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永新/中國農業銀行綏化支行
管理創新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
許永新/中國農業銀行綏化支行
企業在激烈、變化多端的市場競爭中,規模固然重要,但只有持續的管理創新才能使步入瓶頸的企業重新煥發生機,找到上升的空間和潛力。如果說企業是在百米賽場中的運動員,那么,只有擁有了管理創新這顆“心臟”,才能為企業持續快速發展提供強勁的動力。
管理創新;經濟增長;作用
如果說要素投入是企業在初期獲得快速發展的必要條件,那么-個企業最終走向成熟的蛻變卻來源于管理創新。企業通過管理創新脫胎換骨實現了質的飛躍,整個經濟增長也會由單純依賴要素投入的外延式增長上升為依賴知識和技術帶來生產率變化的內涵式增長,也就實現了經濟增長方式的徹底轉變。
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體,經濟增長來源于企業所創造價值的增長,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首先體現在企業創造市場價值方式的轉變。在經濟快速增長時期,大型企業可以不斷增強競爭力,快速提高收益水平,為股東和社會創造更多價值;中小企業能夠充分利用其產能,滿足社會各種需要,為創造就業機會做出貢獻。相反,如果一個社會多數企業經營不佳,效益低下,為維持生存不得不精簡人員,壓縮成本,降低開工率,全社會經濟增長會大大放緩,由此引起的就業和社會穩定問題是政府最為頭痛的事情。
計劃經濟體制下,企業的主要特征是低集中度、小規模經營、按照國家計劃生產。在封閉的非交換經濟中,要素不能隨意流動,產品也不能在市場流轉,為滿足各種需求,各省甚至各市各縣都有自己的食品廠紡織廠鋼鐵廠電視機廠等,行成“豐富”的產業結構,但這些企業多數技術落后、資金短缺、管理不善,很難在市場競爭中有所作為。這種通過簡單增加要素投入實現的經濟增長是有極限的,得益于要素資源也受制于要素資源。當要素資源存量用盡的時候,經濟增長速度將大大放緩。經濟增長如同一架爬升到一定高度的飛機,通過要素追加的方式再上一個臺階已經勉為其難,自然環境也承受不了。如果采取合理的管理創新,果斷采取措施,調整經營思路,以市場為導向,以創新為龍頭,企業是可以煥發生機實現振興的,經濟發展也可以以新的增長方式重新獲得快速發展的動力。
管理創新是推動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助推器,主要體現在企業通過管理創新獲得一條不同以往的企業發展之路。企業競爭表面是產品和價格的競爭,實質是管理水平的競爭,表面是產品銷量和市場占有率的競爭,實際上是企業內功的綜合實力競爭。只有持續的管理創新,將知識和技術不斷結合進企業生產函數中,提升企業生產函數的質量,才能以較少的投入實現較高的產出,才能在企業競爭中取勝,從而贏得資本和資源配置的青睞,獲得長足的發展。管理創新帶給企業最重要的不是某一種管理方法或者某些管理理念,而是徹底改變如何增長的理念,從向要素要效益轉為向管理要效益,從要素競爭轉為管理競爭。高度重視管理創新,提高管理創新成功率,是增長陷于停滯的企業再度起飛的唯一途徑。只有這樣,我國廣闊的欠發達地區才能克服“成長中的煩惱”,真正走向一條科學發展之路;也只有這樣,我國優秀的企業才有可能走出國門,參與到全球競爭中。
企業打造核心競爭力是企業成長的內在要求,是推動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必經之路,是企業贏得長久競爭優勢的根源。現代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一個以知識、創新為基本內核的企業某種關鍵資源或關鍵能力的組合,是能夠使企業在一定時期內保持現實或潛在競爭優勢的動態平衡系統。改革開放之初,我們還可以依賴國內尚未滿足的消費市場以及相對落后的消費習慣,勉強維持市場競爭能力。但任何市場經濟都終將過渡到買方市場,競爭是不可避免的。企業成長必須依賴企業自身具有的核心競爭力。
當今世界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全球經濟一體化。參與全球經濟競爭,沒有競爭力,終將被市場淘汰。當前全球金融危機在世界范圍內愈演愈烈,全球經濟不同程度地陷于了衰退。我國作為偏重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的經濟體,在全球需求急劇下降地過程中,所受負面影響也較大。這場提前來臨的考驗對我國很多企業來說無異于嚴峻挑餓。過去支撐東南沿海經濟快速發展的貿易加工企業發展遇到了挫折,外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逃離,究其原因就是企業沒有形成核心競爭力,抗風險能力較為脆弱。在快速上升的經濟環境中,沒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也可以有生存的機會,但一旦進入衰退通道,沒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很難得到發展,甚至失去生存的機會。
應對當前金融危機,進一步加快推動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要求企業打造核心競爭力,贏得全球市場競爭優勢。在經濟體處于低速增長期或者衰退期,恰恰是產業升級、調整結構的好時機。只有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才能依靠自身優勢加快資源向自身集聚的速度,經濟增長方式也由要素投入主導的規模擴張型向管理創新引領的內涵式增長轉變。
企業可持續發展對推動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具有重要意義。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要求企業不僅做大、做強,還要做久,充滿活力,經久不衰。
將企業做成百年老店是每一個企業家的夢想,但這個夢想對絕大多數企業來說是不易做到的。我國改革開放發展到今天,并不缺乏短時期內耀眼而璀璨的企業“明星”,但這些明星在歷史的長河中卻大多成了“流星”。有人曾經觀察過道瓊斯指數創立時的美國前100名的企業,這些在當時炙手可熱、在各行各業引導潮流的企業竟然在50年后有80%以上已經不存在了,或者破產或者被兼并。但必須看到也有一些企業,頑強地穿過了歷史云煙,以非常的創造力為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為股東累積了巨額的財富。也許,有一天這些企業也會走向衰退和死亡,但是它們為人類的經濟自由和物質自由所締造的傳奇將永遠不朽。
管理創新貫穿于企業發展全部過程,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靈魂,是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根本動力。永不滿足的管理創新精神是企業保持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任何可以短時依賴的要素優勢都會過時,任何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總會有一天變成落后,唯一不過時的是企業通過學習維持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在一段時間內,企業依靠某項優勢也許能夠獲得一定的市場地位甚至擁有一定的壟斷利潤,但如果將這種經驗歸納為要素、技術或管理理念自身,企業終會止步不前。真正優秀的企業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機會把握者,但一定是創新精神的癡迷者。
當前,我國已經基本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企業作為市場的主體,在經濟生活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如何管理好企業、使企業盡可能發揮資本和人力資源的潛能成為每一個企業永恒的命題。管理創新是振興企業的重要手段,是企業在增長到一定階段進入第二次快速發展期的重要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