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
近日,第十二屆中國國際軟件和信息服務交易會在大連世界博覽廣場開幕。第十二屆中國軟交會主題為“智城市,酷生活”,將聚焦IT 智能在城市建設和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體驗智能科技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感受,展現智能化、移動化、云端化、虛擬化的未來生活。
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高新民在演講中表示,目前,整個信息通信技術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和很多新的概念概括起來說還是用軟件定義一切,加上萬物聯網這樣兩個概念能夠概括的更準確。其實,現在網絡本身也需要軟件定義,使網絡更加智能化、更加有效、更加能夠提供服務質量和效率。
首先,寬帶發展戰略的重要性,目前全世界都取得共識。早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發生以后,很多發達國家刺激經濟的計劃就是用寬帶的投入、寬帶的建設作為重要的措施,它是一種短期刺激和長期發展相結合,帶頭國家還是美國,美國當時提出十年的寬帶國家計劃。當時我國4 萬億的投資還沒有完全把寬帶放在重要的地位,但是到2013年,我國正式發布了寬帶中國的戰略。寬帶信息網絡作為一種戰略來說更具有長遠意義,軟件定義一切,萬物聯網,其實基礎就是寬帶,沒有寬帶大數據不可能實現分步存儲和分步計算。
他認為,應該把寬帶的戰略地位進一步重申。目前,我國在寬帶戰略基本是3個目標:第一個目標是提速,現在寬帶中國要求在第五年,也就是明年,城市平均家庭下載速度要達到20 兆以上,農村要達到4 兆以上,這個問題在發達地區或者發達城市沒有什么大問題。但是,第二個目標,寬帶普及率非常艱巨。第三個目標,寬帶的應用,目前我國固定的寬帶普及率有相當的提高,現在固定寬帶到去年年底達到接近2個億,人口普及率達到接近14%。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普及率僅達到一半,有明顯的差別。
第二是網速,現在寬帶網速不是云的服務,現在注重用戶體驗網速或者實際下載網速,國際上的測量方法,國內也有標準測試用戶的體驗網速,目前對我國的平均網速進行測試排在第43 名,按照美國的一個公司的測速,我國排在第66 名。我國的網速有大幅度提高,現在在城市里面,基本到今年年底能夠達到4 兆以上,提高的很快,但是在國際上的位置仍然不是很高。
第三是無線寬帶加速,無線寬帶和WIFI,目前我國WIFI規模不小,幾家運營商推出了公共WIFI 已經有580 多萬,但是利用率、本身真正貢獻度還有很多潛力可挖。
最后,互聯網能力大幅度提升網間互聯網寬帶、國際出口寬帶大幅度擴容,網絡性能不斷改善,但人均指標仍然不高。
寬帶在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是寬帶中國的重要目標,也是核心的關鍵,寬帶提速沒有重大應用,而這種應用成為大數據發展的基礎,而大數據應用也會提升寬帶價值,這就是寬帶和大數據的關系。
高新民指出,大數據本來就是承載的,某一個城市裝了攝象頭,采集的數據規模非常大,目前互聯網上,在社交網絡和移動網絡的推動下,大量數據時刻在產生。但是大數據的重要性,很多年前就強調過信息資源是重要財富和生產要素。信息資源日益成為重要生產要素和社會財富,信息掌握的多寡成為國家軟實力和競爭力的重要標志。未來數據將會如土地、石油和資本一樣,成為經濟運行的根本性資源。但是,任何存在變為資源必備兩個調整:有技術手段,有產生價值的需求。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具備了這些條件。
另一方面,大數據帶來的機遇,首先要認識大數據不僅僅是數據大,也不僅僅是種類多、變化速度快,應該全面的認識到4V 特征,第一是資源。第二很是觀念,大數據能夠改變人類認知事物的方法。第三,大數據技術要繼續發展,在大數據采集、存儲、管理、分析、展現方面要繼續創新。第四,大數據的價值很重要,主要體現在大數據對社會發展的需求,應該普及應用產生價值,在應用過程中,產生大數據的產業。
他還表示,大數據的機遇,主要在3個方面:第一個最重要的機遇是大數據的大潮促進全社會樹立信息是資源、信息是財富、信息是生產要素的觀念,這種觀念對促進整個國家的發展方式的轉變有極大的作用。第二,本身大數據起源于互聯網,正在向互聯網以外的領域破散,在過程中正圍繞數據形成新的產業生態,包括傳統產業的轉型。第三,大數據的跨接融合會全面提升社會的智能化設備。
目前,我國要抓住大數據的機遇,還面臨一些挑戰,主要是這4個方面:第一,目前大數據的數量和質量都遠遠不夠。第二,我國盡管有大數據,但是政府掌握了大數據的開放,還沒有完全破冰,剛剛開始在研究。另外,大數據本身社會的共享、交易機制還沒有完善。第三,大數據技術本身的創新發展也有很大的空間。第四,大數據的數據保護的法定秩序帶來挑戰,特別是個人隱私和公共安全,這些挑戰也需要面對。
演講最后,他表示,政府應該在大數據發展過程中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第一,鼓勵大數據企業和技術,與傳統行業進一步融合,促進技術創新和技術擴散。第二,在公共領域,首先要把大數據的應用找到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第三,政府自己掌握的大數據應該開放,現在國際上,政府開放的數據,除非有國家的機密、商業機密和個人隱私之外的都要開放。最后,應該加強特定數據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