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薇/錦州濱海新區(錦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財政局
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對策分析
徐薇/錦州濱海新區(錦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財政局
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是國有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事業單位運轉的必要條件,但在實際工作中有許多的問題,本文對問題產生及對策進行分析。
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對策
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是國有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事業單位運轉的必要條件。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主要是由財政撥款購置的,使用過程中不計成本、不提折舊。它是事業單位開展業務及其他活動的重要物質條件,在事業單位的資產結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其管理好壞,直接影響到事業單位業務活動的開展、經濟效益的提高以及資產的保值增值等。因此,必須加強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管理,提高固定資產使用效益,保障固定資產的安全和完整 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促進事業單位的健康發展。但從目前實際情況來看,事業單位在固定資產管理上普遍存在核算不規范、制度不健全、監管弱化等問題,亟待采取有效措施,加強管理。
建立健全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和科學的管理機制。單位領導必須重視固定資產的管理工作,進一步提高管理意識,從思想上認識做好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充分認識到固定資產的流失也是一種失職行為。每個單位要確定一名領導負責本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組織落實工作,切實加強監督,消除那種表面上、形式上的重視,把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管理工作作為考核領導干部和每一名管理人員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要加強固定資產的價值管理和實物管理,建立健全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包括計劃審批,采購與驗收,登記與審核,保管、使用及養護,資產變動及調撥管理,財產清查,損失、丟失賠償,報廢、報損,統計報告,監督檢查,考核評價和獎懲,租賃管理制度,以及業務管理規范、規程、標準等等。要有一個科學的管理機制來保障固定資產管理的運行質量。
我們在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調查中發現,由于事業單位購置固定資產的資金來源大多是財政撥款,在經費支出中列支,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因此,一些部門單位在固定資產購買、管理、核算中不按制度規范要求處理,存在賬外資產、私設“小金庫”等問題,損失浪費現象時有發生,主要表現在:
固定資產的賬實不符,資產存量不清。主要原因:一是財務會計信息不真實、不及時,無法真實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資產實物狀況,不能真實反映固定資產的實際數量和增減變化情況,有的單位賬面只反映固定資產原值總額,未建立固定資產臺賬或卡片,導致賬、物脫節,賬面總值對實物失去控制;二是建造的固定資產,由于資金不足、決算不辦理等原因,造成結算不及時而未入賬,部分單位甚至在建造的辦公樓、教學樓已使用多年后,工程支出仍掛在“在建工程”和往來賬戶中;三是盤盈、接受捐贈和無償調入的固定資產,由于各種原因滯留賬外不入賬,形成資產的賬外循環。
固定資產長期被隱滿、借用、侵占。由于種種原因,有些單位主動或被動地向對方提供實物,如行業性管理單位、行政隸屬關系、權力機關單位,有的上下連動,表現為贈送、侵占、借用對方的固定資產?諸如轎車、空調、電腦等,這些資產以各種名義長期被單位和個人借用、侵占,有的是對個人的變相行賄、受賄,逃避了監督。
政府采購法對固定資產購置的制約力度不夠。調查中發現事業單位在使用財政性資金采購政府采購法集中采購目錄以內的或者采購限額標準以上的固定資產的實際操作中,仍存在一些漏洞:一是在談判小組的選擇、標書的撰寫等都可能存在人為的傾向性;二是政府采購人員及相關人員與供應商有利害關系的應當自行回避,但在政府采購法中的規定力度不夠;三是部分事業單位對政府采購法的有關政府集中采購目錄內容、政府集中采購程序等不了解,疏忽了固定資產購置的政府采購環節。
房屋出租不規范,收支自行支配搞“賬外賬”。一是房屋租賃合同簽定不規范,有的不簽定合同,有的逾期不續簽,有的條文不符合法律的規范要求,造成租賃費不能及時收?。欢怯行﹩挝粚ν庹凶獠煌该?、不公開,有的以低價格租出,經辦人從中謀取私利,有的單位將資產無償轉給下屬單位租賃經營,變相轉移國有資產租賃收入;三是收支不納入財務統一核算,出租收入不按規定進行會計核算和作臺賬記錄,長期游離于賬外,形成“小金庫”,有的租賃收入直接沖抵單位的賬外招待費,或用于職工的獎金、補貼及福利開支等私分性質的支出;四是國家稅收的多重流失。由于收支不入賬的核算,造成了出租、出借方偷逃房產稅、營業稅以及所得稅等稅款情況的發生。
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監管不善,容易導致國有資產的流失。防止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閑置浪費,提高其使用效率的最好辦法,就是進一步加強管理和監督,做到統一政策、分級管理、加強監管、規范收益,才能有效杜絕各類違紀違規問題的發生。
建立和健全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責任制。實行單位主要領導、分管領導、財務及購置、使用部門負責人的分級管理責任制,明確各自的職責范圍,做到層層落實,責任到人;二是將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保值、增值作為單位領導經濟責任的一項重要內容,促使各部門單位建立健全內控制度,加強對固定資產購建、保管、使用、維護和盤存等的管理和監督,維護國有資產的安全。
各級黨委、政府職能部門應強化管理和監督,促進事業單位增強管好用好國有資產的自覺性。一是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要建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數據庫,實行動態管理制度,建立定期分析,促進事業單位建立健全自我約束機制,強化內部管理,完善內部控制;二是要加大監督的力度,審計、財政、監察等部門要履行好職責,切實加強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購置、增減、租賃的監督,把固定資產的真實完整和保值增值作為經常性監督的重點,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原因,制止資產流失。對各種違法違紀的單位和個人,要堅決按照規定進行處理。
完善政府采購管理體制及監督機制,規范事業單位固定資產采購工作。要抑制政府采購過程中的權錢交易和其他腐敗行為,必須完善政府采購法律制度,努力實現政府采購的信息公開、過程透明、行為規范、手續簡化。一是應建立政府采購法的實施方案,明確規定政府采購所遵循的原則、組織管理與實施、適用的對象和范圍、采購方式、工作程序、監督檢查等,以促進政府采購的運行和規范操作;二是要確保政府采購機構工作人員的素質;三是要對集中采購機構和工作人員實行全流程的跟蹤監督和管理,把監督機制貫徹始終,采取制度管人,層層把關,否則容易造成新的腐??;四是對采購的固定資產,要注重分析和可行性研究,組織相關專家對市場進行調研和分析,調整采購價格,確保節約資金和確保質量之間的平衡,以達到有效抑制腐敗、維護國家利益的目的。
加強對固定資產報廢的統一管理。事業單位處置資產包括調撥、轉讓、報廢、報損等,資產處置要嚴格按照“先報批后處置”的程序辦理,由資產占用單位對需處置的固定資產的使用狀況、損耗程度、處置原因等方面作書面說明報單位領導,領導會同使用部門、專職負責人、財務部門對資產評估作出處置意見并簽署書面意見后,向主管部門、財政部門、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提出申請報告,并按有關規定履行審批手續,未經批準不得擅自處置國有資產,否則應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
強化固定資產監控手段,完善固定資產的社會監督機制。健全固定資產驗收、監管、領用和監督賠償制度。事業單位購置的固定資產,應由單位的專職保管員與技術使用人員共同驗收,避免以次充好,驗收以后及時登記固定資產明細賬與固定資產卡片,并把發票及時上報給財務部門登賬。同時采用定期全面清查與不定期抽查相結合的方法,及時掌握資產盤盈、盤虧情況,并按規定程序及時進行賬務處理。領用要登記,做到賬實相符、賬賬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