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艷/慶安縣電業局
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特點與對策
李洪艷/慶安縣電業局
要在新形勢下做好群眾工作,維護群眾的根本利益,化解群眾之間的利益矛盾,及時了解群眾需求,是改進和創新社會管理的一個重要課題。相關工作人員要深入分析在新條件,新背景,新環境下的群眾工作特點,通過樹立牢固地為群眾服務觀念,創新為群眾服務的方式方法,通過對各種制度的建立和健全,群眾工作機制的創新,來改善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
群眾工作;特點;對策
作為我們黨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群眾工作同時也是我們黨力量和智慧的源泉,通過群眾工作,可以加強黨和人民群眾之間的關系,正確處理和解決人民內部矛盾,維護群眾的根本利益。在新環境和新形勢下,保持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做好群眾工作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也是創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保障。
1.群眾的根本利益由“以政治利益為主導”轉向“以經濟利益為主,政治、文化等利益多元化”。
2.群眾的利益取向由“以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和國家利益為主”,逐步轉向“以追求和滿足個人利益為主”。當前,隨著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變化,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和國家利益相矛盾時,一些群眾首當其沖考慮的是個人利益。
3.群眾利益的分配由無條件服從黨和政府為主轉向通過法律途徑維權為主。
4.維護自身利益的方法由個別的溫和方式向激烈方式轉變。
其次,從群眾工作者來看,有以下特點:
1.社會立場復雜。由于群眾工作者來源于社會的不同階層,與其所處階層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進行群眾工作的過程中,他們代表了不同階層的不同利益群體,缺乏正確的群眾立場,難以擺脫他們自身階層的利益訴求,很難從根本上為群眾著想,自覺維護群眾利益。
2.價值觀念多元。由于群眾工作者出身不同,由于社會地位,教育背景,經驗閱歷,工作環境,交往對象,所處地域風俗習慣的不同,他們具有不同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并不能與社會主流價值觀念完全一致,導致在群眾工作過程中,不同的人進行這種工作會出現不同的結果。
3.業務素質滯后。部分工作者群眾觀念淡薄,工作方法簡單,工作意識消極,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對社會發展過程中的新情況,新問題認識不足,把握不準確,不能適應新時代的群眾工作要求。
4.工作取向錯位。作為群眾工作者來說,其工作性質是切實維護人民大眾的群體利益,為人民服務,在群眾整體利益與個人利益之間尋找最佳平衡點,當二者出現矛盾或沖突時,維護最廣大的人民利益,但在實際工作中,有些工作者往往兩眼向上看,把工作目標簡單的制定在為上級負責,為領導服務上,背離了群眾工作的服務宗旨,在工作取向上出現嚴重的錯位。
5.工作方法簡單。有些工作者在工作上方法單一,作風粗暴,態度生硬,不會做群眾工作,思想上不尊重群眾,擺不正置身于群眾的位置關系,感情上與群眾較為疏遠,嚴重脫離群眾,失去民心。
6.自身素質蛻化。極個別工作者從本質上開始腐朽變質,其行動和思想完全背離了黨和政府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日常工作中追求個人私利,不但不維護黨和人民的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甚至可能侵占黨和人民的集體和個人利益為自身服務。
1.牢固樹立群眾觀點,是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根本。掌權不忘責任重,位高不失公仆心。要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切實珍惜民力,把群眾滿意作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2.創新群眾工作方式方法,是新形勢下做好群眾工作的關鍵。對于新形勢,新環境,新任務,我們要自覺實行群眾路線,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從群眾利益出發做工作,想問題,作決策。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落實在人民擁護不擁護,高不高興,贊不贊成,能不能使人民群眾收益的角度上。通過引導群眾對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關系的探索,通過溝通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辦好排民患、解民憂、惠民生的好事實事。
網絡的普及和發展,是互聯網成為了信息的主要傳播和交流平臺,在當前的群眾服務工作中,要特別注意通過互聯網做好群眾工作。由于互聯網上發言的隨意性和及時性,傳播速度快,受眾范圍廣,影響力大,已經成為了群眾表達利益訴求的重要渠道之一,首先,群眾工作者要善于利用網絡特點,把黨和政府重視群眾利益,解決群眾反映問題的相關政策,措施,過程,結果等及時傳達給群眾,得到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其次,因為網絡的特殊性,要密切重視對群眾訴求的積極引導和解決,避免經過網絡放大,將一件小事擴大成引發社會問題的導火索。
3.建立健全各項制度,是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規范。要健全服務群眾制度,使群眾工以服務群眾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建立健全服務群眾制度,不斷提高群眾工作者,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是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規范。通過聯系群眾制度,使黨員領導干部經常深入到群眾中去,向人民群眾學習發展思路,聽取群眾意見,查找發展中的問題,改進發展措施。通過健全群眾工作考評制度,增加群眾對干部評價的籌碼,擴大群眾對干部考核任用的知情權,參與權和透明度,把群眾滿意度作為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據,使那些真正的為人民群眾服務,受到群眾擁護的干部受到重用。
4.創新群眾工作機制,是新形勢下做好群眾工作的保證。
首先要建立決策保障機制。通過完善和健全決策程序和規則,以科學的思想觀,健全的制度和與之適應的處理方法對群眾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決策,通過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及時了解相應信息,通過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與群眾利益建立密切的聯系,通過社會聽證制度和專家咨詢制度保證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
其次是需要建立部門協同機制。通過對各級各個部門與群眾事務相關工作力量的整合,努力構建一個由黨委統一領導的,由信訪部門負責協調,統戰部門和群眾團體組織具體負責,相關部門責任明確,各司其職,努力構建群眾工作的新格局。
第三要建立符合群眾利益的民意表達機制。通過社情民意征集,行風評議的開展,設立熱線電話,手機短信接收地址等形式,建立一套符合群眾利益的,長期有效的民意征集表達機制,是群眾話有處說,難有處解,怨有處訴。
第四要建立為群眾服務機制,把群眾工作落于實處,黨員干部尤其是黨員領導干部要深入群眾中去,傾聽群眾的呼聲,解決群眾的難處,把群眾利益放首位,以群眾為衣食父母,為群眾服務,解決實際困難。胸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善謀富民之策,多辦利民之事。
最后是建立矛盾調查排解和群眾事件應急機制。不斷總結各地的群眾工作實踐經驗,通過探索矛盾調查排解的特點和規律,完善相關機制,主動深入群眾中工作,在矛盾沒有擴大之前進行排解,更加科學的進行群眾工作,使群眾工作更加主動,更加積極,更富成效,更有活力。
[1]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l:1031.
[2]習近平.領導干部要不斷提高新形勢下群眾工作水平[N].人民日報,2011-01一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