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彬彬 徐 瑋 岳松林
(江蘇省淮沭新河管理處,江蘇 淮安223001)
江蘇省薔薇河地涵管理所屬于省廳直屬水利管理單位,在職編制員工17名,管理著沭新退水閘、薔薇河地涵、桑墟電站、沭新北船閘。桑墟水電站位于沭新河尾,下游是黃泥薔薇河,主要通過灌溉水進行發電。本工程于1986年5月竣工,7月開始并網發電,有效緩解了電網供電的壓力,與此同時兼顧排水、灌溉,設計流量25m3/s。現水電站配置5臺發電機,總裝機容量575kW。水電站上游底板高程2.887m,下游為0.8m。上游配置2.3m×3.56m 的鋼制閘門以及 QPKYⅡ-160-2.5型液壓啟閉機,下游檢修閘門為1.5m×3.56m鋼筋砼平面直升門,配置5臺手搖螺桿啟閉機。自動化控制在桑墟水電站中的應用,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研究課題。
水電自動化控制指的是使用電氣、機械、電子設備,結合預定程序使水電運營操作、監視以及控制能夠在少人或無人狀態下按照計劃進行自動化運轉,這是水電站安全、經濟運行的必備條件,能夠進一步提高水電站工作的可靠性及經濟運行效益,保證電能質量,改善勞動條件,大幅提高勞動效率。通過自動化控制系統的應用,水電站能實現少人或無人值守的目標,這是小型水電站自身發展壯大的實際需求,也是水電站實現現代化管理的重要標志。小型水電站自動化系統的綜合配置是建立在計算機監控基礎上的,進而對整個水電站或整個流域、梯級電站進行水文測報,對公用設備、機組、輔助設備的工況進行監視以及啟停控制,對全站的負荷進行合理分配。與此同時,采用自動化系統后水電站能夠由上級調度機構進行全方位、自動化監測控制。計算機監控系統是小型水電站自動化系統綜合配置的基礎與核心。
計算機自動控制系統為分層分布開放式結構,采用冗余的環形光纖以太網拓撲結構,分為3級,即遠方、控制室、現地,可以進行無擾動切換。越接近設備,系統的控制權限越高。控制權順序為:現地—控制室—遠方。遠方控制經相關授權方可進行操作。控制系統中設置帶密碼的授權、核對程序。
2.1.1 監控模式
早期的計算機監控技術不完善,監控系統不可靠、不穩定,所以水電站的監控通常以常規監控為主,以計算機監控為輔。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監控的可靠性與安全性大幅度提高,傳統的監控方式逐漸被淘汰。全計算機監控模式對于技術、設備的要求比較高,相對來說投資比較大;而以計算機監控為主,輔以常規監控的模式,則投資比較少,對系統要求比較低,與小型水電站生產過程及設備簡單、在整個電力系統中地位與作用相對較弱、退出運行影響不大等特點相吻合。所以說,小型水電站應該采用以計算機監控為主、以常規監控為輔的監控模式。
2.1.2 監控系統的功能配置
系統各級之間采用具有冗余功能的環形光纖以太網實現數據通信,網絡交換機選用進口知名品牌,具備網管功能,采用導軌卡槽安裝方式。控制室通過光纖與遠方傳送遙控、遙調、遙信、遙測和遙視數據,同時可以通過Internet采用TCP/IP規約與上級管理部門調度運行管理系統連接,實現數據與圖像傳輸。
遠方控制設在管理所辦公樓內,距泵站控制室約250m,通過千兆光纖與泵站自動控制系統連接,實現信息采集與調度指令的下發,必要時實現遠程控制。與此同時,泵站、清污機閘等的運行參數、狀態要上傳給遠方控制。
控制室設于泵站控制樓二樓,通過管理所局域網將泵站實時運行信息與數據(如運行參數、狀態、水位曲線、流量等)上傳至上級管理部門,通過監控網絡與現地建立通信,通過工作站的監測監控界面顯示現場設備的運行參數與狀態,同時下發控制命令,監督現地監控單元對監測監控命令的執行。
