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輝/黑龍江龍煤鶴崗礦業有限責任公司選煤總廠
國際經濟危機對我國經濟增長和就業的影響
王立輝/黑龍江龍煤鶴崗礦業有限責任公司選煤總廠
國際經濟危機會影響我國出口產業的發展,也會影響我國一些企業的經濟效益,容易降低我國的就業率。國際經濟危機降低了我國的出口量,也降低了我國經濟增長的速度,在消費不足、儲蓄過盛的條件下,投資也無法拉動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而且利用大量投資這一手段,還會引起產能過剩或者需求不振的問題,會影響我國經濟結構的穩定性,還可能造成經濟垮臺的現象。為了改善這一問題,國家相關人員一定要利用調整內需的手段,帶動經濟的增長,還要增加就業渠道,解決就業難問題,這樣才能恢復社會的穩定性以及安定性。
國際經濟危機;經濟增長;就業;影響
國家經濟危機對我國經濟增長有著較大影響,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對出口產業的影響,一些產品遠銷海外的企業,由于出口受到限制,所以經濟效益大大降低了,有的小企業甚至瀕臨破產,這會使很多員工面臨下崗的現狀,也會影響我國的就業率,不利于維護社會的安定性。面對國際經濟危機問題,采用擴大內需、增加投資的方式,可以使經濟得到短期的增長,但是其拉動經濟增長的持續性并不長,所以效果并不佳。為了改善我國就業問題,國家必須改變就業政策,還要保證擴大內需的長期效果,這樣才能保證就業率的穩定增長。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一直在持續增長,帶動經濟與就業增長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城市化建設速度的加快,二是出口量的大幅增長。我國城市化率每年都在增長,在2000-2005年這五年中增長最快,而外貿出口率的增長,也極大的帶動了經濟增長,其增加了人們就業的機會,也提高了我國就業增長率。在2001-2007年間,我國外貿出口率每年平均增長24%左右,在這一時期中,貨物的出口占GDP的比重從2.4%增長到8.8%,這一速度創造了新的GDP產值,而且促進了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
由于受到國際經濟危機的影響,我國出口產品的需求量明顯降低,出口額從過去的增長趨勢變為下降趨勢,這一影響對我國企業的打擊較大,而且會影響企業的正常運轉,我國想要恢復經濟增長需要較長時間,從美國的消費以及儲蓄調整可以看出,今后較長一段時間內,美國消費市場都是處于停滯的狀態。我國對美國的凈出口所占比重比較大,所以,在當前的形式下,我國的經濟增長受到了嚴重的制約,另外,歐洲、東南亞市場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所以,我國想要恢復到過去持續增長的水平幾乎不可能,國際經濟危機還對我國的就業率有著較大影響,有的企業受到國際經濟危機的影響,從此一蹶不振,經濟效益嚴重下降,企業虧損嚴重,由于企業沒有利潤,所以很多職工都面臨下崗的問題以及再就業的問題,由于經濟不景氣,我國的就業率一直不高,由于國際經濟危機對我國經濟以及就業的影響具有長期性,所以,國家一定要出臺相關政策改變當前的局面。
國際經濟危機使得我國很多企業業績逐年下滑,經濟效益一直無法得到提升,這影響了我國的就業率,不利于維護社會的穩定性,為了改善這一問題,國家出臺了相關政策,對規模較小的企業提供了較大的發展空間,也可以緩解我國失業率增加的現狀,通過擴大內需的政策,可以帶動我國經濟的增長,但是其具有短期性,無法長遠的解決經濟問題。想要擴大就業、促進就業,必須首先促進小型企業的發展以及經濟效益的增長。我國很多規模較小的企業承擔著較重的就業率問題,根據2013年底經濟普查數據,2013年末全國工業就業人員12209萬人,其中大、中型工業企業從業人員只有3508萬人,占29%,小型工業企業和工業個體戶的從業人員為870l萬人,占全部工業從業人員的71%。其中,所謂“規模以下”(即銷售額在500萬元以下)的小企業加上個體戶從業人員在5300萬人以上,是小企業的主體,它們承擔了全部工業就業的44%。因此可以說,“規模以下”小企業和個體經營戶占了我國非農業就業的半壁江山。
當前形勢要求我們把經濟調整到以內需為主帶動經濟增長和就業的軌道上來,主要依靠城市化和國內消費需求的增長來帶動。這應當是一個長期任務,而不應是權宜之計。出口當然不能放棄,但那種認為一兩年內世界經濟就會全面復蘇,我們就可以恢復到過去那種靠出口拉動的增長模式的想法,恐怕不僅是過分樂觀的,也是危險的。目前我國城市化水平為45%,距發達國家的70%~80%,至少還有30年的路要走,潛力很大。但過去10年中,居民消費占GDP的比重由45%迅速降低到35%,而且城市化的速度也在放慢。
居民消費在GDP中比重持續下降,這一方面是勞動報酬相對比重下降,另一方面也是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體系不健全,居民的未來預期風險加大,因而導致強制性儲蓄的結果。根據國家統計局城鄉住戶調查數據,從2000年到2013年,全國城鎮居民的平均儲蓄率從 18.9%提高到27.5%,同期農村居民的平均儲蓄率從22.6%微降至22.1%。加權平均計算,全國居民儲蓄率從20.6%提高到26.0%,還是明顯呈上升的趨勢。考慮到近些年來城鎮高收入居民的收入調查數據明顯偏低,實際的城鎮居民儲蓄率和全國居民儲蓄率上升幅度可能更大。
收入差距擴大,勞動報酬增長滯后于經濟增長,這在過去一個短時期內并沒有影響經濟增長和就業,反而由于保持了低勞動力成本的優勢,成為加快經濟增長的一個因素。這也是一部分人反對改善社會福利和勞動保障的一個理由。但是從宏觀經濟和長期發展的角度看問題,我們就會得到不同的結論。因為即便不從公平的角度考慮問題,沒有勞動者收入伴隨經濟增長而相應增長,經濟就沒有足夠的需求支撐,增長就不可能長期持續。
綜上所述,國際經濟危機對我國的經濟增長速度以及就業影響較大,其首先會影響我國的出口率,由于歐洲等國家縮小了市場需求,改變了以往超前消費的形式,使得很多企業生產的產品無法正常銷售,降低了其經濟效益,而且有的企業面臨破產的風險,面對這一問題,國家出臺了相關政策,對中小型企業出臺了扶持政策,保證了企業的穩定運營以及經濟效益的增長,根據調查顯示,我國很多中小企業都承擔了較重的就業比重問題,所以,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可以緩解我國就業率低的問題,也可以解決我國失業率增長的現狀。國際經濟危機對我國經濟增長和就業有著長期的影響,所有相關人員一定要做好防范準備。
[1]尤宏兵.復雜國際環境下江蘇經濟國際化發展再思考 [J].經濟研究參考.2014(05).
[2]陳穎.再論金融危機下的就業問題[J].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0(05).
[3]魏博文.金融危機下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研究[D].遼寧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