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琳/甘肅省有色金屬地質勘查局
非公有制經濟構建和諧勞資關系的對策
陳琳/甘肅省有色金屬地質勘查局
當前,我國實現非公有制經濟和諧勞資關系的構建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它不僅有利于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實現,而且還能夠使其很好地應對全球化帶來的挑戰,從而保證非公有制經濟自身健康快速的發展。文章就非公有制經濟構建和諧勞資關系的對策進行了分析。
非公有制經濟;和諧勞資關系
近年來,非公有制經濟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非公有制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中勞動者的工資增長緩慢、社會保險征繳困難、勞動保護條件較差、工會行政化、勞動爭議逐漸增多等問題日益突出。在中國共產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非公有制經濟勞資關系方面很多問題都得到了及時處理,但在勞資關系總體和諧的情況下還需要在很多方面進行改善。
首先,勞動者的工資問題。工資水平是勞資關系中最為敏感的問題,也是衡量勞動力市場是否存在雇主的標識。目前我國非公有制經濟中用于分配的利潤與實際需求之間存在差異,其中壓低工資、拖欠工資、拒付加班費等問題比較突出。一些企業往往以最低工資標準為參考來確定勞動者的工資,盡量壓低勞動者的工資水平;一些企業要求員工加班而不按照《勞動法》規定的加班費等一系列手段變相地將員工工資壓到法定最低工資標準以下。總的來說目前勞動力市場供大于求,勞動者處于弱勢一方,這就導致勞動者無法控制勞動過程、無法控制自己的工作性質。資本所有者剝削勞動者,導致勞動者收入低下。其次,社會保障問題。目前我國非公有制經濟存在的社會保障問題主要表現在:社會保險覆蓋面窄、社會保障基金籌集和使用單一、社會保險管理僵化、社會保障基金收入和支出之間的差距較大等等。第三,勞資爭議問題。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經濟體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所有制結構也導致了我國勞資關系受到激烈的沖擊,在非公有制經濟勞資關系日益復雜的同時,勞資爭議也大幅度上升。其中主要體現在:勞動爭議案件逐年增加、勞動爭議處理難度日趨加大、集體勞動爭議案件增加、經濟發達地區是勞動爭議多發地區。
首先,要發揮各級政府的主導作用。目前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政府要推動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事業的發展。我國政府的目標首先是經濟目標,要追求充分就業、價格穩定、收支平衡,以維持和提高我國經濟的穩定性和生產能力。政府對勞動關系的規范是為了實現國家經濟的目標,同時以宏觀的方式推動和諧勞動關系的形成更是實現社會和諧、政治穩定的基礎性途徑。勞資關系是由勞、資、政三方組成的社會經濟關系,這就需要通過不同環節管理機制的理順來實現,需要政府的適當干預、工會的倡導來促進我國非公有制經濟中和諧勞資關系的構建。在政治導向方面,發揮政府的控制力維護社會安定有序,保障社會建設的健康發展;經濟建設方面,勞資關系和諧與穩定直接影響到經濟發展的效率與穩定,所以在經濟建設中要保障勞動者的利益和地位,調動起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生產力的效率,保證社會的物質基礎;監督管理方面,社會主義制度要求政府必須更多更好地考慮作為國家社會基礎的勞動者的權益問題,必須加強對勞動者合法權益的保障,這就必須改變勞資力量的不平衡狀況;公共服務方面,我國非公有制經濟構建和諧勞資關系需要加強科教文衛體等公共事業,加強公共設施建設,加強政府的服務性。強調合作與公民的權利。
其次,要調動非公有制經濟中企業主的積極性。非公有制經濟中和諧勞資關系的構建能夠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的健康發展,而要實現這一目標,企業主的積極性至關重要。作為企業主他們往往決定企業發展的方向、規模和利益的分配,如果他們在處理勞資關系中的積極性不能調動,那么企業中的勞動者更加處于被動和弱勢局面,這樣勞資關系更加緊張,因此,必須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當前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著手:主動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積極為企業勞動者提供各種社會保障;建立合理的勞動者工資收入規則;積極為企業勞動者提供安全良好的工作環境;建立員工培訓制度,提高企業勞動者的素質、技能和管理能力。
第三,要提高非公有制企業中勞動者的自身素質。作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非公有制經濟中和諧勞資關系的構建也離不開勞動者素質的提高。當前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其一,勞動者要不斷強化維護主人翁的意識。強化勞動者主人翁意識,能夠積極推進非公有制經濟中的生產關系,實現企業主與勞動者意志的統一,打下為集體奮斗的思想基礎,也能夠充分調動勞動者的能動性,挖掘人才潛力,增強企業凝聚力,提高企業戰斗力,以不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重要措施和方略。其二,勞動者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科學文化素質。勞動者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是企業實現技術進步的保證,企業的技術才能夠實現持續發展。構建和諧勞資關系需要一切知識、技術的進步,先進技術是創造經濟的源泉,其中勞動者科學文化素質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勞動者科技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能夠促進生產力的提高,能夠改變“資強勞弱”的現狀,促使我國非公有制經濟中勞資關系協調穩定的發展。
第四,建立健全非公有制經濟勞資關系協調機制。政府是企業的直接管理者,規范協調好勞資關系帶動非公有制經濟中企業的和諧發展。政府要做好宏觀調控和法制建設,著重保持勞資雙方的地位平等、力量均衡。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對非公有制經濟中的勞資關系實行有力調控。在立法之外的宏觀調控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增強工會和企業主組織的代表性;擴大就業崗位;想方設法增加居民收入,加強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強勞動法律的監督監察制度,嚴厲打擊勞動違法行為。
第五,加強法制建設在構建和諧勞資關系中的保障作用。市場經濟是一種法制經濟,這就要求必須實行勞資關系法制化,需要圍繞勞資關系的監督運行中建立一個完整的法律體系,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在非公有制經濟勞資關系法制建設中,要準確把握市場經濟條件下勞資關系的特點,在法律調整關系中強調勞資關系的和諧穩定。首先,要從立法的角度,健全、加快制定與《勞動法》相配套的各項法律。其次,在勞動立法發展的同時向國際勞工標準接軌。再次,要確保法律法規的監督檢查體制,法治社會關鍵在于法律出臺后的執行。
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非公有制經濟勞資關系的和諧關系到勞動者的切身利益,關系到非公有制的健康發展,關系到社會和諧穩定可持續發展。同時,非公有制經濟的勞資關系不僅反應經濟社會的生產關系、勞動者的利益和社會地位,而且關系到勞動的質量和效率。只有建立和諧的勞資關系,勞動的質量和效率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才能創造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發展所需要的物質基礎。
[1]李曉寧、馬啟民:中國勞資收入分配差距與關系失衡研究[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2.
[2]劉林平、崔鳳國:轉型社會的勞資關系:特征與走向[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