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明年起政務公開信息
100%網上發布
政府要守信,職權范圍內的服務事項須向社會公開承諾,明年起政務公開信息實行100%網上發布;企業要守信,違法失信者將被列入“黑名單”并勒令退出市場;社會要守信,醫療工作者收受“紅包”、教師和科研人員學術作假將被嚴懲;司法要守信,司法執法人員徇私枉法的不良記錄將被納入執法檔案……
日前,廣東省政府網站公布,《廣東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日前印發。《規劃》全文長達2.6萬字,圍繞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司法公信、誠信文化、信用信息系統、社會信用體系運行機制等7大重點領域推進建設,并提出了八大重點工程和五項保障措施。
黨的十八大首次將“誠信”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強調要加強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健全社會征信體系,褒揚誠信,懲戒失信。廣東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和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進一步明確要求加快建設社會信用體系。現階段世情、國情、省情的深刻變化,對廣東省加快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提出了迫切要求。
對此,《規劃》提出,到2015年,初步建成與廣東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信用體系框架與運行機制,成為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先行區。到2020年,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基本建成與國際慣例接軌、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社會信用體系,成為全國社會信用體系規范運行的示范區。
近年來,廣東省積極探索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理論與實踐,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取得初步成效。2007年,在全國率先出臺地方性法規《廣東省企業信用信息公開條例》,開啟地方信用立法先河,并先后出臺《廣東省企業信用信息收集和公開管理規定》等一系列規章、規范性文件和相關政策文件,為廣東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證。截至2013年底,累計為36萬戶中小企業和253萬戶農戶建立信用檔案。開通運行“廣東省企業信用信息網”,初步建成事業單位跨部門信息數據共享平臺。
值得注意的是,《規劃》特別強調,政務誠信建設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先導。要規范行政履職行為,建立政府守信踐諾機制,并強化政府的示范推動作用,加強公務員誠信管理。到2020年將廣東省建設成為政府服務最優、政府誠信度最高的省份。
其中,要加大政務信息公開力度。加快網上辦事大廳建設,全面推行政務信息網上公開、投資項目網上審批、社會事務網上辦理、公共決策網上互動、政府效能網上監察,切實提高政府服務和管理效率。在保護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前提下,加大政府信息公開力度,積極創新政務公開方式,將公開情況納入政府及其部門績效評估范圍。到2015年,100%的政務公開信息實現網上發布。
同時,規范招商引資行為和公共資源交易活動。到2015年全省公共資源交易事項“一站式”集中辦理率達到80%以上,到2020年達到100%。
此外,還要建立公務員誠信管理制度。將公務員個人有關事項報告、獎懲記錄、年度考核結果、相關違法違紀違約行為等信用信息納入檔案。
到2015年,公務員信用檔案覆蓋率達到85%,到2020年達到100%。完善公務員招錄和考核考評制度,將誠信狀況作為公務員招錄考察、考核任用、評優評先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