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鑫 周鑫/東北農業大學
牡丹江市鄉村旅游配套設施探析
何鑫 周鑫/東北農業大學
為了更好的開發牡丹江鄉村旅游資源,促進旅游業的整體發展,并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尤其是可以幫助農民脫貧致富,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問題,必須對牡丹江鄉村旅游配套設施進行分析,使牡丹江的鄉村旅游早日走向正軌,進行合理而有序的開發利用。
牡丹江市;鄉村旅游;基礎設施
牡丹江市位于中國黑龍江省的東南部,地處中、俄、朝合圍的“金三角”腹地,是東北東部地區重要的區域中心城市。“全市總而積1.06萬平方公里,截比到2013年末,全市總人口275萬,其中市區常住人口96.2萬人,在戶籍人口中,非農業人口116萬人,農業人口121萬人。牡丹江市擁有發展鄉村旅游的農業資源、生態環境資源及民俗文化資源。牡丹江地處盆地,四而環山,四季分明。西部山脈阻擋沙塵暴的入侵,使得牡丹江地區免受沙塵天氣。牡丹江東部瀕臨日木海,植物茂盛。空氣濕潤。全市山地、丘陵占總而積78%,森林資源豐富。
牡丹江市鄉村旅游主要有四種類型:農村依托型、農田依托型、農園依托型、山林依托型。現階段,牡丹江市大部分縣市都已發展鄉村旅游業,然而,牡丹江市鄉村旅游配套設施與鄉村旅游者的快速增加并不太協調,許多鄉村旅游設施有待改善。總體而言,鄉村旅游配套設施的現狀也存在許多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鄉村旅游基礎設施與現代旅游服務要求存在較大差距。在鄉村旅游資源豐富的地區,當前制約鄉村旅游發展的最大問題之一是基礎設施相對滯后。長期以來,牡丹江市廣大農村在生活的各個方面與城市都存在一定的差距,發展鄉村旅游過程中,這些問題都已經顯現出來了,原有的基礎設施主要是為當地居民生產生活服務的,而作為旅游目的地后,這些設施還應為游客提供舒適環境和體驗經歷。鄉村地區的許多基礎設施仍然適應不了游客的需要,例如,道路、停車場、洗手間、工具室、電話亭等公共設施簡陋,設備不足;客房、餐廳、茶樓等主要設施條件差,衛生狀況和設施設備條件讓人難以接受,很難留住游客;安全問題令人堪憂,游客的人身、財產、飲食等安全都得不到很好的保障,直接影響當地鄉村旅游的發展。出現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當地政府對鄉村旅游的理解與認知還不夠深透,許多縣市認為發展鄉村旅游是低投入高產出的、可作為當地新的經濟增長點的產業。
2.配套設施規劃建設不協調。由于牡丹江市鄉村旅游發展相對較晚,但發展速度較快,許多鄉村旅游配套設施缺乏科學的規劃,總體布局不合理,內部設計也不科學合理,建筑用料與鄉村旅游不協調,許多鄉村旅游點大量窗子裝著茶色玻璃,頂部蓋著色彩斑斕的洋瓦,大量裝飾著鐵、鋁等金屬的水泥建筑充斥其中,與周圍的自然風光不協調。
3.功能與主題形象受到嚴重挑戰。鄉村旅游的主題很大程度上體現于各項配套設施上,但是,隨著鄉村旅游經營的商業化、建筑的城市化與設施的標準化,鄉村旅游配套設施的鄉村性中的淳樸民風與低廉價格等受到嚴重挑戰。許多鄉村,開展的鄉村旅游項目主題形象很快被淘汰,從而導致鄉村旅游產業無法實現可持續發展。要把“鄉村游”的產業做好,就一定要突出“農”和地方的特殊,簡單的采摘和普通的農家菜已經不足以吸引旅游者了,旅游經營者需要更深層次挖掘鄉村旅游文化的內涵,設計一些不脫離鄉土氣息又能令旅游者盡興的新項目,才能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
現階段,牡丹江市急需加大對鄉村旅游建筑環境、衛生環境、生態環境的清理整治力度,積極開展綠化、美化工作,加快鄉村旅游公共基礎配套設施建設,重點抓好鎮區和景區的道路網絡、給排水網絡、電力、通信、污水及垃圾處理和各類市場、文化生活等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提高配套程度和綜合服務功能;以滿足游客需求為導向,以完善旅游服務功能為目標,加快建設旅游餐飲、住宿、停車場、公廁等服務設施,提高游客接待能力,提升鄉村旅游服務質量,所有這些應成為牡丹江市鄉村旅游配套設施建設的重要內容。
1.明確目標。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和黑龍江省委、省政府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旅游發展的有關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著力完善鄉村旅游服務設施,提高鄉村旅游服務質量,培育一批鄉村旅游景區和旅游鄉村,構建有競爭力的鄉村旅游體系,使牡丹江成為全國重要的鄉村旅游目的地,為促進旅游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做貢獻。因此,牡丹江市鄉村旅游配套設施的建設,必須以全國鄉村旅游發展主題為背景,以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為宗旨,制定詳細的鄉村旅游配套設施建設為目標。加快加上停車場、餐飲、住宿等旅游服務設施,提高游客接待能力,為游客提供安全、舒適、優質的服務,提升鄉村旅游景區服務質量和水平。
2.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鄉村旅游設施建設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人為本,即以當地居民和游客為本,重視當地居民和游客需求,堅持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全面發展;要根據都市旅游者對鄉村旅游的特定需求,堅持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全面發展;要根據都市旅游者對鄉村旅游的特定要求,有針對性地結合鄉村旅游項目的開發,并實施有效的控制,用經濟可持續發展思想來知道鄉村旅游的設施建設,體現當地傳統文化、民俗文化價值;對游客加強尊重接待地社會文化和民俗習慣的宣傳教育,以保持鄉村旅游在社會和文化方面的可持續發展;加大環境保護和生態環境教育投資力度,提高公眾的鄉村旅游環保意識,實現鄉村旅游的生態、環境、資源、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的可持續發展。
3.政府主導,加快建設。鄉村旅游配套設施建設是一項投入大、收益期長的系統工程,必須在政府主導下加快建設。在政府部門規劃的統一指導下加大鄉村道路、通信、水電等級差設施改建的力度,重點進行旅游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和鄉村旅游接待戶的客房、廚房、廁所的改造,使更多旅游者到鄉下體驗鄉村旅游的同時,也能體驗到鄉村旅游的建設和發展;在保護當地生態不受破壞的原則下,根據不同客戶群體的要求,設計專門的與當地環境協調的旅館、民居及小型娛樂場、購物店等;現在驅車前往郊區的家庭旅游者越來越多,應特別注意停車場、停車位的設計和安排。在努力創造優美舒適的條件的同時應該注意:在設施建設上,鄉村旅游設施的檔次不能走高低兩極端,既不能一味追求高檔次,也不能過分地追求所謂的”原滋原味“;既不能忽視了舒適,也不能不符合衛生的要求,更不能低質量、低品位,否則它就失去了鄉村旅游的本質。
[1]戰麗娜,路科.牡丹江市鄉村旅游發展現狀及策略研究[J].大眾文藝,2012(23).
[2]王慶國.促進鄉村旅游發展的對策研究[J].中州學刊,2011(05).
[3]仇峰.一條鄉村旅游發展的成功之路[J].中國鄉鎮企業,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