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強/國網伊春供電公司
電力系統中配電自動化系統的綜述
郭強/國網伊春供電公司
經濟的發展對配電網自動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配電網自動化也是電力系統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技術在發展,需求也在提高,應參照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驗,結合實際情況,綜合考慮近期與遠期、全局與局部、主要與次要的關系,進一步設計開發出先進、通用、標準的配電網自動化系統,對電力市場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配電網;自動化;系統;問題
盡管中國的配網自動化工作已進入了試點實施階段,但對于配網自動化的認識仍然眾說紛紜,下面僅對配網自動化的概念、范圍、任務、可靠性原則進行闡述。
1.概念。配網自動化:利用現代電子技術、通訊技術、計算機及網絡技術與電力設備相結合,將配電網在正常及事故情況下的檢測、保護、控制、計量和供電部門的工作管理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改進供電質量,與用戶建立更密切更負責的關系,力求供電經濟性最好,企業管理更為有效。
2.范圍。110kV及以下電力網絡屬于配電網絡,它包括高、中、低壓配電網絡,要討論的配網自動化特指10kV中壓配電網自動化。
3.任務。
(1)使整個配電網線損降至最小,提供優質的供電質量。
(2)在整個配電網事故情況下,系統能適時分析確定事故原因,排除因瞬間故障造成的不必要的停電事故;對于永久性故障,系統將及時分隔故障段,進行電網重構,保障非事故線路段盡快恢復供電。
4.可靠性原則。實施配網自動化的首要目標是提高配電網的供電可靠性,實現高度可靠的配網自動化系統要遵循原則:
(1)具有可靠的電源點;
(2)具有可靠的配電網網架(規劃、布局、線路);
(3)具有可靠的設備(一次智能化開關、二次戶外FTU、TTU等);
(4)具有可靠的通信系統(通信介質、設備);
(5)具有可靠的主站、子站系統(計算機硬件、軟件、網絡)。
配網自動化系統是一項系統工程,它大致可分為三個子系統:配網自動化主站系統;配網自動化子站系統;配網自動化終端。
1.配網自動化主站系統。主站系統由三個子系統組成:配電SCADA主站系統;配電故障診斷恢復和配網應用軟件子系統DAS;配電AM/FM/GIS應用子系統DMS構成
(1)配電SCADA主站系統由前置機服務器(RTU服務器)、SCADA服務器、調度員工作站(MMI)、報表工作站、DA服務器、GIS服務器等組成。前置機服務器:它包括若干臺前置機服務器。其中一臺為主前置機服務器,當服務器出現故障時,從前置機服務器中的一臺自動成為主前置機服務器,以保證系統的正常運行,
(2)為保證配網自動化系統投運后,能夠完全滿足本系統的技術要求,必須對本系統起至關重要作用的配電故障診斷和恢復功能(即DA功能)進行聯調測試。
(3)配電管理系統DMS。
①從輸電系統自動化的發展來看,中國目前已普及了以SCADA功能為主的地調自動化系統,但作為更高層次的能量管理系統(EMS)卻尚未全面達到,盡管如此,輸電系統SCADA已經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由于配電系統較輸電網更復雜、更分散,實現綜合管理系統水平的配電管理系統(DMS)的難度也就更大。因此,應當學習輸電系統自動化發展經經驗,在使用中不斷提高系統自動化水平。
②DF9100配電主站系統中的AM/FM/GIS是配電管理系統的重要功能之一。它是將地理學空間數據處理、計算機技術與電力系統相結合,為獲取、存儲、檢索、分析和顯示電力設備的空間定位資料和屬性資料而建立的計算機化的數據庫管理系統。其中AM為自動繪圖,FM為設備管理,GIS是地理信息系統,AM/FM/GIS是配電管理系統DMS的基本平臺。利用AM/FM/GIS集成DMS系統,建立統一的DMS數據庫,為各子系統提供共享資料,從而減少資料的冗余度,保證資料的一致性,提供良好的全圖形化的人機界面。地理信息系統GIS的引入為電力系統應用提供了全新的表達形式,更具有現實性,更直觀易用,并對現有應用進一步擴展,使其具備空間管理、運用能力,實現更高一級的管理。
