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鳳 吉琳/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會計學院
制藥企業環境會計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李玉鳳 吉琳/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會計學院
作為具有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重要地位的制藥企業,對環境的影響和破壞是比較嚴重的。然而,制藥企業在伴隨著重污染的前提下,環境會計核算并不完善。因此,在制藥企業環境會計實施過程中的障礙以及相應對策的研究,對我國生態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制藥企業;環境會計;障礙及對策
環境會計是通過利用先進的資源配置管理理念,對企業發展中與自然環境有關的經營活動進行成本核算、資源分配等活動,以達到提高企業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雖然我國政府對制藥企業環境的關注以及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導向,為環境會計的研究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并給予了環境會計研究的宏觀支持,但由于我國制藥企業環境會計發展的自身限制因素影響,企業環境會計核算上還是出現了諸多問題。
1.法律法規不完善。隨著制藥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越開越多的把眼光放在了環境效益上,然而在當前,我國制藥行業的法律法規主要著眼于針對制藥安全方面的內容,針對環境方面的法律法規相對較少。在2013年環保部、國家統計局、國家發改委、監察部聯合印發的《“十二五”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統計辦法》和《“十二五”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監測辦法》中,也只是將污染分為工業源、農業源、生活源、機動車等排放量的數據統計調查,而沒有明確在制藥行業應遵循的標準,這樣也就導致了制藥企業在開展環境會計核算方面的動力表現得相對不足。
2.環境保護意識淡薄。環境保護意識淡薄,主要體現在兩個主體層面。首先是企業,環境因素是制約制藥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這不僅體現在新建設的制藥項目要通過環境評價才能投產,而且在生產完成后對環境污染的處理也要早早進入到預算中去。當前,少數制藥企業因原有制藥生產工藝落后,技術改造滯后,污染周邊環境,易形成群體性事件。制藥企業必須強化環境保護意識,協調企業與社區的關系。實際上,制藥企業在推進環境保護工作的同時,也促進了制藥工藝的優化,產品結構的調整,藥品生產質量的提升。制藥企業環境保護工作的成效直接關系到正常生產秩序的保障、后續發展的順暢;其次是個人,由于環保意識不強,環保行動仍然停留在口號上,相對于制藥企業對周邊環境以及居民生活帶來的危害并沒有及時嚴肅的反映和處理,導致制藥企業沒有壓力去積極應對環境對本企業的影響。
3.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盡管2010年環保部公布了《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南》,對企業披露環境會計信息的內容提出了具體要求,但由于指南還屬于征求意見稿,而且約束力有限,對企業實務操作中的規范性不強。從制藥企業的實際情況來看,企業往往傾向于披露那些容易核算的會計信息,如環保在建工程、排污費、綠化費、環保補貼等,涉及的環保成本及環保收益的內容極少有單獨列示的,反映出整體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不充分。由于缺乏鑒證機構,制藥企業幾乎沒有愿意披露自身環境會計缺陷或收到環保處罰的信息,也導致環境會計信息的可靠性不強。
4.環境會計的理論基礎研究及會計核算不成熟。在制藥企業環境會計中,時常出現“貨幣能計量的就反映,不能計量的就不反映”的情況,這也反映出環境會計計量準則缺失的巨大影響。這不僅僅是環境會計核算體系不完善的問題,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從業人員的能力有限,對于實務的操作不熟練、不準確的結果,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環境會計要素確認不明確;第二,環境會計要素計量混亂;第三,環境會計報告不清晰。
1.完善環境會計法律法規體系。立法機關及時有效地完善環境會計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實施,加強我國的環保法律的立法進程,在法律條文上需要覆蓋到制藥行業,這是完善環境會計法律法規的核心。針對一部分制藥企業管理人員因為規避而做出的違反環保法規所造成的后果,不得不以環境核算作為工具來進行計量,這種情形的存在也是為了證明本企業在環保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效,從而最終贏得社會公眾以及消費者的全面信任,有效地形成企業巨大的無形資產。目前我國著眼于制藥行業方面的法律規定的現狀,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制藥企業開展環境會計核算方面的動力不足。所以通過健全并完善制藥行業方面的環境立法,一定能夠使得制藥企業的管理者最終重視其環境保護的總體投入。
2.大力宣傳環保理念,提高環保意識。各級政府和制藥企業可以一起定期開展各種宣傳活動,宣傳環保理念,利用網絡或者其他大眾媒體擴大宣傳的效果,社會公眾環保意識的提高,也就是企業本身以及信息使用者環保意識的提高。隨著意識的提高,消費者消費習慣的改變也會影響到環境會計的發展。企業要從“生產-消費-廢棄”向能使物質、能源循環利用的生產模式轉變,將環保理念融入到企業文化中,并將環境會計的理念真正落實到企業財務中去。
3.強制規范企業環境信息披露。企業對環境問題的重視程度與政府的環境政策和環保法規的健全性、可操作性及檢查的嚴肅性密切相關。健全環境法律法規及會計準則,提高制藥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主動性,規范制藥企業環境會計報告形式,對現有會計報告加以改進,編制獨立的環境會計報告,對現行會計報告涵蓋不了的部分單獨披露。在披露中要全面反映出制藥企業的優缺點以及受到的處罰或獎勵,要將控制水平提高可能帶來的風險以及制藥過程中造成的污染和整改情況予以披露。只有設立強制性的規定,才有可能使制藥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走上全面、系統、規范的軌道。
4.深化環境會計的理論基礎,完善環境會計核算標準。我國的學者和從事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加強理論研究的投入,對于環境會計理論,尤其是將國外的先進理論轉變為適合我國制藥企業的理論,需要不斷地研究和學習。比如可以率先在醫藥行業試行環境成本核算,把企業資源環境納入企業內部經濟核算體系,這樣才能有助于會計信息使用者了解企業的環境活動、社會責任履行以及環境保護情況,實現制藥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當然,對制藥企業等不可或缺性的產品生產企業,如若環境投入過高或大于產出,政府應該運用稅收優惠、財政貼息等手段支持企業的綠色生產。同時加強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組織課題研討、學習,更新傳統知識結構,使其在思想上認識到環保已經環境會計的重要性,并正確的運用到實際工作中。
[1]肖序.環境會計制度構建問題研究[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0.
[2]夏孟余,王依軍.我國企業環境會計核算體系的構建[J].商業研究,2012,(3).
[3]龐慧茹.我國醫藥類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研究 [D].中國政法大學碩士論文,20l0: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