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紅立/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審計教研室
“嫁接式”教學方法在審計基礎教學中應用
——《審計基礎》教學感受點滴
陸紅立/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審計教研室
本文主要闡述解決《審計基礎》教學本質問題的主要方法,結合多年《審計基礎》教學經驗與多次下企業鍛煉的感受,與各位教學同仁分享教學感受,同時希望得到教學同仁的批評和指正。
嫁接;審計本質;專業語言;專業思維模式
審計的本質簡而言之就是:對企業會計監督的內容進行再監督,對企業會計認定內容進行再認定。提高審計專業課教學效果和質量的途徑是:在會計專業理論和技能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找尋會計與審計的不同點,逐漸進入審計專業的思維模式,這就是嫁接式教學方法在審計專業課教學的應用。
(一)會計專業基礎理論
會計的主要工作就是將企業發生的經濟業務用專業語言記錄下來,所以會計基礎理論的關鍵點就是突破專業術語(在會計的術語中就是會計科目)。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利用大一新生的生活經歷,利用他們身邊熟悉的事物引導他們進入會計的專業思維模式中。如使用的紙幣,在會計科目是庫存現金;存在銀行的錢就叫銀行存款(會計科目);把生活費存入銀行,會計的寫法就是借:銀行存款 貸:庫存現金,這是會計分錄。
(二)審計專業基礎理的
事務所審計的主要工作(以會計師事務所鑒證業務為例)就是事務所(專業術語叫審計主體)與企業簽訂協議(專業術語叫審計業務約定書),事務所為企業提供有償服務,事務所對企業已經編制好的報表進行鑒證即對企業報表的真實性、合法性和公允性發表意見(專業術語叫審計報告)。簡而言之就是通過發表審計報告提高企業財務報表的可信度,要想發表意見就必須對企業進行檢查(專業術語叫收集審計證據),而且必須要用審計準則要求的專門方法去收集審計證據(專業術語叫實施審計程序)。所以講授審計基礎理論的關鍵點就是借助會計專業思維模式引導學生快速進入審計專業思維模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煉出差異化的專業術語來。
1.企業的會計憑證、帳簿等會計資料;事務所可以對企業提供的會計資料進行
審計,將來作為發表審計報告依據的,就叫做審計證據,也是審計資料之一。
2.會計的主要工作是取得或填制原始憑證、填制記帳憑證、登記帳簿、編制報表;審計主要工作是實施審計程序收集證據、將審計證據記錄到審計工作底稿中、編制審計報告。
3.會計工作的專業方法是復式記帳、編制憑證、登記帳簿;審計工作的專業方法是檢查、詢問、觀察、重新執行等。
審計基礎的理論不能獨立、割裂地講授必須在嫁接、對比會計理論的基礎上,將審計流程時時與獨立的各章節的知識點串聯起來,這樣學生的理解才可以連貫,教學才會有效果。
(一)會計專業基本技能
會計其實就是由會計人員把能證明這件事的票據(專業術語叫原始憑證)收集好,再用專業的語言文字(專業術語叫會計分錄)把這個過程記錄下來,當然要寫在紙上(專業術語叫記賬憑證),再往后就是對相同的事件進行歸類和匯總(專業術語叫登記賬簿),最后將一個月(會計術語叫會計分期)的所有事情進行個總結(會計術語叫會計報表)。在這個過程中最關鍵的是要引導學生快速掌握專業術語,進入專業的思維模式,然后完成獨立動手操作的任務。
(二)審計專業基本技能
事務所與企業簽訂審計業務約定書后(引導學生掌握如何判斷是否接受企業的審計業務、考慮審計風險、審計業務約定書的內容和撰寫、審計計劃的內容和設計)進入到收集審計證據階段,這是審計工作的中心環節,在這個階段審計人員一般要通過了解企業的情況(主要了解企業的基本情況,主要評價企業的內部控制是否設置合理和是否正在運行)、控制測試(主要評價企業內控運行的是否有效)、實質性程序(主要找到重大錯報的金額)在業務循環中收集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最后根據審計證據形成審計意見,編制審計報告完成所有的審計工作。在這個過程中最關鍵的是要引導學生快速掌握專業術語,進入專業的思維模式,然后完成獨立動手操作的任務。
總之,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的辦法很多:1.選擇一本適合教師講授的教材、一本適合學生學習和訓練的參考輔助教材、一本不同與教學教材編制體系的課后參考教材,這樣的教材組合一定有助于學生豐富知識體系的同時又拓展動手能力,更有助于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根據學生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選擇自己的教材組合。2.與教學相配套的是人性化的考核機制,既有完成教學任務的硬性考核指標,又有學生獨立選擇的適合自己今后努力方向的軟性考核指標,這樣也可以幫助引導學生學會分配好自己的時間。3.多媒體教學方法和數字化師生溝通方式的使用,可以在課內和課后給學生大量的審計工作底稿資料,通過提供不同的網絡資料豐富學生的知識內容,提高學習興趣,更主要的是引導學生收集大量信息,幫助學生預先了解未來所從事行業的相關信息,這些才是大學期間學生真正要學會的,而且通過數字化的溝通方式可以真正達到因材施教,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及時進行解答,也可以更好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幫助學生完成對自己能力、愛好等的了解,并幫助學生分析是否適合該行業對所需員工的要求等。諸多種種的辦法無非就是圍繞培養目標形成一個大的良性循環圈。
高等教育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道路與研究型人才培養的道路,最終要落實到學生的所需,也最終落實到每一位教師身上,最關鍵的是:授人以漁而不是授人以魚。借助知識體系內部的聯系,理清某一課程主要解決的問題、尋找解決主要問題的方法,不失為一條提高專業教學質量的捷徑。
[1]新編審計原理與實務.馬春靜.2009.8.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2]審計實務習題與技能訓練.李紅樸. 2011.8.武漢大學出版社.
[3]讀懂財務語言.理查德.蘭伯特.2013.5.中信出版社.
[4]財務報告的秘密語言.馬克.哈斯金斯. 2010.3中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