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業為什么以及如何有這樣大的遷移。遷移不是個體行為,而是許多東西匯集在一起的結果,就像很多的河流、支流匯聚在一起流向海洋,這是不可阻擋的趨勢。今天,我們就會來一起看一下目前業界中的一些趨勢,會怎樣深刻地影響到IT 的未來。
我們認為,IT 大遷移的趨勢有5個特性,第一個是應用延遲。人的本性之一是不愿等待。所以我們在打電話的時候,如果對方停了半秒鐘的時間,自己肯定會感覺到有點不安。用電腦也是一樣的,很多時候它的運行是會有延遲的。就像我們在發即時消息、在線交流的時候,都希望對方立即回復、有響應一樣,我們在使用電腦、進行運算時,也希望系統能夠立刻相應我們的應用請求。我們認為,在今后的20年中,應用延遲將會是最大的變化。
第二是分離式架構的運用。這方面有3個廠商在傳統IT 市場上占有領先地位:微軟、英特爾和EMC。但現在,我們逐漸看見這里面一點一點發生了很多變化,一些新的公司和行業變革參與者在不斷出現,比如我們所說的Microserver、Linux 以及云環境中的OpenStack 等等。可以預見的是,在今后的20年中,很多核心的因素都將不斷地發生變化。
第三個特色和第四個特色就像雙胞胎一樣連是在一起的,我們先說虛擬化的設備。無論是服務器的虛擬化、軟件的虛擬化還是網絡的虛擬化,無論在什么設備上,虛擬化都是會區隔開管理層和數據層。傳統的管理方式將會發生非常重大的變化。
最后一個就是資源協同,也就是說,它的每一個部件是會向協同作業方向發展的。就像小孩子拼積木一樣,可以按照一個具體的需求或是指令把所有的組件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完成一項任務。之后他們又分開了,然后在下一次又被重新使用。這些資源都是池化的、動態的,這在未來將是非常重要的主流的演變趨勢。
到底是什么因素在推動IT 大遷移?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我們所看到的終端用戶。我們認為終端用戶的互聯網連接數在3年以內會增長3 倍,即從現在的10 億到3年后的40 億。所以我們會看到兩方面趨勢,一個是使用互聯網的人數會上升,并且每個人所使用的聯網設備會越來越多,比如手機、電腦、平板、游戲機,所有這些都是聯網的,并且都在不停推動新的應用以及應用模式的產。這些對IT 的遷移都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另外,剛才提到的分離式架構,意味著數據中心里的所有元素都有自己的地址,標記著其獨一無二的位置和身份信息,包括所有的文檔、存儲等等資源。這就意味著我們需要找到一個方法來連接所有不同的元素。在這里我們會看到有這樣一個變化,一個是從自己的角度來講,再一個就是從我們所使用的上網的工具來講,它們都有自己特殊的特色。另外,這意味著它會帶來3個變化,第一個變化是對個人的帶寬會有更多的需求,第二是個人對安全性的要求就等于是公司對安全性的要求一樣,第三是我們要對這種分離式架構有很好的控制。
剛才說到的這種獨特的通用地址模式,再加上分離式的架構,這意味著一切都是移動的。說到移動的時候,可能大家都會想到我們使用的一些工具,比如說手機、平板、筆記本等等,實際上它們都是通過我們的移動而形成了這樣一個網絡。未來的各種可穿戴設備也都是移動的,并且是和網絡互聯的。這就是從下一步來講,IT 怎么來滿足個人這方面的需求,而不是說IT 僅僅是給一個玻璃做的房子里提供一成不變的固定的服務。
接下來要談到物聯網。物聯網其實說到底就是聯網設備類型的不斷創新、聯網設備的不斷增加以及聯網設備生成的數據不斷增加。這樣一來,生成的數據將會非常龐大,對于帶寬和信息來講也是爆炸性的大規模上升或者增長。在這里,可以給大家舉一個例子,比如現在新生產的每一臺汽車里面會裝80-100個微型芯片,目前一臺汽車本身就已經可以生成大量的數據。可想而知,當未來聯網設備更多、設備更加智能時,會產生怎樣龐大的數據量。因此,有預測認為,未來5年內,設備和物所生成的數據量將會超過人所生成的數據量。
有了這樣的基礎架構之后,就會有應用方面的遷移。Gartner 就做了一個相應的報告,在未來將會有80%的應用通過云來交付的,這個從我們Emulex 公司的角度來講,你必須有個基于云的最基本的戰略,如果沒有,你今后將會失去80%的業務。
另外,我們要在應用上利用大數據分析,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有影響力的,同時這也改變了你數據源的方式,也就是說你會動態地使用這些數據,并且還會有定制化的數據。這就是說在今后會有72%的數據商店使用大數據,而不是現在不足10%的狀況。
另外,我們說到分離式架構,還有自動化的相關東西,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要有軟件定義,這個將會是在今后非常大的一個變化以及技術趨勢。著眼于未來,我們會看到,在今后的20年中,每個這樣的工具都要基于軟件定義的。