現地控制是系統最后一級也是最優先的一級,它向下接收各類傳感器與執行機構的輸入/輸出信息,采集設備運行參數和狀態信號;向上接收上級控制主機的監測監控命令,并上傳現場的實時信息,實施對現場執行機構的邏輯控制。
網絡通訊系統是自動化系統可靠、安全運行的基礎,要想建立現代化、自動化的小型水電站,必須要求網絡通訊系統具有較強的可靠性、合理的帶寬、強大的數據吞吐能力以及可維護性、集成性與開放性,從而保障信息交換的順利進行以及實時通信。現階段,各個小型水電站普遍采用工業以太網的形式進行連接,它有著擴展方便、速度快、開放性好等優勢。
2.2.1 站內通訊
值班員工作站與控制室工作站以以太網的形式進行連接,在現地層配置一體化工控機,內部設置智能化模板,集中采集壓力、溫度、電氣量等信號,實現轉換之后,與工作站通過RS485總線進行通訊。值班員工作站通過標準接口RS232、RS485完成與直流系統、勵磁裝置、微機調速器的通訊。
2.2.2 梯級水電站通訊
在梯級水電站主站與分站的通訊工作站間加裝調制解調器、防浪涌以及防雷保護裝置,并通過專用通道進行通訊,收集各個分站的數據與信息輸送到主站,從而實現主站對分站的動態監控。
2.2.3 水電站與調度通訊
通訊工作站將發電計劃與電站信息通過電力載波上報到調度,調度能夠全面、動態掌握電站信息,從而有利于對防洪度汛以及發電計劃進行統一合理配置。
小型水電站的自動化軟件包括操作系統、監控系統、應用軟件以及工具軟件。上述軟件對全部系統資源進行共同管理,從而有效實現數據采集、人機接口、自行診斷、通訊調度、設計參數等功能。操作系統要求具有控制界面良好、可靠性高、可移植性強、通用性好、適用性強等特點。現階段 Windows NT是常用的操作系統,該軟件的可靠性、穩定性以及實用性都比較好,保密性能良好,能管理計算機的所有資源,比如外部設備、存儲器、CPU等,并提供系統資源與軟件接口。監控系統軟件應能有效實現全站計算機系統的自動化監控,并具備數據管理、信息采集與處理、人機聯系、歷史數據管理、雙機切換、時鐘管理等功能。應用軟件包括電壓控制軟件、發電軟件、經濟運行軟件、用電監控軟件、公用設備軟件等。工具軟件一般來說主要包括PLC編程軟件、3D圖形軟件以及開發工具等,它能有效實現軟件連接、程序編譯,使監控系統向用戶開放,方便用戶,提高系統的可維護性。
大部分水電站都兼備灌溉、防洪的功能,桑墟水電站在有效緩解電網供電壓力的同時,兼顧排水、灌溉重任。因此,在水電站自動化控制中,一方面要做好水庫發電的經濟調度,盡可能提高經濟效益,另一方面還需全面準確地掌握水情、汛情,做好防洪度汛工作。自動水文測報系統不僅要快捷、準確、及時地采集水情,同時還需要在較短的時間內作出洪水預報。水文自動測報系統對于中小型水電站的發電、防洪、灌溉、調峰等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水文自動測報系統有多種不同的通訊途徑,比如衛星通訊、短波通訊、超短波通訊等,可結合地質條件以及水電站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通訊方式。
本文從水電站自動化控制的基本含義以及重要性入手,從4個大的方面——計算機監控系統、網絡通訊系統、自動化軟件、水文自動測報系統著手,詳細論述了自動化控制在小型水電站中的應用情況,希望能為同行提供借鑒。
[1]鄭康平,潘建忠.計算機監控技術在某水電站中的應用[J].廣東水利水電,2006(4)
[2]趙英,季紹勇.基于四嶺水電站的綜合自動化系統應用研究[J].浙江水利水電專科學校報,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