③配電地理信息系統GIS與配電SCADA系統互聯,使實時數據在地理信息圖上顯示并為GIS的空間分析子過程提供數據,該局配網GIS與SCADA實時數據同步。配網GIS系統本身就支持SCADA實時數據的顯示,但由于GIS系統運行在該局辦公自動化10網段上,而SCAD系統運行在191網段上,目前為了實現GIS系統的實時顯示,利用WEBSRV(雙網卡設置191和10段IP)機器作為CADA實時數據轉發服務器,10段的GISSRV(10網段的SCADA服務器)作為SCADA實時數據接受服務器,利用轉發程序實現兩個不同網段的實時數據同步。
2.配網自動化子站系統。因為配網監控設備點多面廣,配電SCADA系統的系統測控對象既包含較大容量的開閉所、環網柜,又包含數量較多、分布較廣的柱上開關,不可能把所有的站端監控設備直接連接到配電主站,因此必須增設中間一級,稱為配電子站(SUB-STATION),由其管理其附近的柱上開關、開閉所、配電站端監控設備,完成“數據采集器”、饋線監控、當地監控及饋線重合閘的功能;并將實時數據轉送配電主站通信處理器,這樣既能節約主干通道又使得配電自動化主站SCADA網絡可以繼承輸電網自動化的成熟成果。
3.配網自動化終端。城市配網自動化終端負責對城域所轄的柱上開關、開閉
所、環網柜、配電變壓器等進行監控,既要實現FTU、TTU等的三遙功能,又要實現對故障的識別和控制功能,從而配合配網自動化主站及子站實現城區配網運行中的工況檢測、網絡重構、優化運行以及網故障時的故障隔離和非故障區域的恢復供電。
配網自動化的通信包括主站對子站、主站對現場終端、子站對現場終端、子站之間、現場終端之間的通信等廣義的范圍。通信是實施配網自動化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區域不同、條件不同,通信方案也多種多樣,主要有光纖、有線電纜、電力載波、微波、擴頻等,但就目前配網自動化技術不夠成熟的情況下,采用混合通信方案是比較符合實際的原則。
配網自動化的實施涉及的部門多,投資大,是一項系統工程,因此配網自動化的規劃是必不可少的,必須結合當地配電網的發展規劃,制定詳細的配網自動化的實施計劃,整體考慮,分期分批實施,同時要和供電企業內部信息化建設相協調。另外,從供電局的實際需要和發展需求出發,目前的配網自動化系統應該實現配(網)調(度)合一的設計,技術上統一平臺,管理上易于維護,經濟上節約資金,同時也奠定了將來電力企業信息化的基礎。在實施過程中,注重已有的調度自動化的升級改造與建設配網自動化統一考慮,新上調度自動化與建設配網自動化統一考慮。
配電線路設備的戶外運行環境,對開關設備、配電終端設備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考慮雷擊過電壓、低溫和高溫工作、雨淋和潮濕、腐蝕、風沙、振動、電磁干擾等因素的影響,在開關的外絕緣材料、電子設備的設計、元器件的篩選等方面應綜合考慮其性價比。
此外,配電自動化系統中的站端設備進行遠方控制的頻繁程度比輸電網自動化系統要高得多,因此要求配電自動化系統中的站端設備具有更高的可靠性。配電終端設備中的電源用于控制開關動作,正常情況下從線路中取得,線路失電后的后備電源應具有較高的可靠性。
在實施配網自動化后,降低了運行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勞動效率,使運行人員對網絡的運行狀況掌握得更全面更快捷,為供電企業創造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配網自動化的實施,改變了配電網傳統的運行管理方式,但對運行人員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經濟的發展對配電網自動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配電網自動化也是電力系統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技術在發展,需求也在提高,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擴大供電能力,提高供電可靠性,優化電力服務。從目前的應用情況,有些內容只限于開發、研制和試用階段,因此,應本著從實際出發,統籌安排,循序漸進的原則,綜合考慮近期與遠期、全局與局部、主要與次要的關系,進一步設計開發出先進、通用、標準的配電網自動化系統,對電力市場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