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殿臣/黑河市愛輝區西峰山林業中心站
森林分類經營管理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
葛殿臣/黑河市愛輝區西峰山林業中心站
文章介紹了森林分類經營的必要性,種類劃分,存在問題與解決對策。
森林分類經營;存在問題;對策
林場在我國林區占有重要地位,黑龍江省林區以林場為單位。經過數十年的經營,這些林場已具備了較好的基礎經營條件。正成為我區林業向產業化規模化方向發展的中堅力量,也是林業在將來取得突破性發展的希望所在。由于經營體制、林業分類經營等問題未能很好解決,再加上嚴格計劃的約束。隨經濟深入發展,相關問題可以獲得解決。
(一)實行分類經營可使商品林真正走向市場
實施分類經營,可用市場經濟規律指導商品林的經營,使林業部門能夠選擇經濟效益好的經營對象來經營,從而使商品林經營者的利益得到保證。同時,在有較高投資回報后,亦可吸引社會生產資源流向林業部門,部分解決林業生產投入不足的問題。
林場實現森林分類經營后。其商品林經營完全屬企業生產行為,一切經營活動都以經濟效益為中心,有利提高林場的經營積極性。亦可避免林場在自己不熟悉的領域盲目投資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二)實施分類經營可使生態公益林得到有效的經營和保護
實施分類經營后,通過理順投入產出關系。明確責權關系。利用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有效解決生態公益投人。可使其不再成為經營單位的經營負擔,有利加強對生態公益林的經營管護。使其生態防護效益得到時最大限度發揮。
(三)森林分類經營是林場林地資源有效利用的保證
林地是林場最重要的生產資源,由于受經營管理水平限制。一方面是林場為了維護林地所有權不得不花大量精力,另一方面。林場對有限的林地資源利用效力低。實施分類經營后。通過對現有林地科學規劃,按森林主體功能劃分經營類型,同時在商品林經營中大力發展高效林業,可以有效解決林場林地利用效力低下問題。
森林分類經營是根據森林所處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條件,以及森林的結構特點,將森林劃分為重點生態公益林、一般生態公益林和聲品林三大類型,按照各自的經營目的,采取相應的經營管理模式。
(一)商品林
集約經營區,主要培育原材料林、纖維林、短輪伐期林。用高科技手段,采取集約經營的方式,以追求高產出、高經濟效益。商品林是在國家產業政策指導下。以追求最大經濟效益為目標,按市場需要調整產業產品結構,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可以依法承包、轉讓、抵押。商品林建設應以向社會提供木材及林產品為主要經營目的。
(二)重點生態公益林
一屬保護經營區,這部分森林主要發揮生態和社會效益。以追求最大的社會和生態效益。
公益林實行“誰受益,誰負責,社會蔓盔。政霄授萬一麗原貺,服務對象明確的。由服務對象對公益林經營者實行補償。服務對象不明確的。由政府補償。公益林建設應以生態防護、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土保安為經營目的。以最大限度發揮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為目標。遵循森林自然演替規律,及其自然群落層結構多樣性的特性。采取針闊混交,多樹種、多層次、異齡化與合理密度的林分結構。
(三)一般生態公益林
這部分森林主要在充分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可通過適當的森林經營活動來提高森林的生態功能和經濟功能。
封山育林、飛播造林、人工造林、補植、管護并舉,封育結合,喬、灌、草結合。以封山育林、天然更新為主,輔之以人工促進天然更新。
(一)分類經營管理體制尚不完善
長久以來,我國林業經營一直擔負著兩大基本任務:一是為國民經濟建設和國民生活提供木質產品及其它林產品;二是改善國民生存環境。但事實上,我國林業幾十年來受傳統的管理體制和林業經營模式以及國民經濟建設的要求等影響,一直奉行以木材生產為中心,重采輕造、集中過伐的林業經營模式。幾十年來,整個林業的基礎幾乎完全建立在森林采伐工業上,大規模開采國有林區與天然林區,造成天然林面積的劇減。
(二)社會、經濟發展對林產品需求矛盾依然存在
