隗斌賢
促進院士專家工作站持續健康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隗斌賢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兩院院士大會上明確要求“要著力從科技體制改革和經濟社會領域改革兩個方面同步發力,改革科技創新戰略規劃和資源配置體制機制,完善政績考核體系和激勵政策,深化產學研合作,加快解決制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關鍵問題?!?/p>
院士專家工作站(以下簡稱工作站)作為推動產學研有機結合的有效形式和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重要措施,如何按照總書記“努力克服各領域、各部門、各方面科技創新活動中存在的分散封閉、交叉重復等碎片化現象,避免創新中的‘孤島’現象”的要求,加快建立健全各主體、各方面和多環節有機互動、協同高效的推動機制,進一步促進工作站健康可持續發展并取得實實在在的合作成效,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要從“面上量的拓展”向“內涵質的提升”轉變
浙江省工作站建設起步較晚,目前發展較快,勢頭很猛,現已接近400家,“十二五”末預計可達到500家,所以要從面上向重點、由數量向質量轉變。為此要突出重點、抓典型示范。突出重點是要把有限的資源集聚到企業、集成到需要且能發揮獨特作用的重點領域、重點方向、重大部署上來,使工作站建設既能夠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又能起到輻射引領的作用。典型示范就是各地要集中力量扶持培育若干示范工作站,特別是模式與機制創新的工作站,以便積累經驗示范推廣。
二要從“合作協作”向“集成裂變”轉變
總體上講,院士等科技領軍人才相對于創新發展的需求還是相對稀缺的資源。浙江省是院士“小省”,225名浙籍“兩院”院士列全國第二,但實際在浙的僅34人,列全國第九。如何把這些資源集聚好、利用好、挖掘好,需要創新、拓展。用什么方式和載體把院士及其團隊“粘牢”并發揮作用,需要探索與實踐。浙江省已經提出了依托工作站平臺實施“院士智力集聚工程”,并與“浙商回歸工程”相銜接,把海內外的院士專家和科技社團的智力資源柔性引進到浙江,為浙江服務,在浙江發揮作用。
為此要研究院士專家的成長成才脈絡、學術譜系、學科布局、年齡結構、地理與人文分布與演化,以及他們與本地創新發展的關聯度,為集聚更多的“天下院士專家為我所用”奠定基礎。要搭建院士智力創新創業服務高端平臺,如依托高新區、科技城等創設院士科研孵化園區,推動工作站產業化,使院士專家高端智力能夠發揮知識溢出、創新互動、引領發展等集成裂變效應。還要推動院士專家與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結對,或依托工作站與院士所在大院名所聯合培養專業碩士和本土創新人才,更好地發揮高端智力裂變作用。
三要從“多層次多主體合作推動”向“點線面結合系統推進”轉變
近6年來的實踐,浙江省已形成了省市縣多層次聯動,企業與高校、院所、地方政府、科技社團多主體協同的工作站建設“大聯合大協作”機制,成效明顯。但政策、資源的利用挖掘不夠,特別是國家層面缺乏統一的協調機制與政策,相關法規也是空白。為此,要按照加強頂層設計、資源系統整合的要求和企業技術創新過程已從成果轉化向技術創新模式轉變、從線性模式向全創新鏈關注轉變的新趨勢,逐步構建以工作站為點、以全產業鏈產學研合作協同創新聯盟為線、以建立區域協同創新基地和戰略決策咨詢制度為面的點線面結合的系統推進機制。
“點”上的合作包括項目、人才和單個企業、院所、高校及院士團隊的對接,重在突破一些關鍵技術。“線”上的合作主要是通過產業技術聯盟,沿著創新鏈和產業鏈布局,通過深入推進協同創新與開放創新,構建高效的共性關鍵技術供給平臺,主動為行業共性核心技術創新突破服務?!懊妗鄙系暮献髦饕峭ㄟ^站地協同創新基地,為地方黨委政府決策提供戰略咨詢等解決區域發展戰略問題。這樣就可以實現由分散式、短期性合作創新向實體化、團隊化和長效化轉變,形成持續推動產學研合作的動態系統機制。
四要從“完善考核管理”向“主動引導創新模式”轉變
加強考核、完善評定和規范管理,在工作站建站初期是必要的。在工作站建設與發展中如何發揮好市場與黨政部門的作用,特別是如何發揮企業在市場中的自組織功能,最終形成企業主導、市場決定、多方有效協同的產學研集成創新模式,是值得研究的新課題。中央已明確市場在配置資源中起決定性作用,并強調企業是創新的主體,作為以企業為主體的工作站建設也要更新理念、完善管理。
