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華/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會計金融學院講師
基于電商金融的小微企業融資困境破解
張清華/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會計金融學院講師
本文闡述小微企業的融資障礙,分析電商金融對小微企業融資的獨有優勢,提出應從加強國家立法,完善相關配套措施等方面破解小微企業融資困境。
電商金融;小微企業;融資
去年底,小微企業5604.16萬戶,占企業總數94.15%。成本上漲、訂單萎縮,小微企業“融資難”已成為影響其成長的最大瓶頸,而電商金融“輕快靈”的特點激活了小微企業融資需求。今年雙十一,螞蟻微貸向阿里電商貸款超300億元,是去年貸款的2倍。電商金融是指電商與金融相結合,與傳統金融的區別在于金融參與者以電商平臺為依托,透明度更強、參與度更高、協作性更好、中間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
(一)小微企業的經營風險大
小微企業規模小,實力弱,市場的變動往往會導致經營的不穩定,經營效益下降甚至破產,風險加大。大多小微企業是家族式管理,內部治理結構不規范,缺乏長遠規劃,只顧及眼前利益,往往不能維持企業長久的發展,致使企業的生命周期較短,風險性較高。商業銀行嚴格的貸款終身問責制要求信貸人員按期收回貸款本息,不得存在逾期、呆滯、呆賬,否則就會對相關的信貸人員進行懲罰。信貸人員對于小微企業貸款的態度:寧愿不發放貸款,也不會承擔較高的風險。約束機制和激勵機制的不對稱,極大地挫傷了信貸人員對小微企業進行放貸的積極性。依靠電商平臺,可以實時的獲取小微企業的信息,進行動態的檢測,對可能發生的不利情況采取措施,及時進行風險防控。
(二)小微企業融資信息缺乏
小微企業財務制度的不健全,我國的信用體系還不完善,許多小微企業的信息不清楚,因而不能對小微企業進行合理的信用評定,也就不能對小微企業信貸定價。銀行與小微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導致對小微企業服務單位成本高、收益低,使銀行減少或避免對小微企業的投入。小微企業數量眾多,業務繁多,加之小微企業信息不透明,信息很難收集,若銀行發展小微信貸業務,一方面需要增加營業網點數量,而這就需要配置更多的人員和設備,無疑增加了銀行的運營成本;另一方面無論銀行貸款數額的大小,銀行貸款相關的信息成本和其他成本相差并不是太多,大企業貸款數額大,其單位成本也較小,而小微企業數量眾多,貸款數額小,單位成本明顯較高。加之小微企業本身平時財務信息披露稀缺,融資風險無從判斷,貸款違約概率較大,使得銀行對其采取回避態度。
(三)小微企業資源稟賦不夠
緣于資源稟賦更能夠帶給資金出借機構更強的“安全感”,在向小微企業發放貸款時,傳統的“抵押物”貸款模式仍為商業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所采用。然而小微企業資源察賦表現在固定資產,尤其是土地方面具有“先天”的弱勢和不足,這種傳統貸款模式的存在影響了小微企業融資權利,降低了小微企業融資獲得的可能性。由于小微企業經營年限短,規模小,自身的積累較少,很難提供充足有效的資產用于抵押,據統計有近60%的小微企業因沒有擔保,超過20%的企業因沒有抵押品,無法從銀行獲得貸款。銀行在對小微企業貸款進行審核時,比較傾向于對能夠提供合格抵押物的小微企業進行放貸,對無法提供合格抵押物的小微貸采取消極的態度。況且,小微企業本身的特殊性,也很難找到合適的擔保人。
(一)緩解雙方信息不對稱
電商金融能夠基于企業交易的信息情況,依靠強大的數據收集、數據分析和行為追蹤能力,電商金融借助大數據處理技術能夠調查、監督客戶的還款意愿和還款能力,實時監測借款方的異常狀況,并自動報警,從而緩解市場信息不對稱以及由此引發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增強借貸的風險可控性,并為用戶提供多樣化的融資服務。與傳統銀行借貸重點關注資產抵押品、財務報表等財務信息不同,電商金融關注重點放在各種各樣的非財務信息。財務信息主要以數字量化形式存在,在傳遞過程中不易失真,非財務信息則難以量化、檢驗及傳遞。銀行信貸模式很難收集到足夠的非財務信息,傳統的技術處理手段也很難從紛繁復雜的大量非財務信息中獲取有效的信息。電商金融可借助大數據挖掘和信息流優勢,準確、快速地對小微企業借款的風險進行判斷和定價。同時電商金融可以追蹤小微企業貸款的去向以及企業主消費習慣的變化,客觀、真實地判斷借貸資金的安全性,進而提醒借款人遵守規則、按期還款。
(二)切合小微企業融資要求
我國小微企業大多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平均利潤水平不高,自身資本積累不能滿足投資發展的需要,因而外源融資對小微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念義。相比大型企業的成熟完善,小微企業在財務上表現為信息不夠透明且真實性差、企業與投資者間信息不對稱問題突出,在資本配置上對流動性要求較高,擁有的固定資產較少。小微企業融資需求呈現出了貸款期限短、貸款金額低、貸款頻率高、臨時性的貸款需求、缺乏抵質押物五個鮮明特點。一般來說,傳統融資模式資金門檻過高、融資期限過長、程序復雜、控制嚴格,很難符合上述小微企業融資需求的特點。對于小微企業而言,解決融資問題的關鍵就在于找到有效的融資方式來最大限度的契合其融資需求的上述特點,以最小的成本滿足發展所需的資金需求,電商金融特別切合小微企業融資要求。
(三)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
電商金融與傳統金融相比有著邊際成本低、服務對象廣泛等特點。電商金融以強大的計算機網絡技術為基礎,在運行初期只需建立自己的系統和模型,收集和處理相關數據,與傳統金融需要建立實體營業網點相比節省了一筆巨大的初始固定投資。在其后運營過程中,電商金融主要依靠云計算對數據進行計算整理分析,運營成本相對比較低廉,一般客戶數量增加或翻倍邊際成本幾乎為零。技術的進步使得信貸流程的電子化成為可能,縮短審批流程、減少審批時間,實現系統自動化的處理,大大降低了成本,提升了融資效率。從服務對象來看,電商金融更主要傾向服務于貸款具有周期短、數量大、單筆金額小的中小型企業,其依靠低邊際成本優勢服務于被傳統金融業遺棄的總量可觀的小微群體,在作業與交易時避免了人力物力等多余成本,使得單筆成交成本較低,從而更好地服務于資金力量比較薄弱的小微客戶。
電商金融契合了小微企業融資特性,表現為:普惠性、便捷性、針對性;減少“搜尋成本”;改善小微企業資源稟賦。為破解小微企業融資困境,應加強國家立法,完善配套措施,控制違約風險,加大政府扶持,促進電商金融發展。
[1]尹貽童.互聯網金融下商業銀行小微企業信貸模式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3.
[2]劉蕓,朱瑞博.互聯網金融、小微企業融資與征信體系深化[Jl.征信,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