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留憲/寧夏農墾沙湖實業公司
農村孤兒救助思想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桑留憲/寧夏農墾沙湖實業公司
在構建和諧社會和推進新農村建設事業中,政府在農村孤兒救助方面采取了積極有效的措施,較好的解決了一些孤兒的生活、醫療、教育等方面的實際困難但在整個思想建設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仍有待思考。
1.忽視思想建設,監管不力:在現實生活中,農村有一些父母雙亡;父亡母失蹤而無人撫養;由年邁的爺爺奶奶為監護人;由遠方或直系親戚監護的兒童。農村本身生活艱苦,教育基礎薄弱,再加之缺乏父愛母愛,其生活、學習以及心里狀況讓人擔憂。農村散居孤兒的監管人由于年齡偏大或忙于務農,造成對孤兒監護不力,缺少親情溫暖。一方面即使是爺爺奶奶監護,一些孤兒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問題和精神壓力;另一方面,大部分親屬家庭條件差,經濟負擔較重,加之與孤兒情感隔閡或親屬代溝,導致孩子性格孤僻、性情冷漠。大部分存在自卑心理,出現自我封閉,不愿接觸生人,有的甚至出現自閉抑郁現象。
2.思想認識不統一,社會歧視:在農村由于監護人年邁或繁忙等,缺乏對孩子有效監管,使得孤兒受到來自大人或同伴的欺負、愚弄或傷害,缺少安全感。出現自卑、厭學、逃學等現象,有的甚至自暴自棄,對未來失去信心。
3.思想認識有偏見,農村孤兒和城市孤兒待遇不平等:常見報道,兒童節到來之際某領導看望孤兒,并給了孩子們幾百元錢;也有報道“六一”兒童節當天,有關部門組織一批孤兒代表到市區游玩;還有春節到來之際有關領導慰問某地孤兒,送去了過冬的棉衣和白面、大米,可這些也只是發生在城市,而農村的孤兒是可望而不可及。城市的孤兒可以進入福利機構,而農村的救助機構太少,幾乎是鳳毛麟角。政府出臺了一些相應的救助政策,如有的地方給農村孤兒實行“五保”,有的地方實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可在現實生活中能得到這些救助的仍占少數,還有許多邊遠農村的孤兒由于缺乏對政策的了解,再加之申請救助手續繁雜,很多兒童很難享受到這筆救助資金。
4.思想認識不一致,醫療困難:現在我國的的孤兒救助還沒有達到一定的水平,各職能部門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認識,再加上農村本身受經濟條件制約,很難做到對孤兒全面保障,尤其是孤兒重大疾病的救助,“孤兒證”很難得到醫院認同。
5.思想認識滯后,生活保障、教育難度大:現在農村的教育質量較差,自然村的學校只有幾個小學生,條件較好的由父母或至少由母親帶著到城里或鄉鎮學校就讀,在村里的幾個小學生大部分是孤兒,到上初中的年齡了仍在讀小學,無形中產生了不同程度的精神壓力。另外,這些孩子得不到家長的輔導,學習成績不佳,在學習上沒有明確的目標,導致遲到、早退、逃學等不良現象,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這也給監護人帶來一定的壓力。
經濟困難仍然是影響農村孤兒正常學習和生活的最大問題。農村孤兒主要是靠監護人家庭收入維持生活,即使有低保、五保、土地收入也很難接近當地人均生活水平。即使有“兩免一補”政策,但仍然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孩子的學習和日常生活費用。學校的輔助教材費、食宿費以及其它費用,仍然是擺在孤兒面前最大的難題。所以對大部分監護人來說,對孩子的態度就是“吃飽”、“長大”盡快能自己獨立就行,至于未來的前途很難顧及。
1.從思想上著手,加大監管力度:要真正改善孤兒的學習和生活狀況,保障他們各方面的權利,應建立一套完整而有效的管理機制,實現全社會共同關注孤兒,包括醫療救助、教育、社會救濟等全方位的綜合社會保障體系,并建立行之有效的監督機制,對不適合做監護人的應取消其監護資格另擇他人或統一由福利院收養或由福利機構尋找愿意領養人做監護人。
2.改變思想,呼吁社會關愛孤兒:利用新聞媒體等做有益于孤兒的公益宣傳,呼吁社會關愛孤兒,號召社會各界奉獻愛心、幫助孤兒;發放《兒童孤兒證》,使孤兒在就醫、就學等方面享受優惠;建立孤兒輔導站,給他們提供溝通與交流的服務平臺,并有針對性的開展孤兒心理健康指導;為孤兒開展定期的體驗活動,以保障其健康成長;建立健全監督管理制度,接受社會監督,建立隨訪調研制度,定期組織有關人員深入救助對象、學校了解其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征求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讓其真正體會到社會沒有拋棄他們,他們仍然是社會大家庭的一分子,讓孤兒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3.建立城鄉孤兒平等制度:對農村孤兒也要進行慰問和走訪,并創造讓農村的孩子也到城市看看的機會,組織他們參加一些社會活動,使他們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增強孤兒的自信心。有計劃的通過“六一”兒童節、“元旦”、“春節”等節日慰問看望農村孤兒,組織社會各界愛心人士與孩子們一起過節,讓孤兒感受到“母愛和親情”,感受到與城市孩子日平等,讓其走出心靈困境。
4.建立健全孤兒醫療康復保障制度:由民政部門或福利機構為其繳納城鎮醫保、新農村合作醫療等保險費用;政策性保障其在大病醫療救助方面有優先照顧和優惠待遇,適當提高對他們保障水平。
5.積極發揮學校的教育管理水平:民政部門應建立孤兒檔案,并聯合學校對適齡兒童進行寄宿管理教育,對家庭貧困的孤兒給予經濟幫助;對學習成績較差兒童進行單獨幫助;對那些有自卑心理,自我封閉的孤兒給予心里幫助,逐漸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引導他們積極向上,激發他們的生活熱情。
6.提高孤兒供養福利制度:建立健全孤兒供養福利制度,完善他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維護孤兒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構建和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