此外,還要主動引導工作站基于企業創新能力與合作模式的協同演化、制度創新與技術創新內生耦合的創新模式,特別是基于產業鏈技術創新要求的產業技術聯盟,以及共建研發基地、組建研發實體進行模式創新??梢哉f,工作站的生命力就在于模式創新。能夠基于企業主體和市場需求,推動創新周期引發、催化機制的相互配合以形成螺旋式互動協調機制,使工作站自發調整其研發方向與合作模式,就能夠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并發揮更大的作用。
一是深入推進協同創新和開放創新,引導工作站嵌入企業創新全過程
首先要在已有評估認定基礎上,加強對全省范圍工作站進行分類研究,重點在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綱要確定的重點領域,選擇一批科技創新工作基礎好、急需實現從技術跟隨到技術引領跨越的企業,作為試點和典型,采取后補助和獎勵方式給予重點支持,明確由院士專家領銜、企業主導聯合創新的全過程,提出各創新主體的重點任務和職責要求,為推動和指導企業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其次要引導構建工作站戰略聯盟。圍繞國家振興產業和浙江省戰略性產業重大技術創新需求,充分發揮企業工作站高端、前沿、跨界、集聚和戰略引導獨特優勢,在全省范圍內選擇一批取得突出實效的同行業建站企業和上下游建站企業組建產業工作站戰略聯盟,進行聯合攻關,共享知識產權,促進國家重點領域的創新突破,加快科技成果向生產力轉化的進程。指導和鼓勵地方立足本地產業技術創新需求,構建支撐本地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區域工作站戰略聯盟。鼓勵行業協會、科技社團,依托本行業、本學科領域院士專家資源優勢,充分發揮其組織協調、戰略咨詢、科技評價等作用,推動本行業工作站戰略聯盟的發展;還要繼續組織開展院士專家產業行企業行、懇談會、圓桌會等活動,促進院士專家及創新團隊與企業頂尖創新團隊的深度交流,幫助院士專家與企業建立合作共贏的互信機制。定期組織實施院士專家高層論壇,促進高校、院所、企業、政府和科技社團的交流與合作。
二是積極實施高端智力匯聚工程,專項研究制定引進、培育的相關政策
要突破現有的人才培養政策限制,在依托工作站并聯合高校、科研院所為企業培養高端人才上給予政策支持和傾斜,如依托工作站為企業培養創新人才,開辟工程類碩士、博士培養渠道等。要在依托院士專家為企業培養跨學科、跨區域、跨產業創新團隊方面給予政策傾斜,重點支持企業與大學、科研機構的研發人員合作開展未來技術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設立工作站人才引進培養專項資金。要構建完善的工作管理制度,包括黨委政府、有關部委辦局以及建站企業都要有具體的支持和發揮工作站作用的具體方案,制定科學的評價、考核和激勵機制,做好工作站的規范化管理、過程管理和績效管理。要按照習總書記“在政治上關懷院士、工作上支持院士、生活上關心院士,當好‘后勤部長’”的要求,加強相關政策保障,從而“讓一切創新源泉充分涌流”,“讓包括院士在內的各類優秀人才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更好建功立業”。
三是加大支持、強化保障,構建面向企業協同創新的工作站服務體系
首先要加強對工作站協同創新需求的調研,針對各地發展戰略布局、高新產業發展和技術創新重點,引導建站企業在基于內生需求的前提下優選院士專家和研發項目,有針對性、定向性地引進院士團隊,為建站企業和院士團隊提供機會識別,提升工作站供求對接及其運行的有效性,為使雙方合作的交易成本最低、成效最高提供高效優質服務。
其次要建立健全工作站公共服務平臺,有針對性地開展建站前、中、后配套保障服務、評價咨詢服務,推動建立工作站資源開放、共享、合作與交流的機制。要完善信息傳導機制,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發揮科技評價、法律咨詢、知識產權服務等中介作用,在完善院士專家信息庫、企業技術創新需求庫和成果專利庫的基礎上拓展其服務功能,豐富服務內容;還要加強與海內外院士、科研機構、高校和科技社團、學術機構的聯絡聯系,創新聯絡聯誼方式,拓展聯絡聯誼渠道,優化聯絡聯誼措施。要發揮行業協會和科技社團的優勢,對本行業、本學科領域的工作站建設加強指導與協調,推動協會、學會與企業聯合開展工作站建設。
(作者系浙江省科協副主席、浙江省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協調小組辦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