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強國戰略
對電子政務發展提出新要求
為幫助各國更好地了解全球電子政務發展現狀,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從2003年起對全球190多個國家的電子政務建設情況進行調查,并每兩年發布一次《年度聯合國電子政務調查報告》。此報告在全球范圍內已經得到廣泛認可,成為評估公共行政部門電子政務服務水準的權威標桿,使各國政府更加了解本國電子政務優勢和不足,從而促進電子政務發展。2014年8月12日,聯合國經社部與國家行政學院共同發布《2014年聯合國電子政務調查報告(中文版)》。
(一)全球電子政務整體排名情況
從全球的整體發展來看,在所有參評國家中,只有13%的國家的電子政務發展指數(EGDI)處于優秀階段;32%的國家處于良好階段;38%的國家處于中等階段;尚有17%的國家發展較為落后。與2012年報告相比,今年25個電子政務發展指數得分較高的國家中,有20個在2012年同樣排在前25位。這25個國家均為高收入國家,具體情況為,歐洲占64%,亞洲占20%,美洲8%,大洋洲占8%。
從具體國家的排名來看,韓國專注于電子政務創新并一直發揮其領導作用,在2014年仍居排名榜首位;與2012年相比,澳大利亞(第2名)、新加坡(第3名)的全球排名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從不同大洲來看,歐洲憑借最高的區域電子政務指數(EGDI)保持領先地位,法國(第4位)、荷蘭(第5位)、英國(第8位)和芬蘭(第10位)等國表現突出;美洲緊隨其后,美國(全球排名第7位)領跑美洲電子政務;韓國繼續保持亞洲電子政務領跑者的地位;突尼斯(全球排名第75位)領跑非洲電子政務。
(二)全球電子政務的發展特點
調查報告發現,區域間和國家間電子政務發展狀況由于多種原因存在巨大差異,國家間經濟、社會和政治發展水平的不平衡將導致這一現象長期存在。收入水平是衡量國家經濟能力和發展水平的一個普遍通用指標,因此也會影響到電子政務的發展。通信基礎設施、教育支持,包括信息通信技術能力培養都與一個國家的收入水平相關,這些因素的缺失將制約電子政務的開展。電子政務發展指數(EGDI)排名前25的國家全部為高收入國家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然而,報告同時顯示,一個國家的收入水平并不能完全體現電子政務的發展水平。許多國家盡管國民收入水平較低,但卻大力推進電子政務的發展,并取得了顯著成效,如玻利維亞、加納、洪都拉斯、印度、菲律賓、越南和烏茲別克斯坦等國;還有一些國家盡管國民收入水平較高,擁有改善電子政務發展的良好條件,但電子政務水平卻相對落后。
(三)近年的重要成績:在線服務與在線參與的發展
在線服務方面,2014年193個聯合國成員國首次全部擁有自己的政府網站,雖然多數國家的電子政務發展仍處于低級或中級階段,但這對于全球電子政務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來自高層的政治支持和領導、制度保障、公信力、公眾參與、全面的電子政務項目、信息通信技術等因素都是促成這一重大發展的主要因素。
在線參與方面,荷蘭(第1名)和韓國(第2名)在全球在線參與排名中名列前茅,烏拉圭(第3名)緊隨其后。摩洛哥和肯尼亞是非洲的佼佼者,烏拉圭和智利領跑美洲排名,亞洲在線參與表現較突出的國家是韓國和日本,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仍然是大洋洲的領先國家。這些國家政府都在利用公眾已經使用的平臺和渠道來提高公眾在線參與的積極性。通過整合線上和線下溝通工具和渠道,幫助公眾對在線參與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并通過共同傳統和價值觀的傳播而增加歸屬感。
(一)中國電子政務排名10年來首次上升
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人口大國,相比其他的國家,開展電子政務建設面臨著更多的困難,中國在聯合國電子政務報告中的排名一直相對比較靠后,過去十年中排名有所下滑,從2005年的57位跌落到2012年的78位。中國的電子政務發展指數排名,2014年中國的電子政務發展指數(EGDI)為0.5450,位列70位,相較于上一次調查(2012)上升8位,這是中國在近10年來排名首次上升。
中國電子政務排名的提升,與決策者及政府推動網絡信息建設和電子政務發展的決心與行動密不可分。近年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信息化的發展,今年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對新時期推進信息化和電子政務建設做出了戰略部署,網絡強國戰略的實施,給電子政務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和要求,加快推進電子政務,取得了積極進展,應用發展成效不斷顯現,電子政務創新為民服務和社會治理的應用不斷深化;在線服務能力穩步提高;電子政務技術服務能力不斷提升。目前中國的電子政務正在朝集約、高效、安全、服務的方向發展,電子政務促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法治政府、服務型政府建設的作用進一步發揮。
(二)中國對電子政務的需求將持續不斷擴大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治國理政新理念,大力推進電子政務發展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建設服務型政府的戰略性舉措;同時,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以超高速寬帶網絡、新一代移動通信、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為代表的新技術、新產業、新應用不斷涌現,促使信息化市場格局、商業環境、需求結構等發生巨大變化,推動生產力、生產方式和經濟社會發展模式發生重大變革;最后,社會公眾對電子政務的認知、需求與期望也隨著經濟社會與技術的發展而不斷提升,這都對中國電子政務的發展提出了更加持續、更艱巨、更急迫的巨大需求。
(三)加強在線政務服務是中國電子政務發展的主要內容
2014年報告顯示,中國電子政務發展指數(EGDI)中的在線服務指數為0.6063,在全部參評國家中處于相對靠前的位置,這也表明中國政府近年來在在線服務的提供上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對中國今后電子政務建設著力點的選擇有著較大的參考價值。實現國家治理方式創新的核心在于“提供民眾基本公共服務”與“實現政民的有效溝通互動”,而中國政府進一步加強電子政務的在線服務能力的建設,既與社會治理方式創新的目標與核心相一致,其本身也是社會治理方式創新的主要方式與內容。因此,進一步加強在線政務服務,利用多種渠道擴大在線服務的使用范圍,融合和優化多種渠道來滿足公眾的不同需要,在統一的視角下分析不同渠道的優勢,極大地改善在線公共服務,是中國電子政務當前與未來發展的主要內容。
(四)促進政務信息公開與數據開放是未來發展的重點
隨著大數據思維與大數據應用技術不斷傳播與普及,政府掌握的政務信息不斷呈幾何級數增加,政府已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大數據”擁有者和“集散地” 如何更好地將這些政務信息向社會公眾開發,更好地利用、開放這些政務數據,進一步提高社會參與度和透明度,促使民眾能夠更加便捷地在線獲取信息,受到更少限制地對信息進行使用和處理,從而提升政府管理效率,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增進民眾福祉,已經成為全球電子政務發展的重要問題與主要趨勢。然而目前,由于中國有關政務信息公開與數據開放的立法工作的缺失,有關機構之間的協調失當,部門、個人責任不明確,安全保障與技術措施不到位等原因,導致中國政務信息公開與數據開放內容的有效性不夠,開放程度不足等問題。面對全球政務數據開放的趨勢,促進政務信息公開與數據開放也將成為中國電子政務未來發展的重點,將會從政務信息公開與數據開放的立法工作;增強政府信息與數據的有效性與價值性;堅持“以需求為導向”,增強政府與民眾的互動等維度進一步提升政務數據的開放力度與綜合利用水平。
(楊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