再有,所謂的軟件定義就離不開虛擬化,因為沒有虛擬化就沒有靈活性對基礎架構進行軟件定義。現在已經有了一些由SDN 支持的網絡,還有在存儲市場上早期軟件定義的產品,比如我們的SSD 等等,這是一個周期的最早階段,但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趨勢。
所有這些的結果,對我們的業務是有影響的,我們看到這個網絡,到2016年,可能從帶寬上來講它會增長5 倍,到2020年可能是10 倍的增長。這個網絡都是基于軟件定義的,同時它是動態地對軟件進行定義,這樣能夠更好地改變安全性,改變我們的協議或者改變它的相關性能,這樣的話,聯系到我們下一代的技術,對我們公司來講,在這方面我們會是一個主導的或者行業引導性的地位。
這樣的話,服務器和網絡都會有變化,那就意味著存儲也不得不變。剛才提到通用地址的模式也是和存儲聯系在一起的。那么以后我們所說的數據塊、文件和對象,他們之間的界限也不像以往那么清晰了,因為每一個元素自己都有通用地址的能力,通過這些我們可以把不同的元素組合在一起,用到我們未來不同應用之上。
我們現在說的最后一塊是最具有無處不在性和革命性的東西,就是閃存。閃存改變了并且存在于整個生態系統之中。它有三個方面的改變,一個是數據和解決方案。它的延遲率較之前更低了,這并不意味著它的帶寬會有多大,但是延遲率非常低,是即時的響應,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第二點是閃存相對于剛才提到的這些不同的元素來講,它是跟它們在一起的,并且都是分布式的,這樣也回到了前面所說到的通用地址的模式,這些也會改變很多東西,比如你的主線、CPU等等,也就是說它把基本的性能和屬性做了改變,同時是分布式的。因此我們說,閃存這一塊的變化將是具有深遠性的,因為它會影響到不同的應用。
上面提到的這些元素都是取決于你如何來做這個交付,否則的話就不會有上面提到的那些變化。云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市場或者平臺,使得我們能夠做到這一點。所以說云作為一個交付的工具將會是一個最大的變化。有了云這個平臺以后,企業如果有了什么新的想法、新的解決方案就能非常快地推向市場,且這個速度是史無前例的。這是最大的推動因素。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新的概念或者想法以及它是如何進行交付的,我們要通過一些方式使它有一個動態的交付方式,這樣的話,就可以使得概念能夠讓接收者可以接受到同時這對它來說也是一個定制化的東西。這些是我們對于未來的愿景和想法,要使一切成為可能。
我們Emulex 公司的戰略看起來很簡單,有3個,連接、監控和管理,實際上未來每一個使用工具都是有網絡連接性的,我們需要控制它,使它能夠減少延遲,更好的交付應用,并且還要管理性能。因為這里的每一個東西都是軟件界定的,都是虛擬化的。
從連接性來說,由于云會帶來很多變化方面的需求,在這里舉一個例子,比如萬兆、四萬兆的以太網,另外還有云對象存儲等等。從監控的角度來說,要監控在網絡上不管是軟件的界定,虛擬的網絡,還是物理的網絡,都是同樣一個狀態,以便我們對他進行監控。另外,從管理角度來說,這是一個開放性的環境,和傳統管理不一樣,因為很多對象都是訂制的,我們也要做到這一點。
另外一塊,就是“混合云”,也就是混合的數據中心,需要有大規模的拓展的能力,就是規模上的。另外,還需要有虛擬化的功能,因為在同樣物理基礎設施上要支持多租戶,還要考慮不斷提升的安全性和帶寬方面的要求,這個和前面提到的東西方的數據流動稍微有一些不一樣。這里的產品應該是更訂制化的,另外我們的硬件和軟件定義的軟件,都要通過不同的方式來支持同樣的物理的保障,使它有更好的功能。
從我們公司來說,我們會怎么樣來做呢?一是跟我們公司的基本業務相關聯,就是我們說的連接、監控以及管理。做一個比喻,一般的人會看到一個太陽,看到光,但如果是一個監獄里的人,他可能從太陽里看到彩虹。這對于基礎架構來說,不管是物理層面的,還是虛擬層面的,還是軟件界定層面以及管理監控層面我們都要做到這一點。
另外,我們如何看待世界的變化和世界不斷的改進呢?我們要有超前的思想。不光是從技術上講,同時要能夠有意愿改變做業務的方式,這就涉及到價格的取向。對于我們而言,我們所不是賣的最低成本和最快速的連接性,我們說的連接性要能夠使你能夠更好的交付相關的應用,這是我們所關注的。另外,我們會看到市場不斷地拓展和發展的,如果你說這個市場在五年之后還是一樣的,這個答案肯定是沒有道理的。對于我們來說,我們要迎接和擁抱這些新的技術,比如軟件的界定,并圍繞著這個軟件界定采取一些具體的解決方式,這是一個全新的游戲和業務模式。從技術上來講,不光要有網絡連接的能力,同時要洞察整個云的基礎架構。我們所提供的工具就是要使人們能夠有不同的解決方案,并且使這些解決方案支持它的下一代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