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機關提醒電話詐騙頻發 市民注意防范
今年以來,一些犯罪分子頻繁利用手機、電話和互聯網實施通訊詐騙犯罪,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給群眾財產造成了重大損失。
全市公安機關積極會同有關部門持續開展嚴打整治行動,有效遏制了詐騙案件的高發勢頭。但由于此類犯罪手段不斷翻新,欺騙性和再生性極強,近期在我市部分地區又出現反彈。為切實提高全社會對通訊詐騙犯罪的識別和應對能力,特將該類型犯罪的常見手段揭露如下:
1.“我是××電信局(公安局、檢察院),您的電話已欠費,而且您的銀行帳戶涉嫌洗錢、詐騙等犯罪,請配合”。犯罪分子冒充電信局工作人員撥打你的電話,告訴你的身份信息被他人冒用,所申領的電話已欠費。隨后由一名自稱是公安局的工作人員接聽電話,稱你名下登記的電話和銀行賬戶涉嫌洗錢、詐騙等犯罪活動,為確保不受損失,需將本人存款轉移至一個“安全帳戶”,并且頻頻催促你趕緊通過電話或就近轉帳,不然損失更大。
2.“我是××稅務局(財政局、車管所),現在國家下調了購車附加稅率(購房契稅),向你退還稅金”。犯罪分子冒充稅務、財政、車管所工作人員撥打你的電話,稱“國家已經下調購房契稅、購車附加稅率,要退還稅金”,讓你提供銀行卡號直接通過銀行ATM機轉賬獲取稅款。當你到銀行ATM機后,犯罪分子稱自助銀行退稅系統只支持英文界面,讓你按照犯罪分子電話提示操作,然后乘機劃走你的錢。
3.“喂,猜猜我是誰?我是你老朋友哎!貴人多忘事,連我都記不得了?改日再聯系。”犯罪分子先撥通你電話,讓受害者“猜猜我是誰”,受害人往往礙于情面在自己的親友中聯想猜測對方身份,此時犯罪分子順勢答應,并稱近期要來溧看望受害人,為下一步詐騙作為輔墊。次日再編來溧途中出車禍、嫖娼、吸毒被抓被發現等謊言向受害人借錢,讓受害者匯錢到指定賬戶。
4.“請把錢直接匯到××銀行帳號就可以了,戶名××”。犯罪分子大批群發短信,稱“我自己銀行卡消磁了,把錢直接匯到我同事的帳戶,帳號××”,碰巧你正打算匯款,收到此類匯款詐騙信息后,直接把錢匯到犯罪分子的銀行賬號上。
5.“免費提供長期貸款,無擔保,立等可辦。電話××”。犯罪分子通過手機信息或者報紙、網站發布信息,稱能夠提供免擔保貸款,如果你與之聯系,他會聲稱貸款必須先付保證金或者部分利息,并要求你自己辦理一張銀行卡,先打一筆錢“企業驗資款”在賬戶上,證明企業的還款能力,然后開通電話查詢功能供他查詢。而實際上犯罪分子利用新辦銀行卡的初始密碼就把錢轉走了。
6.“顧客你好!你已經在××超市透支消費××元,垂詢電話××”。犯罪分子向你發送“銀行卡刷卡消費”、“信用卡透支”等內容短信,當你電話“垂詢”時,幾名同伙便分別扮演“銀行”、“警方”、“銀聯管理中心”層層設下圈套,只要確定你卡上有大量資金,他們便會“忠告”把錢轉移到“安全賬戶”內。而所謂的“安全賬戶”,就是犯罪分子事先用假身份證開設的詐騙賬戶。
7.“恭喜您獲得××公司十周年慶典抽獎活動×等獎,公司電話××”。犯罪分子通過郵件、網絡、電話、短信群發等途徑,向你隨機發送虛假中獎信息(刮刮卡),當你撥通電話號碼后,會有人“核實身份確認中獎”,然后告訴你需要繳納“手續費、保證金、稅費”等費用。
8.“電腦預測彩票中獎號碼,推薦代炒股票保證盈利,不賺不收費。”犯罪分子利用你的投機心理,聲稱以能夠預測電腦彩票的中獎號碼,或指導投資股票盈利,代管股票投資等方式誘騙上當,如果你有興趣,他就會花言巧語勸你入會,只需收取少量會員費、服務費。
9.讓你分不清真假的釣魚網站。犯罪分子會在購物網站放置精美的商品低價出售,然后在一旁設置各大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鏈接圖標,當你點擊時,就進入了跟上述機構一模一樣的假冒網頁盜取你的網銀賬號和密碼,然后盜取你的錢。另一種方式則是放置一些明顯低于市場價的熱門產品,或者高薪招聘人員,讓你通過網上銀行交納費用。
還要特別提醒的是,犯罪分子為取得你的信任,經常會在作案過程中使用某種任意顯號軟件,將來電顯示的號碼變成某些特殊號碼,比如“110”、“10000”、“10086”等,甚至是你親屬或朋友的號碼,遇到這種情況你只要回撥該號碼,犯罪分子的謊言就會不攻自破。如果實在無法辨別,請及時拔打公安機關110電話咨詢或報警,謹防上當受騙。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對上述電話或陌生電話不予理睬、立即掛斷,決不可輕易將自己的錢款匯出去。
(張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