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穎
(吉林大學 軍需科技學院,吉林 長春130062;廣發銀行 盤錦分行,遼寧 盤錦124010)
近年來,盤山縣經濟發展很快,隨著國家宏觀調控對經濟采取貨幣緊縮政策,金融機構的貸款增幅緩慢。 盤山縣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是以金融機構為主,民間借貸為輔。 自2011 年存款準備金多次上調后,金融機構的信貸規模總量減少,使盤山縣中小企業面對著更大的資金壓力,加大了企業發展的困難。
內源融資指的是企業將留存的經營所得進行再投資的過程。內源融資是中小企業融資的重要途徑,因為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狹窄,發展需要的資金主要是靠自身的積累。盤山縣的中小企業大部分是家族企業,家族式的管理缺乏長期經營及資金積累的理念,往往使企業的留存收益不足,造成企業內源融資有限的狀況。
外援融資可以分為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 在我國股票、企業債券市場的門檻很高,盤山縣中小企業經營風險大、資信低,很難達到準入標準。 而受我國有關政策法規的限制,中小企業也很難獲得發行企業債券的資格,所以中小企業融資只能取決于間接融資。
2.1.1 服務系統存在弊端
縣局中小企業申請貸款的程序比較復雜。金融機構縣域支行的管理權限越來越小,信貸權限上收,部分商業銀行信貸門檻很高,只供應縣域幾家企業,對其他企業設置了嚴格的限制條件,金額比較大的貸款基本需要省級評級、總行審批,審批環節多、流程復雜、周期長。最近一些金融機構也陸續推出了適合中小企業融資的金融創新產品,但面對中小企業復雜多變的金融要求,這些金融創新產品還不能滿足中小企業發展的需求。
2.1.2 金融機構與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銀行等金融機構與中小企業之間存在著很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現象,信息不對稱是金融機構拒絕給中小企業貸款的原因之一。 在信貸市場上,企業是信息優勢者,而銀行等金融機構處于劣勢地位,這造成了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貸款承擔了很大的風險。盤山縣的信貸市場上也存在著同樣的問題。
2.2.1 服務于中小企業的金融體系政策不完整
目前國家在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擔保難的問題上提出了一些政策,但還是一些初步的措施,沒有形成完成的金融政策體系,現行的金融政策體系對中小金融機構的貸款、中小企業直接融資和中小企業民間借貸都有嚴格的限制,使得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狹窄。
2.2.2 有關中小企業的法律、法規不夠完善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作為“看得見的手”應該健全社會服務體系,做好公共服務、公開融資信息、促進融資市場的形成與發展。 盤山縣政府及金融監管部門為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出臺了一些措施, 中小企業的法律環境與政策環境都有一定的改善,但整體上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體統的環境還沒有形成。
2.3.1 金融構貸款給中小企業的風險較高
與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很難從銀行等金融機構借款,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金融機構承擔了中小企業的經營風險、財務風險和信用風險。 當企業資金中的自有資金和借入資金比例不當,就會造成企業資本結構不合理,如果舉債規模過大,企業支付利息的負擔加重,企業無力償還就會影響企業的經營,形成連鎖反應使企業陷入困境。
2.3.2 中小企業缺乏抵押財產,融資成本高
企業的信貸成本包括融資使用費即借貸利息和融資費用,其中融資費用是企業在籌集資金的過程中發生的費用。由于中小企業的經營風險和信用風險比較高,金融機構在向中小企業發放貸款是一般要求中小企業提供資產擔保抵押。但是中小企業的資產結構中固定資產的比例偏小,而銀行等金融機構又傾向中小企業固定資產抵押,至此中小企業的狀況很難滿足金融機構的放貸要求。
中小企業融資困難不僅制約著其自身的發展,也不利于盤山縣整體經濟的發展,所以各方都應該努力解決盤山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3.1.1 加強公司治理,提升企業信譽
信用是企業的最重要的資本,中小企業不像大企業那樣有著廣泛的知名度,可以憑借品牌來獲得借款,所以中小企業就更應該注重自己的信用管理。首先,企業要構建誠信文化,不僅每個員工都認同和堅持企業文化、維持企業信用,企業領導人更應該以身作則、樹立道德威信。 其次,企業要遵紀守法,這是對企業的底線要求,也是企業的生命線,是必須做到的。 最后,嚴格質量管理,重視售后服務。
3.1.2 規范企業財務制度
中小企業要強化財務管理意識, 重視對財務活動的監督管理;嚴格規范內部管理,財務人員不僅職責要分明而且應該互相監督,保障財務資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自覺遵守財務制度,按照規范的程序定期提供全面、準確的財務信息;在日常經營過程中,及時清除債務、償還利息,樹立重諾守信的良好形象。
3.2.1 引入評級機構,增強金融機構的風險識別能力
金融機構可以借鑒外部評級機構對中小企業信用進行評級,利用專業機構的技術來獲取中小企業的信用信息,降低對中小企業放貸的信用風險。 但是,如果對外部機構依賴過渡會增大信貸風險,所以,金融機構應該提高內部評級能力。
3.2.2 加強銀行與有關部分的信息共享,建立中小企業信用制度
中國人民銀行建立的全國統一的企業和個人征信系統記錄了企業和個人的基本信息、信貸狀況,金融機構可以通過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進行聯網查詢,收集本地企業的有關信息。另外,金融機構要加強與政府相關部門信息共享協調工作的力度,將工商、稅務、質監、法院、環保等部門關于中小企業的信用信息納入本機構中,與人民銀行的企業信用信息檔案合并、整理,將屬于同一企業的所有信息整合在其名下,形成該企業的信用檔案,構建中小企業信用制度。
3.3.1 為中小企業貸款提供資金支持
中小企業規模小,財力薄弱,貸款利息支出對企業的影響大。為鼓勵當地中小企業的發展,幫助中小企業渡過生產經營困境,政府可以給予貸款貼息等一些政策優惠,降低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
3.3.2 構建完善的信用擔保體系,增強對中小企業的擔保
政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融資擔保體系進行改進。 第一,政府應該規范擔保機構的管理制度和風險控制制度,督促從業人員提高對金融、法律、財務、審計、評估等專業知識,提高識別、控制和化解風險的能力;第二,安排專業人員監督擔保機構,保障擔保資本金的落實,防止擔保機構虛假出資的現象;第三,加大對擔保機構為中小企業特別是科技型、創業型、成長型中小企業融資擔保的支持力度,提高資產的流動性和安全性。
中小企業對經濟增長、擴大就業、增加稅收等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融資難的問題不僅不利于中小企業自身的發展,也制約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本文多方面分析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并從中小企業提升自身水平、金融機構改善其服務和政府相關政策支持三個角度提出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對策建議。
[1]黃淑芬.新形勢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與金融支持[J].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12(03).
[2]王玉.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研究[J].特區經濟,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