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興勝/黑龍江省農墾寶泉嶺管理局計財處
現階段會計報表的局限性及其改進措施
曹興勝/黑龍江省農墾寶泉嶺管理局計財處
完善和發展現行的財務會計報告體系,需要在分析現階段會計報表局限性的基礎上,對現行財務會計報告體系作出全面、科學的評價。
會計報表;局限性;措施
1.現行會計報表是傳統會計報表目標的產物。傳統的目標認為:“會計報表的目的是為業主提供信息,說明企業資金的信用情況及由這些資金帶來的利潤。”但是,在實際工作中,許多公司已不把爭取業主的最大利潤作為唯一的或主要的目標。比如墾區企業不僅僅要創造經濟效益,還要創造社會和生態效益,有的墾區企業被劃分為生態型企業,主要的目標就不再是追逐利潤最大化了。
2.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經濟活動日益增多,企業性質和活動極其復雜,社會各部門、企業內外各種利益集團既相不依賴又相互矛盾,迫切需要增加更多的反映企業各方面責任的信息,而會計報表恰恰缺乏這種信息。
3.現行會計報表關于企業業績和財務狀況的計量,仍然基本上根據各該企業所使用的資源的原始成本或歷史成本,這與未來業績的預測和充分計量看來并不相關。比如以資產為例,美國會計將資產的實質定義為“未來的經濟利益”,而美國的會計準則則規定資產的計量大部分應采用歷史成本。誰都明白,歷史成本這一計量屬性,只能反映資產的取得或存在曾耗費于企業是多少,卻不能正確計量其未來的經濟利益。反言之,如果假定資產的定義是科學的,那么,歷史成本的根本問題就在于它難以反映物價變動,而在于它不能正確反映未來的經濟利益,從而不能把資產的本質加以量化。
4.現行會計報表過于重視盈利的單一計量,在一個復雜性不斷增加的世界里,任何單一的數據都不可能捕捉企業每一個報告期內影響財務變化的各個側面。
5.現行會計報表過于重視利潤的計量,而利潤是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的,可是一個企業的繼續生存能力、償付能力卻要依靠足夠的現金來維持。長期以來,在企業財務報告中,對現金流動缺乏足夠的注意。現在各國會計界已經開始重視現金流量表。
6.現行會計報表是事后的報告,它可能對企業過去業績和財務狀況提供了相當真實而公允的描述,可是,使用者卻希望預測企業未來的業績和財務狀況,這種歷史性的報告對他們的幫助并不很大。此外,企業經營的風險性和不確定性不斷增加,可目前并無反映風險和不確定性的報告,而及時性也很不夠。
7.現行會計報告的重點,常常放在法律形式上,以至于對交易或事項的報告重形式而不重實質,這樣,就難以將涌現出的非常復雜的交易和事項反映在會計報表之上,比如對金融工具尤其是金融衍生工具的報告與揭示等。
1.經濟活動的不確定性在會計報表中的反映,使得實際工作需要對報表中資產和負債數進行估計,而估計必然帶有主觀性,從而導致財務報表失真。
2.由于對相同的資產計量,允許企業選擇合乎公認會計原則的若干個備選方法中的一種。這樣,對于不同的企業來說,相同的資產按各自不同的方法進行計量,資產的價值和凈收益就會出現差異。
3.某些資產如已發現的森林生態價值、礦產價值、公司的“自創商譽”等,由于不符合會計確認標準或難以計量,就在資產負債表刪去了,負債也有類似刪除情況。例如過去,對職工的養老金就沒有作為負債預提。其實,一些被刪去的項目可能對決策十分有用。
4.現有的資產和負債由于價格變化所出現的復雜情況沒有得到反映。
5.一些質量信息不能數量化的事實,如林業企業組織機構的價值、高超的管理能力等也沒有在財務報裝中加以反映。
1.豐富財會計報表內容。會計報表在對歷史信息進行披露的同時,還應補充披露相應的預測信息。預測性信息是根據企業現有情況,采用科學合理的預測方法得到的企業未來狀況的信息,是聯系歷史和未來的紐帶。預測性信息可以幫助債權人、投資者以及其他會計報表使用者對企業未來的財務狀況以及經營業績做出正確的評價。因此,企業有必要加大預測性信息在會計報表中所占的比重。企業會計報表中還應增加非財務信息和企業環境信息的內容,如市場占有量、客戶滿意度、新產品開發等,有助于會計報表使用者更加深入的了解企業的經營過程和發展前景。
2.編制專用會計報表及全面收益表。企業通過編制專用會計報表,不僅可以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還可以有效避免因廣泛對外披露給企業產生的負面影響。同時,企業還可以編制全面收益表,這樣也能夠滿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為補充傳統收益表,企業可以單獨編制全面收益表,這樣就涵蓋了現行利潤表外的所有收益項目。全面收益不僅包括已實現的利益和損失,也包括未實現的利益和損失;不僅只將股東的所得作為收益,還把所得稅、工資、借款費用、利息等均作為收益,能夠體現企業對社會的貢獻。全面收益表在業績報告中列出了未實現的全面收益,使企業的業績得到了更加真實地反映,在一定意義上也滿足了股東、債權人、政府、企業職工等眾多利益相關者對企業財務信息的需求。
3.提高會計報表的及時性。企業應豐富會計報表的披露途徑和手段,提高會計報表的及時性。為體現會計信息的及時性,企業可以適當簡化會計報表的周期,編制臨時會計報表或者采用季度會計報表。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在財務工作中的推廣,使財務信息的實時報告成為可能。企業可以通過計算機網絡將各種生產經營活動和事項實時反映在會計報表上,使信息使用者能夠隨時查詢到企業的財務變動狀況及其他重要事項,有效改善了現行會計報表信息披露不及時的狀況,對于信息使用者及時做出正確的決策發揮著重要作用。
從上述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會計報表本身存在的局限抑或批評者的看法,其問題的焦點是會計的確認與計量問題。目前的會計確認是以歷史成本為基礎的,相應的,會計報表只按實現原則確認收入,但要計量未來的經濟利益勢必涉及未實現的資產價值變動和可能的利得。有人認為,現行成本、現行價值甚至貼現值應作為理想的計量屬性。我們可以預見,21世紀會計報表的發展將會對會計確認與計量有較大的突破。
[1]葛家澍.縱論財務報表模式的改進[J].財會月刊,1998,(6).
[2]許磊.綠色會計理論體系初探[J].財會月刊,2003,(3).
[3]劉永譯,戴軍.論知識經濟對人力資源會計的影響[J].會計研究,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