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祥/黑龍江省九三管理局大西江農場
關于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研究
李繼祥/黑龍江省九三管理局大西江農場
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農業是國民經濟發展中的支柱性產業,而農業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其不僅是國民經濟全面發展的重要支撐,而且是國民經濟得以進步的源泉。當前我國農業在發展過程中還呈現出一種不穩定的狀態,所以要想對當前農業經濟現狀進行改善,則需要通過宏觀政策及微觀的方法和技術來進行解決,需要依靠一種全新的農業發展思路,使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更好的與當前國際潮流相適應,走農業可持續發展道路,從而將農業經濟發展中的問題更好的解決。文中對我國農業發展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并進一步對我國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研究進行了具體的闡述。
農業經濟;農業發展;現狀;可持續發展;實現方式
農業資源是農業經濟得以實現的基礎,通過對水域、空氣、土壤、氣候和植被等農業資源進行有效的保護,實現農業生態系統的平衡發展,這是確保農業生產得以提高的重要基礎。只有農業資源和生態環境能夠得到有效的保護,才能確保農業資源實現永久利用和可持續發展。通過對農業資源的保護,從而確保子孫后代對農產品的需求能夠得到滿足,實現土地、水和動物資源的永續利用,在經濟、技術和環境上實現農業的持續發展。目前我國農業的發展滯后于工業的發展,而且農業在發展過程中所面對的經濟環境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特別是在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后,由于我國農業發展的總體水平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農業生產效率較低,投入產出不協調,而且農村存在著大量的勞動力的浪費,在這種情況下,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受到更多的關注,已成為當前農業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課題之一。
自我國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后,我國農業發生了巨大的轉折,其不僅使農業機制放活,而且農民生產經營擁有了更多的自主權,農村的生產力得到解放,對農業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打破了分配上的平均主義,使生產關系與生產力實現了適應,充分的調動起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和生產水平,使農業產值及農民收入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使農村的溫飽問題得以解決。目前在社會發展的新時期,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下,由于農業機械化配置程度較低,農業投資比重較小,缺乏健全的基礎設施等,從而導致當前農業經濟發展緩慢,家庭式的生產模式,導致農業生產過程中缺乏協作性,而且生產效率低,技術落后,小農經濟特點較為突出。目前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農民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從而使用大量高毒及高殘留的農藥和化肥,這不僅導致農產品的安全性無法得到保障,而且造成土壤板結、酸化,土壤結構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農業受到了嚴懲的污染。由于經濟發展過程中導致生態環境受到破壞,大量耕地被侵占,水土流失嚴懲,水利工程基礎設施缺乏,無法有效的發揮水利工程的效益。另外當前我國農村經濟全作社還沒有全面進行普及,缺乏健全的農村金融休息,專業化的農業人才缺乏,農業科技知識得不到很好的普及,這都制約了當前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步伐,影響了農業經濟的發展。
1.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實現方式
要想實現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則需要加大對農業科技知識的普及力度,通過對農民科學生產進行有效的指導,從而使農業生產成本得以降低。加快農村經濟合作社的建立和推廣,這樣不僅能夠有效的提高農民的收益,而且可以為農村富余勞動力提供良好的就業機會。在農業經濟的發展過程中,需要將環境建設有效的結合起來,加強對耕地的保護。在加快農業生產效率不斷提高的基礎,要不斷的強化對農業生產的再教育,通過政策引導和鼓勵等多種形式,從而充實農業專業隊伍,使農業專業人才能夠到基層農業部門中對農業生產進行指導,加大對農業建設資金的投入力度,加快農業機械化建設的步伐。國家應采取相應的扶持政策,加大對水利設施建設,更好的提高農業的生產能力,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確保農產品的安全性,從而打造綠色農業品牌。
在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實現方式上,不僅需要加大生態農業的建設,而且還要大力發展農業科技,從而加快農業經濟的發展。首先要發展開拓資源的技術,開發利用新的資源以進行農業生產,目前海洋、沙漠和某些種類的生物資源比如微生物和太空資源都有待大力開拓。其次是節約資源的技術,這是一個可以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道理,目前農業生產中資源的有效利用率不高,可見開發節約資源農業技術仍有廣闊的空間。再次是保護資源環境的技術,其中包括減少水土流失,保護物種資源,研究推廣低毒低殘留化肥和農藥,加強工業三廢的治理等等。然后還可開發創新效用的技術,包括深加工和農作物廢物及牲畜糞便利用技術等。最后還有保護效用的技術,包括糧食倉儲技術,果蔬保鮮技術,水產冷凍和腌制儲藏技術等等。
農業是我們國家的基礎產業,需要受到國家法律制度的保護,需要政府從全局統一規劃統籌,建立相關的法律制度來提供農業最基本的保障措施。
國家應制定關于農業發展的法律,包括農業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法律以及保護農業生產力和農民利益相關的法律,并且要認真貫徹農業法律的實施,使農業在法律保護性健康持續地發展。加快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為農民打造美麗宜居的生存、生產、生活環境,為農民居民配置優越的教育、衛生資源,吸引農民留下來從事農業生產。其中采取的重要措施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健全資金投入機制,把農村人居環境建設逐步納入公共財政覆蓋范圍。
此外,還應大力發展農業科學技術的研究和創新,投入資金并給予足夠重視,運用互聯網與農業發展相結合的嘗試,大力扶持農民自主開展農業經營以提高他們的生產積極性。繼續研究探討“農民合作社”和“農超對接”等經營模式,引導農民提高技術、改善經營提高防御自然災害和市場波動的風險。
我國是一個農業人口大國,人均資源占有率處于極低的水平,再加之當前農業信息化和產業化都處于較低的程度水平,在農業發展過程中,對農業資源的保護意識缺乏,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加強對農業資源的保護力度,實現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需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不斷的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提高農業生產技術水平,加強對農業資源的保護力度,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加強農業生產中科技的含量,加快農業的信息化和產業化建設,確保農業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
[1]劉余魏。學習型組織構建與企業戰略實現[J].知識經濟,2011年17期.
[2]王隆麗.談水土保持與水利可持續發展[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3]丁茂蘭.加快水利建設促進甘肅藏區可持續發展[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1年1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