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炳才
我國外匯儲備資產的運用戰略
陳炳才
外匯儲備目前主要投資于美國債券、儲備貨幣金融資產等,少量投資于非儲備貨幣資產。這在目前階段是必然的選擇,也是無奈的選擇。但對于未來,該如何考慮呢?我們不能把經營外匯儲備的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作為不可改變的規則而加以固守,那樣的話,外匯儲備永遠沒有戰略價值。
主權投資基金的投資范圍已經受到嚴格控制和限制,我國是否要繼續以主權基金的形式來進行投資?如果不是,就要研究如何實現外匯儲備的市場化,如何讓民間持有外匯,而不是集中到國家。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引進外商直接投資大體2萬億美元不到,但這卻使中國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經濟和金融面貌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我們能否把中國成功的經驗進行復制,再與國際社會有關國家結合,使其在未來20~30年內在經濟和金融乃至社會面貌上也發生巨大的變化,從而有利于中國未來的持久發展呢?如果未來外匯儲備達到5萬億~6萬億美元,那么是否可以拿出1萬多億美元投資非洲,發展非洲的經濟和金融呢?這不僅有利于解決全球的糧食問題,乃至全球發展的一些資源問題,同時,還可以使非洲經濟和社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同樣,又是否可以考慮投資俄羅斯5000億~6000億美元,用于開發俄羅斯的資源,為未來的中國發展奠定資源供給基礎呢?這些都需要大的戰略設計。
日前,外匯儲備主要投資于債券、證券市場,而對產業投資涉及不多。但中國將來要富強、要強大,僅僅把外匯儲備投資于美國、歐洲的債券、證券市場,難以真正為國內經濟和金融服務。人民幣要走出國門,外匯儲備能做什么?我國如何在全球產業競爭中,獲得領導和引導地位?我國在國際大宗商品交易中又如何才能擁有定價權和話語權?對于這樣一些問題的考慮,就需要我們去研究和設計諸如如何將外匯儲備轉化為直接投資,如何進入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如何推進以人民幣定價,及至在國內建立石油國際期貨交易所等一些戰略層面的問題。一旦對這些深層次的問題有了成熟的考慮,外匯儲備可以發揮的潛力就很大了。但如果對此不加以研究和探索,則龐大的外匯儲備終究只能是在睡大覺的紙上財富,可望而不可用。
(田風摘自《中國外匯》2013年12月上半月刊《對外匯儲備的幾點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