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亮/雞東縣總工會
礦業城市產業經濟的運行特征
張廣亮/雞東縣總工會
礦業城市是指因礦產資源開發而興起或發展起來的城市,礦業城市是我國城市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推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礦業城市發展中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逐步暴露出來,很多礦業城市面臨著“礦竭城衰”的危機。眾所周知,我國的礦業城市多數是在計劃經濟時期,由國家通過重點項目的集中投資形成和快速發展起來的,正因為如此,這些礦業城市在獲得快速成長的同時也積累了許多矛盾和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這些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產業單一、產品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因此,因此本文擬對礦業城市產業經濟轉型的運行特征進行分析。
礦業城市;產業經濟;運行特征
以礦產資源的開采、加工和利用為主要產業構成的礦業城市經濟系統,其運行特征突出地體現了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直接作用關系。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所消耗的初級礦產品及加工產品,基本上都是由眾多的礦業城市提供的。通過對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礦物能源、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和主要非金屬礦產品消費情況的統計分析可以看出,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各種礦產品的消費量都出現了快速的增長,礦產品生產供給嚴重不足,礦產資源儲量呈快速下降態勢,資源的對外依賴度不斷提高,直接影響到了國家的資源安全和礦業城中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礦業城市以礦產資源開采、加工為主要產業構成的特征決定了礦業城市不僅是大規模
消耗礦產資源的主體,同時也是對生態環境產生直接影響和干擾的主體,主要表現為采礦、加工過程大量“三廢”的排放和環境災害的發生。
1.礦業城市資源開發對生態環境影響的作用方式和途徑分析。近年來,社會經濟發展使礦產品的需求快速增長,礦業城市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規模在不斷加大,礦業活動對環境承載力的影響在時間和空間上日趨突出。我國在礦業城市礦業產業的發展進程中,對生態環境承載能力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危害。其危害程度因開采方式的差異和自然環境差異而不同。同時,各種環境污染及環境地質問題都與礦業的發展在時間上和空間上有重疊性、穿插性和一致性;這種由礦業活動引起的環境系統問題鏈呈現出環境問題鏈的特點。
2.礦業城市資源開發的“三廢”排放強度。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快速增長,礦業城市資源開發、加工的速度進一步加快,在為國家經濟快速發展提供大量礦產品和初級原材料的同時,也帶來了生態環境的污染和破壞。通過對20世紀90年代以來礦業(包括:煤炭采選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非金屬礦采選業和其他礦采選業)及相關產業(包括;石油加工及煉焦業、化學原料及制品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等)的“三廢”排放情況進行的分類統計分析,從以上分析結果可以看出,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工業“三廢”排放里除廢水排放量表現為一定的下降趨勢外,廢氣和固體廢物都表現出明顯的增長勢頭。其中,礦業廢物排放的貢獻率比較低,10%以下,而相關產業的貢獻率卻比較高,占到了50%左右礦業及相關產業占到工業廢水排放量的50%-60%;礦業廢氣排放很低,不足5%,而相關產業的廢氣排放量卻很高,占到了總排放量的70%-80%,礦業及相關產業占到總量的80%-90%;礦業固體廢物產生量占到總量的40%左右,相關產業固體廢物產生量占到40%-50%,從而導致礦業及相關產業占工業固體廢物產生總量的90%左右。由此可見,礦業城市資源的開發、加工和利用是造成我國生態環境污染和破壞的主要部門,是主要的污染源,優化和規劃礦業城市資源開發利用的規模和方式,大力推進礦業城市循環經濟活動的開展,在減少“三廢”排放、實現環境保護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礦業城市發展是一個比較復雜和特殊的過程,礦業城市在其演變過程中較易形成“資源依賴性”經濟與社會結構,且這種結構具有較強的“剛性”特征,往往導致許多努力改善結構的政策“失效”,因此,礦業城市的研究關鍵在于規避“礦竭城衰”風險,有效解決礦業城市的結構性危機問題。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制約,礦業城市發展中存在深層次問題至今仍然沒有得到徹底解決。研究表明,解決礦業城市問題是一個系統而繁雜的工程,其核心是礦業城市的結構調整,特別是產業結構調整。但礦業城市如何在現有產業基礎上,通過選擇科學合理的調整方案,保證其在產業結構調整后,能夠走上持續健康發展的道路,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但在以往的研究中多是從礦業城市內部產業整合出發,提出通過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第三產業解決礦業城市問題,但往往與實際不相符合,最后以失敗告終。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已經形成了多個各具特色的城市群,它們都具有內聚力、輻射力等群體優勢,這些城市群正是利用其群體優勢迅速發展,而我國很多礦業城市就處在這些城市群眾或與這些些城市群密切相關。在從礦業城市內部處罰,尋求解決礦業城市問題的措施或策略效果不佳的情況下,將礦業城市產業轉型納入城市群的范疇進行綜合考慮,利用城市群的產業群體優勢,解決礦業城市發展中的產業轉型問題,在理論上和方法上將是一種新的嘗試。這項研究大體包括國內外含礦業城市城市群的對比研究、含礦業城市城市群產業集群與耦合機理研究,含礦業城市城市群產業集群與耦合定量模型研究和礦業城市轉型方案的優化研究等研究內容。
因此利用城市群的產業群優勢,將礦業城市的發展納入城市群的范圍內考慮,充分利用城市群的產業集群和耦合關系,深入分析礦業城市內部產業結構特征、演變規律和城市群眾產業耦合機理,研究,含礦業城市城市群產業集群定量模型研究和礦業城市產業轉型方案的優化研究內容。
因此,利用城市群的產業群體優勢,將礦業城市的發展納入城市群的范圍內考慮,充分利用城市群的產業集群和耦合關系,深入分析礦業城市內部產業結構特征、演變規律和城市群眾產業耦合激勵,并采用系統動力學的理論和方法,利用建立的系統仿真模型,對基于循環經濟思想的若干礦業城市產業運行方案進行優化,對解決礦業城市的產業運行問題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周德群 湯建影.中國礦業城市經濟發展狀況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2004(03).
[2]王賀,趙寶吉,孔偉一.煤炭資源型城市生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對策探討[J].黑龍江環境通報,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