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 濤
(匯通路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河北 高碑店 074099)
高速公路工程的修建不僅消耗資源、改變地形地貌和原有的自然景觀,在建設過程中還可能產生各種污染,嚴重影響沿線的自然環境,破壞原有的生態平衡。本文探討高速公路施工造成的環境污染,同時提出防治措施。
公路建設周期一般較長,從開工到通車要l~2年的時間。在這期間許多施工機械和各種運輸車輛會產生強烈的噪聲,對附近產生較大的影響。高速公路施工噪聲有其自身的特點,主要表現為:
(1)施工噪聲的隨意性和無規律性;
(2)施工機械的噪聲較大,但它們之間聲級相差仍很大,有些設備的運行噪聲可高達110dB左右;
(3)施工噪聲源與一般的固定噪聲源及流動噪聲源有所不同,施工機械往往都暴露在室外,而且它們會在某段時間內在一定的小范圍移動,這與固定噪聲源相比增加了這段時間內的噪聲污染范圍,但與流動噪聲源相比施工噪聲污染還是在局部范圍內;
(4)道路施工噪聲是公路建設過程中的短期污染行為,應采取必要的噪聲控制措施,努力降低施工噪聲對環境的影響。
1.2.1 生產技術方面的噪聲防治對策
施工單位必須選用符合國家有關標準的機械設備,盡量選用低噪聲的施工機械和工藝。生產作業盡量向現場外部發展,減少現場施工作業的作業量或作業內容。對于產生強噪聲的成品、半成品的機械加工及制作,可以在工廠、車間內完成,減少施工現場加工制作產生的噪聲;積極改進作業技術,采用先進設備與材料,降低作業噪聲的產生量;施工現場維護結構的全封閉技術,以及新型隔音圍護的使用,可以大大降低施工作業噪聲向外界的傳播強度。
1.2.2 生產管理與法規方面的噪聲防治對策
在施工現場超出規定時間作業的一般是連續攪拌混凝土、支模板以及澆筑混凝土等作業。在這些作業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噪音,而且這些噪音的強度非常大,都或多或少地超過國家規定的噪音排放標準,在夜間作業噪音又顯得尤為突出,為了有效地控制施工單位夜晚連續作業,就應該嚴格控制作業時間。當施工單位在居民稠密區進行強噪聲作業時,晚間作業不超過22:00,早晨作業不早于6:00,在特殊情況下(高考期間)應該縮短施工作業時間。
另外,晝間可以將施工作業時間與居民的休息時間錯開,中午避免進行高噪音的施工作業,當特殊情況下確需連續施工作業的,應該事先與附近居民協商,并上報工地所在地的環保局和有關環保行政執法部門。
高速公路施工對水的污染主要是施工排放的生產廢水和施工人員的生活污水,包括:
(1)混凝土的養護廢水,其pH值較高,由于用水量少、蒸發吸收快,一般不會形成較大的地面徑流進入地表水體,對環境影響較小;
(2)施工機械設備沖洗和施工車輛沖洗所產生的廢水,其中主要污染物為石油類和懸浮物,應防止含油廢水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3)施工期的生活污水,主要是集中在施工現場、施工營地的生活污水,其水質和城市生活廢水一樣。
在靠近河涌道施工時,要注意在靠近岸線處修建臨時的圍擋措施,防止暴雨把大量的水土、陸上污染物沖入河道內引起污染;在修建跨河、跨涌橋梁施工中,對所產生的基坑廢水必須慎重處理,基坑廢水中的泥漿必須先抽到岸上臨時貯存池存放,經過充分靜置、沉淀后,其上清液方能排放到附近河流、水溝或回用于臨時路面灑水、綠化灌溉等。
對于施工期的生活污水也應進行處理。施工營地的生活污水經厭氧化糞池處理后,與其他施工廢水進行再利用,用于附近農田、花圃、林地、果園等的灌溉,或排至荒地自然蒸發;施工沿線布置流動廁所搜集糞便污水,并經過厭氧化糞池處理后用于附近農田、花圃、林地、果園等的灌溉。
混凝土養護可以直接用薄膜或塑料溶噴刷在混凝土表面,待溶液揮發后,與混凝土表面結合成一層塑料薄膜,使混凝土與空氣隔離。機械和車輛沖洗時,應盡量要求施工機械和車輛到附近專門清洗點或修理點進行清洗和修理。
施工過程中因施工便道建設、現場清理、取土場和棄土場及路基修筑而必須占用土地,可能影響到沿線的自然、文物和景觀。山嶺區的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水土流失,導致附近水體的沉積物淤積和水混濁,改變水生生物棲息環境,嚴重的還可能導致泥石流一類的地質災害。平原水網地帶筑路不僅有路基永久占用農田問題,而且存在取土挖毀耕地和需要進行土地恢復利用問題。植被破壞和機械噪聲還會迫使野生動物遷徙或喪失。
