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松麗/黑龍江省黑河市財政局
論我國財政稅收管理體制的創新
張松麗/黑龍江省黑河市財政局
財政稅收是我國經濟發展與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我國經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雖然我國對財政稅收的方針政策進行了多次修改與創新,但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了我財政稅收管理體制實施的效果。本文對我國制定的財政稅收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創新財政管理體制的措施。
財政稅收;管理;創新
財政稅收管理是我國財政稅收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經濟政策順利實施的關鍵環節。做好財政稅收的管理一方面能夠充分調動起財政稅收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另一方面還能夠促進我國財政稅收的管理水平,從而讓我國的財政稅收能夠發揮其重要作用,為我國經濟建設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貢獻力量。但是在我國現今的財政稅收管理中,由于體制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導致整個財政稅收的發展并不是很順利。因此,完善我國的財政稅收體制,讓其在財政稅收管理中發揮充分的作用,是其當今財政稅收工作中的重點,也是構建我國財政稅收體系的關鍵環節。
1.財政支出體制的實施。通過實施國庫集中支付、政府采購等各項管理制度,開展財政績效管理制度改革,增強了財政管理的成效,優化了支出結構,逐步實現了向服務型政府的轉變。尤其是大力增加在公共基礎建設、社會服務等方面的投入,加快了社會公共事業的發展。
2.預算體制的優化。通過改革現有的預算管理體制,提升了預算監督體制的實效。通過完善財政預算制度、單一賬戶制度以及收支兩條線管理制度,提升了預算體制的工作效率,實現了規范性運作。
3.稅制的轉型。進行了增值稅與所得稅改革,形成了以增值稅為主體的新型流轉稅體系,從具有鮮明的計劃經濟特色的產品稅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稅制轉變,保障了財政收入的持續穩定增長,提升了各級政府的執行力。
1.監督監管不夠到位。一方面我國財政稅收監管缺乏相應的法律規范,對于偷稅、漏稅等行為的監督管理不力。另一方面,我國財政稅收監管的人員責任感、使命感不強,易造成管理不力,違法違紀的現象發生。另外由于我國實施機構改革,財政稅收監管機構不斷減少、人員逐步裁剪,監管團隊成員穩定性不高、工作積極性不足、消極怠工等現象時常發生,嚴重影響了財政稅收的監管工作,造成監管不力。
2.體制機制不夠健全。由于我國財政稅收體制建設起步相對比較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國財稅體制的發展。政府部門發生的非稅收收入大多未納入政府收入管理范圍,影響了稅收在調節社會分配方面的功能,使生產要素在分配上難以優化,中央宏觀調控無法順利進行,限制了我國在財政稅收體制上的改革與創新。
3.資金效益有待提高。目前,有的財政稅收體制改革措施具有明顯的過渡性。如有的地方雖然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但是只是將收入資金和支出資金簡單分開撥付,實際上仍然是收入、支出一條線運行,加上一些專項資金必須經過層層申報、層層撥付,直接影響到了資金的使用效益。從總體上看,由于政府各部門間的權、責、利沒有完全理順,使得財政稅收資金使用效益不高,浪費現象時常發生。
1.建立和完善新的財政體制。從我國的基本國情角度出發,想要實現財政稅收管理體制的創新必須要建立起分級分權的財政體制,將各級政府進行合理劃分,政府的部門與部門之間實施分級分權的財政體制,有效調節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間財政稅收的比例。根據實際情況,加強中央政府財務統籌管理。有效緩解地方政府財務管理自身的壓力,滿足行政改革過程中人員精簡所提出的客觀要求,對于地方政府支出權限進行規范,在規范過程中,既要給予地方政府充分的財政權力,還要對地方政府財政自由進行控制。
2.創新制度。我國的財政稅收體制改革已經成為了制約我國政府改革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在廣大農村地區中,要積極推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農民從事勞動的熱情,下調農業生產成本,減免農業稅等稅收項目,調整稅收結構。在我國的財政稅收體系中,要適當采取合同制,從本質上加強地方財政稅收所具有的自主權,增加中央政府自身的宏觀調控,加強中央管理與地方政府之間的配合。同時,我國財政稅收管理部門必須強化法律權威,淡化人為影響;建立穩定的財政稅收管理秩序,完善財務管理機制,強化債務管理,形成健康、和諧、穩定的財政稅收管理制度,有效促進其適應時代的發展。
3.提升財政稅收管理人員綜合素質。在我國財政稅收管理工作之中,管理人員的素質直接影響著財政稅收管理工作的效率以及發展,它是財政稅收管理工作的主要執行者,是財政稅收管理效率的根本力量,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直接影響著財政稅收管理的最終效果。因此,提升我國財政稅收管理人員綜合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建立規范的財政稅收內部秩序,強化財政稅收管理人員的教育培訓指導,優化其知識結構,使得管理人員具有管理與服務相統一的意識,提升其綜合協調和組織能力,為人民提供最優質的服務,推進我國財政稅收管理事業的發展。
4.合理界定財稅收支范圍。要按照市場、優化、高效、服務的原則,合理引導,進一步明確財政稅收管理范圍,科學確定稅負比例,將財政稅收資源科學、合理的配置到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領域,全面推進區域公共服務均衡化進程。結合財政稅收管理部門間管理職責劃分的實際情況,逐步將財政稅收管理納入預算管理中,充分調整容易造成財政稅收稅源轉移和跨區域間分配不公的狀況,兼顧中央宏觀調控的需要和地方在促進區域經濟發展與組織收入方面的積極性,減少因市場等因素對區域之間財政稅收收入轉移的影響,促進我國財政稅收管理的健康發展,進而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社會全面進步。
5.提高財政稅收資金的使用效益。一直以來,我國財政稅收資金都是應用在公共事業的發展上,然而,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要想提高我國財政稅收資金的效益必須整合財政稅收資源,將所有的財政稅收情況進行公開化、透明化管理。加大對有前景事業的扶持力度,加大信息交流力度,利用財政稅收管理的優勢,實現資源和信息的共享,適當的把資金向基層傾斜,利用重點扶持以及優劣互補等方式提升財政稅收的資金管理和使用。建立相關的資金整合協調機制,全程監督資金的使用管理情況,提升資金的使用效益。
推進財政稅收體制的創新對于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財政稅收管理體制的創新,能夠切實調整社會資源的配置、調節收入的平衡、強化宏觀調控,維持宏觀經濟秩序的長期穩定發展。因此,我們要全面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深化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強力推進政務公開、依法理財、依法治稅,不斷提高財政稅收管理的水平,確保我國經濟發展的健康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