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峰海 唐 寧
1. 石河子大學 石河子 832000;2. 中建八局第三建設有限公司(滬) 上海 200135
建筑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人民的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近幾年來,與大型建筑企業有關的社會固定資產投資(FAI)年均增速均在15%以上,使得大型建筑企業的總營業額和利潤也在不斷增加[1]。
2012年,我國有6 家建筑企業入選世界建筑企業500強,其中僅中國建筑一家的營業收入就達到了760 億元美元,凈利潤為11.1 億元美元,可見我國大型建筑企業取得巨大發展。
根據美國麥格勞-希爾建筑信息公司發布的信息[2],在2012年世界上225 家國際承包商榜單中,中國內地有52 家建筑企業上榜,但與世界上一些大型國際建筑企業相比,我國建筑企業的市場占有率仍然是比較低的,而排名也比較靠后,中國企業的營業額占比僅為12.5%。
伴隨建筑行業市場競爭的日趨加劇,我國的一些大型建筑企業在企業日常運營成本控制能力上一直較低,企業的利潤率并不高。例如中國建筑的只有1.46%,中國鐵建僅為0.68%,中電建集團為1.25%,這與國外企業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其中,很多建筑企業例如中國建筑系統的業務領域較為單一,企業的大部分利潤都來自于生產施工,雖然從整體上來看企業的盈利能力有所增強,但是其增長的幅度不大,企業在成本管理上有待進一步加強。
應該說,我國大型建筑企業近些年來發展較為迅速,施工建設能力在不斷提高,在混凝土澆筑技術、大型房屋建筑設計、復雜成套設備安裝等技術上已經走在國際前列。仍以中國建筑系統為例,僅就其下屬企業中建八局第三建設有限公司一家,目前就已經擁有20多項國家級別的科技成果,有85 項技術成果獲得局級表彰,在上世紀末就已經獲得了3 項國家級工法,各個級別的QC也達到50多項。由此可見,我國大型建筑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還是比較強的,足可有效提高其市場綜合競爭力。但是,我國的大型建筑企業也面臨著不少技術風險,如整個社會正在提倡低碳經濟,國家對于建筑行業的環保、尾氣排放等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大型建筑企業要想保持在行業中的龍頭地位,就必須加強在節能減排等方面的技術創新能力。
從我國大型建筑企業市場發展戰略及實際執行情況來看,企業都非常清楚自身所處的地位,它們在不同地區、不同層次都擁有著大批的客戶資源。但是在全球225家國家承包商中,我國建筑企業的市場份額僅為12.5%,市場占有率是較低的。從這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大型建筑企業在市場競爭戰略上還存在一定問題,沒有結合自身的特色優勢來開發市場,使得企業在國外市場上缺乏吸引力。
我國大型建筑企業的成立時間一般比較早,離退休的員工比較多,企業的用工部分的支出規模比較大。在員工結構上,需要進行分流的人數較多,現代的人才流動機制雖然已經初步建立,但是還不夠完善,企業職工隊伍規模龐大,職工的年齡結構失衡,老齡人口數量偏大,一般員工都超過了40歲,35歲以下的員工只占到了25%。此外,企業員工的整體素質還有待提高,在建筑施工操作上的專業技能不是很嫻熟,高素質的管理人才較為匱乏。
我國建筑市場相關的行業法規還不是很健全。近年來,工程項目建設數量雖然不斷增多,建筑市場不斷擴容,但在招投標環節,招標過程不透明,一些建筑項目并沒有向社會公開招標,而是通過很隱晦的方式進行,在招投標中存在暗箱操作問題,收受回扣的現象普遍存在。
我國大型建筑企業的成本管理能力較弱,盈利的持續性能力不高,因此建筑企業必須認識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將企業成本管理戰略由過去的粗放管理向集約化、標準化管理轉變。首先,企業要結合企業的內外市場環境,以財務部門為核心,全員參與,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戰略;其次,根據預期的營業收入和利潤率來確定企業的成本控制目標;然后,按照企業的機構設置逐層分解目標成本,將成本控制落實到個人;最后,在對于工程實際成本出現偏差時,應該積極進行調查分析,找出出現偏差的原因,并進行糾正。
此外,企業在融資過程中,應該重視融資成本,要盡量使得融資資金的收益率高于融資成本。要加強企業流動性資金管理,提升企業資金的使用效率,構建包括財務分析及控制、成本控制、財務計劃等在內的一套財務管理體系,從而使得企業在投資決策、資本管理上更加的科學,促進企業資本營運能力的提升。
當前,大型建筑企業在技術創新能力上與過去相比有了較大的提升,但是要想繼續保持這種影響力和競爭優勢,就必須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積極探索新的建筑技術與方法,掌握建筑設計與施工技術。今后,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環保意識也在不斷增強。而大型建筑企業恰恰在節能減排、技術環保上還存在著較大的短板,所以建筑企業應該以此作為現階段技術攻堅的方向,加大資金投入,開發出能耗較低、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較少的新技術,從而培育出大型建筑企業在行業內比較前沿的技術競爭優勢。
大型建筑企業例如中國建筑系統等企業所建設的建筑產品在與同行業競爭對手的比較中具有較多獨特的地方與優勢,擁有較為濃厚的“中國建筑”品牌元素。這和國家形象、社會擔當、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等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而一般民營、地方、小型建筑企業是沒有的。此外,大型建筑企業設備和經濟實力較強,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形成較好的市場口碑,技術能力先進,而且施工進度和施工質量有保證。這些特殊的競爭優勢是同行的其他企業難以媲美的。因此,大型建筑企業應該積極利用這些競爭優勢,構筑差異化的競爭戰略,從而吸引消費者,培養其忠誠度,不斷鞏固和擴大企業的市場份額。
針對當前大型建筑企業人才較為匱乏的問題,企業需要從3 個層面來積極構筑專業化的人才隊伍:首先,企業需要樹立以人為本的人才培養理念,尊重人才,使得各種人才都有發揮自身價值的空間,保障人才的正當權益,為高素質人才營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環境,以提高他們的歸屬感;其次,要積極在社會上引進年輕化的人才,以優化企業運功的年齡結構,現在每年我國的大學畢業生比較多,企業應該結合自身的需要,聘用一些綜合能力較強、思維較為活躍的人才,以為本企業的日常經營與管理注入新鮮血液;最后,要加大對既有員工的培訓力度,定期舉行業務大比拼活動,以提高員工的綜合業務能力和技術水平。
針對于建筑市場上招投標的暗箱操作、收受回扣等行為,政府部門應該細化相應的招投標管理規定,對于各個招投標環節都需要有明確的規定,使得招投標過程更加的透明,以便于更多的企業參與到建筑市場招投標活動上來;同時要發揮社會公眾監督作用,提高企業、組織和個人維權意識,當自身利益受到損害或者發現建筑企業在經營活動中存在徇私舞弊行為時,要積極向有關部門報告,從而實現對建筑市場的有效監管。
未來的建筑市場競爭會日趨激烈,我國大型建筑企業要想在市場上繼續保持龍頭地位,維持自己的競爭優勢,就必須加強自身的建設與管理,特別是加強成本管理,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使得企業擁有充足的資金進行生產建設,同時,要實施差異化市場競爭戰略,在技術創新的基礎上不斷提高企業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