腺細胞表達和分泌重組溶菌酶。溶菌酶是人和動物天然的非特異防御因子,對多種革蘭陽性菌具有直接溶解作用,在補體和抗體的協助下對革蘭陰性菌也有溶解作用,同時還具有一定的增強機體免疫力、消炎、化膿和促進組織修復等功能,因此非常適合病原菌復雜的奶牛乳房炎的防治。
正常擠奶以前,首先要觀察乳房的外觀,看有無紅、腫、熱、痛現象,其次要將頭3把牛奶擠入小杯中觀察是否出現“絮狀沉淀”。對于有乳房炎先兆的母牛,要進一步診斷,所擠的奶要單獨處理,用具要徹底消毒。定期進行檢測,發現臨床或亞臨床乳房炎要及時處理。
保持運動場平整、干燥、排水通暢,勤換牛床墊草,經常刷拭牛體,保持乳房清潔,做好環境消毒。病原微生物大量存在于環境中,空氣、土壤、糞便、褥草等病菌滋生的場所,因而要給奶牛提供清潔干燥的牛床、運動場所,盡可能減少環境中的細菌數。藥物消毒能夠有效地控制病原微生物在環境中生存。
在擠奶前工作人員要做好環境和牛舍地面的衛生消毒,用45℃溫水大面積地擦洗乳房(可用0.1%高錳酸鉀溶液清洗),用毛巾將乳頭擦干,一牛一巾,不連用、混用。擠奶前后都要進行乳頭藥浴。藥浴的消毒液要常換,切忌長期使用單一種類。每天擠奶結束后,藥浴杯中的消毒液要廢棄。
定期檢查:每月通過DHI檢測或CMT類似法檢測奶牛隱性乳房炎,對檢查情況感染區、治療用藥詳細記錄,對于治療效果差、長期不愈的奶牛應及時淘汰,減少傳染來源。
奶牛乳房炎疫苗的研制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利用疫苗防治有以下優點:一是沒有藥物殘留問題;二是疫苗有助于降低乳腺感染的程度,控制亞臨床型乳房炎。目前研究較多的有金黃色葡萄球菌疫苗、大腸桿菌J5疫苗等。
綜上所述,由于奶牛乳房炎病因的多樣性和復雜性,使得單靠某一種措施無法有效控制乳房炎的發生。因此,奶牛乳房炎的防止要綜合考慮,采取對應的措施才能取得良好效果。筆者認為,今后奶牛乳房炎的防治工作應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為方針,朝著操作方便、效果顯著、特異性強、無毒害無殘留的方向發展。基于上述要求,中草藥和基因工程療法將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實現中國奶業綠色、健康、可持續發展起到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