公路建設占用濕地、草原時,要反復論證其對生態產生的影響,避免影響當地動物、植物的正常生活和成長及對生態系統產生破壞性的影響。在施工期間,應將有肥力的土層有計劃地剝離、儲存,并清理施工現場,為之后的植被恢復創造條件。公路通過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時,應建立保護網欄、獸類通道等,以保護生物的多樣性。
高速公路項目施工對空氣的污染主要是施工揚塵,其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1)路基開挖、土地平整及路基填筑等施工過程,如遇大風天氣,會造成粉塵、揚塵等大氣污染。
(2)水泥、白灰、粉煤灰等建筑材料,如運輸、裝卸、倉庫儲存方式不當,可能造成泄漏,產生揚塵和大氣污染。
(3)灰土拌和、混凝土拌和加工會產生揚塵和粉塵。
(1)對施工現場進行合理化管理,砂石料統一堆放,水泥應在專門庫房堆放,并盡量減少搬運環節,搬運時做到輕舉輕放,防止包裝袋破裂。
(2)開挖時,對作業面和土堆適當噴水,使其保持一定濕度,以減少揚塵量,對開挖的泥土和建筑垃圾要及時運走,以防長期堆放表面干燥而起塵或被雨水沖刷。
(3)運輸車輛應完好,不應裝載過滿,對易散落和易揚塵的物資,在運輸過程中應盡量采取遮蓋、密閉措施,減少沿途拋灑,并及時清掃散落在路面上的泥土和建筑材料,沖洗輪胎,定時灑水壓塵,以減少運輸過程中的揚塵;加強施工的科學調度,盡可能減少空車行駛;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措施減少尾氣排放量,提高燃油利用率,減少尾氣中有害成分的含量;加強對車輛的維護保養;車輛的停放場盡可能遠離居民區。
(4)首選使用商品混凝土,因需要必須進行現場攪拌砂漿、混凝土時,應盡量做到不灑、不漏、不剩、不倒;混凝土攪拌應設置在棚內,攪拌時要采取噴霧降塵措施。
(5)施工現場要設圍欄或部分圍欄,縮小施工揚塵擴散范圍。
(6)拌和場應選擇遠離居民區的下風向,以減輕對附近村民的影響;當風速過大時,應停止施工作業,并對堆存的砂粉等建筑材料采取遮蓋措施。建立拌和站時應采取有效的消煙除塵措施,減少有害氣體的排放量,并接受施工所在地環保部門的監督,經其允許方可生產。
公路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主要為施工垃圾和生活垃圾,主要有以下幾個來源:
(1)進場前清場廢物:主要是施工場地內雜草、灌木等植物殘體等;
(2)路基開挖棄土:路基挖方,除一部分利用外,其余部分應用車輛運輸至統一的棄土場,而不得隨意堆放處置,否則將造成水土流失和環境污染;
(3)舊路改建中拆除的舊混凝土和砌體以及舊油面。
注意文明施工,按設計文件中對環境保護的設計進行施工,及時清理施工現場;設立棄土場集中處理棄土;應首先考慮回收利用廢料,可分類回收,交廢物收購站處理;施工人員生活場所也需要相對集中,以有利于對生活垃圾的處理和管理。
高速公路施工對環境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在可行性研究階段,應對項目建成后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說明。在施工階段,應保護施工場地周圍的環境,防止和減輕粉塵、噪聲、振動等對周圍生活環境的污染和危害。控制和減少公路施工對環境的有害影響,保護建設路域社會和生態環境,以較低的資源和環境代價換取較高的、良性的公路建設效益,從而達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
[1] 毛志兵,于震平.綠色施工研究方向[J].施工技術,2006,(12):108-111.
[2] 牛躍林,駱鳳平,吳強,等.淺談建筑施工現場的環境污染與防治措施[J].資源環境與工程,2006,(3):268-270.
[3] 袁國駿.建筑工程施工中環境污染問題和預治措施[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8,(5):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