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麗/北方聯合電力有限責任公司包頭第二熱電廠
唯物史觀與黨的群眾路線
王秀麗/北方聯合電力有限責任公司包頭第二熱電廠
黨的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取得革命勝利、建設和改革勝利的重要法寶之一。黨的群眾路線集中體現了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只有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唯物史觀與黨的群眾路線的關系,才能堅定地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唯物史觀與黨的群眾路線的關系,對于我們更好地貫徹黨的群眾路線,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們在學習和認識唯物史觀的時候,一方面,必須正確地認識,從生產力視角全面審視社會的發展狀況,找到社會政治、經濟、文化之間的內在聯系與相互作用機制。充分認識在社會發展進程中,真正起決定作用的是生產力,只有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才能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最終實現全人類的解放,這是唯物史觀的核心思想,是必須牢牢把握住的真理性的認識。另一方面,我們要樹立信念。隨著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基本矛盾運動不斷向更高階段發展,社會將會越來越向著體現人性本質的方向發展,直至得到徹底解放而能夠自由全面發展,即進入了共產主義社會。唯物史觀強調把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作為最高價值追求,這是唯物史觀的價值取向,也是整個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體系所追求的價值目標。
唯物史觀所追求的最高價值是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這告訴我們人的發展是最根本的,無論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以及其他方面的發展歸根到底是為人的發展服務的。這要求我們黨必須堅持“一切為了群眾”,努力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一切為了群眾”與黨的根本宗旨和最高價值追求是高度統一的。我們黨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說到底就是為了促進人的發展。
黨的十八大報告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科學內涵,這表明我黨高度重視人的發展。當前,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個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這就要求我們黨必須把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統一起來,更好地統籌社會經濟的發展與人的全面發展。同時,我們必須緊跟時代步伐,因為隨著時代的發展,人民群眾物質文化需要的內涵發生了深刻變化,堅持群眾路線必須堅持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準確把握人民群眾物質文化需要的新變化,不僅要著眼于人民群眾經濟利益的實現,也要準確把握人民群眾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方面的現實需求。
目前,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在如火如荼的展開,這是對于黨一貫的群眾路線的又一次升華。唯物史觀關于人民群眾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的觀點,要求我們黨必須堅持“一切依靠群眾”,只有依靠人民才能更好的領導人民發揮創造歷史的作用。黨的群眾路線的創立、發展和完善,始終是圍繞人民創造歷史來推進和展開的。充分相信群眾、緊緊依靠群眾、緊密團結群眾,是黨的事業成功的根本保證。回顧歷史,我黨總是通過貫徹群眾路線來匯聚人民的力量,推動歷史前進。
如今,我國正處于發展關鍵時期,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啃硬骨頭”、“涉險灘”。在這樣的新形勢下,我們更要把黨的領導核心作用與人民群眾歷史主體作用統一起來,就要把黨的凝聚力、創造力、戰斗力深深植根于人民群眾之中,既確保充分發揮黨的領導作用,又確保人民群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主人翁地位。要通過貫徹群眾路線,給人民群眾指明前進方向,使人民群眾真正成為先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創造主體、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實踐主體、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的推動主體,使社會主義制度下一切物質的、精神的、現實的和潛在的積極因素綜合作用,從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唯物史觀認為,人民是國家的主人,社會主義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執政地位是人民賦予的,但不是一勞永逸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必須自始至終接受人民的監督。對于執政黨來說,人心向背是決定生死存亡的重要因素,如果人民不擁護、不支持,無論掌握多么強大的國家機器,最終都會被人民拋棄。縱觀歷史,政權的更迭實質上是人民群眾不斷選擇新的利益代表和政治代表的現象。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只有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路線和領導方法,才能保持自己的性質、宗旨和本色,保持先進性,從而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正是基于唯物史觀對這一歷史發展規律的真理性認識,我們黨始終強調黨的先進性和黨的執政地位都不是一勞永逸、一成不變的,過去先進不等于現在先進,現在先進不等于永遠先進;過去擁有不等于現在擁有,現在擁有不等于永遠擁有。只有始終緊密團結群眾,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才能得到群眾長久的擁戴。這種與群眾的血肉相連的關系是絲毫不能切斷的,是時時刻刻都不能忘記的。要知道,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
我們必須實事求是地認識到,黨執政后,處在國家生活中領導地位,增加了因脫離群眾而變質的危險。還應看到,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深入發展,社會經濟狀況的深刻變化,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都出現了復雜化的趨向,人民群眾自身出現許多新特點,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差異性、多變性明顯增強。這就要求我黨在踐行群眾路線的時候必須不斷適應新變化、新形勢、新要求,深入探索新形勢下密切聯系群眾的新規律、新特點,深入人民群眾的生活,汲取人民群眾的豐富智慧,增進同人民群眾的感情,與人民群眾肩并肩、心貼心,使黨的執政實踐始終得到人民群眾的堅定支持,不斷鞏固黨的執政地位。
人民群眾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主人,既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實踐主體,也是價值主體,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一切執政實踐都要由以是否符合人民群眾的利益來評判,要始終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衡量工作優劣的尺度,堅持把人民群眾滿意作為檢驗工作成效的首要標準。黨員干部在工作上要對上級負責、對黨負責,但作為黨員干部必須看到,黨是代表最廣大人民利益的黨,一切工作必須首先對人民群眾負責,成敗得失要由人民來檢驗。所以,對黨負責與對人民群眾負責是高度一致的,一切工作都要緊緊圍繞讓人民群眾滿意來展開。
黨員干部必須擺正同人民群眾的關系,要知道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的關系像舟和水、魚和水、公仆和主人、學生和老師的關系,黨員干部要視人民群眾為親人,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心上,堅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權不謀一己之私。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為民務實清廉”,真正貫徹好群眾路線。堅決反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深刻認識人民群眾是創造歷史的主體,是人民群眾成就了我們黨的偉大事業,必須把自覺服務人民群眾作為基本政治要求;深刻認識人民群眾的智慧與力量,對人民群眾必須心懷敬畏,經常用人民群眾這面鏡子對照檢查自己。只有廣大黨員干部切實做到“為民務實清廉”,黨的工作才能真正體現人民群眾的意愿,經得起歷史和人民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