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岱青
本月15 號之前,各地交易市場自查結束?,F貨交易行業的8月總體仍處于檢查、調整的狀態。對于前期就調整到位的正規市場,陸續試營新模式;一些在新形勢下按照要求籌備的市場,也在緊鑼密鼓籌備開業。
生意社研究認為,8月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可用如下關鍵詞概括(簡稱,生意社現貨交易8月關鍵詞榜):
第一:形勢鼓勵創新發展
生意社前段時間就提出交易市場“三代論”,交易市場第一代為投機類電子盤,第二代為帶有一定現貨色彩但仍以投機為主的電子交易市場,第三代為依托于豐厚的產業基礎進行純現貨交易的大宗現貨類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從近期的行業形勢及政策信號來看,產業基礎及對實體經濟的真正服務功能是現貨交易場所需重點把握的發展導向,實質性地以實體產業為依托,引導實體企業進行線上現貨交易,使交易所成為實體企業的一個信息聯絡平臺、在線實時交易平臺、在線融資平臺及在線物流服務平臺。目前形勢顯示,交易場所在交易機制、資金流動性及監管模式、業務盈利模式等方面的探索、創新是國家相關部門急切希望看到的,地方引導下的部分先試先行不妨嘗試一下。
第二:提倡專業市場從事真正的專業現貨交易
以往大多數現貨交易市場重視產品上市,單單產品在其交易市場上市的上市費就是一筆不菲的收入;同時,上市的某一產品,其交易大多大多采用單一的交易模式;上市之前及上市時很隆重,產品上市之后的交易尤其是交收則很受輕視,甚至于零交收的大有產品在,總體呈現重上市產品數量、輕產品實際交易效果,這也是很多傳統貿易商不愿意上線交易的原因。交易市場設置產品的交易目的及其對應的交易機制的不完善、不健全,同樣導致一系列問題產生。今年持續的清理整頓,各種自查與現場檢查,需要存在上述問題的交易市場從出發點上改變初衷,真正重視現貨交易是為實體服務的一種很好的方式。生意社總編助理滿榮榮認為,在專業產業的基礎上從事專業現貨交易是最有優勢和發展可能性的,從交易模式上來看,不妨嘗試多種合規交易方式同時發揮作用的混合制的交易模式,從國內交易行業發展實際及國際做法來看,都是大勢所趨。但從對應的人才設置及交易系統配套來說,對于處于發展初期的現貨行業來說存在一定難度,需要慢慢轉變,但我們認為重要的首先是基于現實基礎的思維方式的轉變。
綜上,在本月各市場自查結束后,多地方監管部門已陸續蒞臨相關交易進行現場檢查,消息稱9月底之前,各地監管部門對相關市場的現場檢查將結束。但清理整頓遠沒有結束,滿榮榮認為,決策層面希望各交易場所以服務實體經濟為目的,鼓勵行業持續探索、創新,從形勢來看,這是可以肯定的,這就需要各地現貨交易場所需要有長期探索、持續發展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