分類經營實施之初,將現有森林劃分為公益林和商品林。公益林的主要功能是發揮其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商品林則要承擔社會、經濟發展對林產品需求的重任。而林業生產力水平不高也阻礙了林業發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林業因生產周期長、生產力水平不高,生態及社會效益表現不很直觀等因素的制約,使其在市場中成為一個弱勢行業,且國家和地方在稅收及現行的林政管理等方面,扶持發展的力度和營造有利于林業發展的市場環境等方面還遠遠不夠,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遏制了林業分類經營的實際運行和健康發展。
(三)公益林建設與林農生活水平提高的矛盾
國家對重點公益林的區域布局政策及公益林的補償政策不明確,讓一些既得利益者坐享其成而未付出相應的代價。政府若不能采取切實可行的調控手段對林農及其利益從根本上給予必要的扶持和保護,公益林的建設與發展將很難得到較長期的保證。
(一)盡快制訂和完善政策法規,建立管理辦法
森林分類經營是一項全新的工作,各種政策法規還十分完善,正在積極探索之中。建議國家林業局在詳調研的基礎上,盡快出臺森林分類經營政策法規。如”公益林管理辦法“、”商品林管理辦法“、”公益、林補償金管理辦法“等。各級地方政府根據國家有關森林分類經營的法規法律制訂適合本地區的相關政-策,使森林分類經營的管理和公益的補償。補助資金的使用與管理納入法制化軌道。
(二)國有林場劃類經營
國有林場實施分類經營首先應解決國有林場的劃類經營問題。措施上可根據林場資源構成睛況把國有林場劃為兩大類型,即經營商品林為主的國有林場和經營生態公益林為主的國有林場。對于商品生產型國有林場按規范的管理方式管理,占用林地資源應繳納林地占用費。國家投資形成的資產應折成股份,在林場分配過程中,國家股份所得應上繳代表國家行使資產管理職能的管理部門,林場的經營活動照章納稅,林場的經營活動投人應通過國家計劃解決,這部分資金又可通過向受益部門收取森林效益補償費解決。在不影響森林生態防護效益的條件下,允許林場積極從事商品生產,增強林場的經營活力。
(三)國有林場森林資源劃類經營
對國有林場劃類經營后,還應對國有林場的資源劃類經營。生態公益型國有林場其經營投人主要通過經營管理投人預算由國家投資解決,商品經營型國有林場由于存在兩類資源,還必須對森林資源劃類經營。對于商品林完全由林場自主經營。國家或主管部門少干預;對于生態公益林應實行森林效益補償制。解決其經營投入。
實施時。可由主管部門向受益部門征收。林場則通過稅費減免或先征后返方式按其擁有生態公益林數量多少。根據經營管理投入大小確定林場應有補償。
(四)改進分類經營條件下對森林的經營方式
根據生態公益林和商品林經營的不同要求和特點,分別采用不同的管理和經營方法。公益林建設以最大限度地發揮生態和社會效益為目標。應根據不同的社會經濟和自然條件。因地制宜地采取封山育林、封山護林等營林方式。實行喬灌草結合。針闊葉混交合理搭配。以充分發揮森林的各種生態功能。
(五)幫助生態公益林區群眾解決實際困難
引導生態公益林區群眾在不破壞環境建設的條件下發展經劉,解決林區群眾的實際困難。推廣節能技術。發展沼氣解決群眾燒柴問題,發展林下養殖,種植業。開發新的產業。讓林農增加收入。解決森林資源的保護與林農生活提高的矛盾。
每一類型的森林既有它各自的功能性,又有它的多功能性,在其經營的方式上既有它各自的經營特性。又有它的經營共性。森林資源才能得到更好的培育、保護、開發和利用。實行分類經營是轉變林業發展模式的重要條件。是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也是目前條件下林業企業面向市場取得高經濟效益的一條重要選擇。
[1]李化云.新時期森林分類經營管理體制問題的研究與思考.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10年05期.
[2]張春閣.對我國森林經營管理的分析與探討,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10年第77期.
[3]陳興雙.楊凱春,針對天然次生森進行分類經營的對策,民營科技,2010年第4期.
[4]李若林.曹廣廷,王明強.淺談小興安嶺天然去冷杉林的分類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