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輝 周誠 冀瑜
(1.中國知識產權培訓中心;2.浙江省知識產權局;3.中國計量學院)
專利代理是保證我國專利制度正常運轉的兩大支柱之一,在我國專利事業的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據統計,從1985年4月1日專利法實施至2011年9月底,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的812.4萬件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3種專利申請中,大約有70%左右的國內專利申請是由專利代理人代理,國外來華專利申請代理率更是達到100%(統計數據來自國家知識產權局條法司)。目前,我國專利代理行業已經初具規模,全面進入了市場化、社會化的發展階段,并初步實現了向專業化、規范化、國際化方向的轉變,在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支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專利代理行業蓬勃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諸多問題。一是人數不足,截至2012年上半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已審批設立專利代理機構882家,全國共有1.4677萬人獲得專利代理人資質,其中7697人領取專利代理執業證。而2012年上半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的3種專利申請共計85.7萬件,平均代理率為63%(統計數據來自國家知識產權局條法司)。這意味著平均每位專利代理人2012年上半年代理111件專利,平均1天多就要寫1份專利,這對于撰寫一份質量較高的專利申請尤其是發明專利申請而言顯然是不夠的,專利代理人的短缺可見一斑。二是年齡結構老化,這一問題在全國普遍存在。浙江省執業專利代理人中,年滿60歲以上的占全部專利代理人總數的三分之一以上,如果把年齡在55歲以上女性專利代理人和已辦提前退休手續的專利代理人統計在內,全省專利代理機構中已到退休年齡或已經退休的執業專利代理人約占全部執業專利代理人的40%。內地省份這一問題更為突出。湖南省執業專利代理人55歲以上的超過60%,40歲以下的只有14人;23家專利代理機構中,有10家代理機構全部由退休人員組成,執業專利代理人的平均年齡超過了55歲,年齡最大的79歲。如不加快人才培養,在10年之后可能出現后繼乏人的狀況(徐關壽等,浙江省專利代理業存在問題和發展趨勢研究,載《科技通報》第25卷第3期,2009年5月)。三是知識結構不全面。傳統化工、機械專業的專利代理人占了大多數,一些新型的專業諸如通訊工程、集成電路、計算機、光電、生物工程等新興領域的專業人才缺少。多數代理人知識面窄,只具備專利事務代理知識和技能,難以適應申請人的高端服務需求,難以適應創新主體日益增加的知識產權服務需求。來自國家知識產權局的一份資料顯示,經過20多年的發展,專利代理行業已經涌現出一定數量具有較高業務水平的專利代理人才,但專利代理人隊伍仍存在知識更新緩慢、知識結構不合理、無法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的現象。在專業性突出的生物技術、醫藥行業、醫療設備、信息產業、網絡技術、電子商務等高新技術領域,專利代理人才更加稀缺,且代理人的服務能力有限,服務質量難以保障。由此可見,我國專利代理人才隊伍在人員數量、年齡知識結構、區域發展平衡等方面存在一些深層次的矛盾,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專利代理事業的需求,加快專利代理從業人員的培養,已成為全面貫徹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的當務之急。
專利代理人考前培訓班是加快專利代理人培養的有效途徑,專利代理考前培訓對于解決當前專利代理人隊伍的深層次矛盾具有重要價值。從時間節點看,考前培訓位于專利代理人資格考試之前,是考試通過前的考前教育。由于通過考試的激勵,相較于考試通過以后的上崗培訓、執業培訓等環節,考前培訓的學習主動性更強,其對專利代理人的育成作用也最為顯著。主要體現為:
其一,能夠吸引更多的人參加專利代理人考試,并提高考試的通過率;實現代理人的數量增長。
其二,在一定程度上承擔了普及專利知識和培訓科技從業人員的作用,有助于為專利事業發展儲備人才。為具有其他學科背景的考生提供學習途徑,優化知識結構,解決服務能力不全面的問題。
其三,對專利事業欠發達地區提供免費或低價培訓,并與降分錄取的傾斜政策配套,解決專利代理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根據培訓對象和培訓形式的不同,專利代理人考前培訓可以分為普通短期培訓、中長期封閉培訓和享受傾斜政策人員培訓。
中國知識產權培訓中心和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會每年舉行全國專利代理人資格考試強化培訓班,培訓對象為全國專利代理人資格考試備考人員。地方知識產權局也會自行組織或依托高校組織考前強化培訓班。普通培訓一般為集中培訓,培訓課時為70課時左右,即集中7~9天進行培訓,個別為周末班。
中長期培訓可以分為周末班和脫產封閉班。周末班,培訓課時為200課時左右,上海和北京采取這種模式。江蘇省知識產權局連續兩年組織舉辦為期3個月全脫產的全國專利代理人資格考試考前培訓班,這些措施有助于緩解江蘇省代理人緊缺的狀況。
相比東部地區而言,我國中西部地區的專利代理人才相對短缺,嚴重制約著專利事業的發展。為此,國家知識產權局制定了專利代理人考試中西部地區傾斜政策,鼓勵中西部地區的考生獲取本地區專利代理資格,該政策將很大程度上推動中西部地區專利事業的發展。國家對中西部地區在專利代理人考試上有一個傾斜政策,就是降低一個分數段。作為配套政策,降分獲證的人員要參加享受傾斜政策人員業務培訓班,以加強其對專利代理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8月18日~25日,國家知識產權人才培訓(浙江)基地與中國知識產權培訓中心聯合開展了為期8天的專利代理人考前培訓班,本次培訓班共有118人參加培訓,其中36人通過考試,通過率30.5%,高出杭州考點整體通過率10.9個百分點,59人通過法律單科,通過率50%,培訓成效明顯。
根據通過人員身份、學歷、工作單位所在區域分布、年齡結構、報考科目情況等分析類別,對培訓班學員考試通過情況進行了數據整理和分析。
就年齡而言,培訓班中通過人員80.6%都是35歲以下年齡的通過人員,其中25~35歲的比例占總人數的66.7%,說明考前培訓起到了優化代理人隊伍年齡結構的作用。
就職業身份而言,通過者中以公司職員最多,共10人,占總通過人數的27.8%;專利代理機構員工和科研機構人員其次,各7人,占總通過人數的19.4%;高校教師3人,占8.3%;研究生2人,占5.6%。說明考前培訓承擔了普及專利知識和培訓公司從業人員的作用,有助于為企業專利事業發展儲備人才。
就專業領域而言,通過者中以機械領域最多,共14人,占38.9%;化學領域其次,共10人,占27.8%;電氣、材料等領域人數較少。說明專業領域結構尚需進一步調整。
就區域而言,通過者中來自杭州的占絕對多數,共22人,占比超過60%;寧波地區其次,6人,占16.7%;其他地區8人。說明區域發展的平衡問題需要進一步關注。
(一)深入高校,開展有關專利代理的宣講
高校是各專業高層次人才聚集之處,鼓勵高校教師和研究生參與專利代理人考試,有利于優化專利代理人隊伍的知識結構,完善整體服務能力。為鼓勵更多優秀人才進入專利代理行業,2014年國家知識產權局進一步放寬了在校研究生參加專利代理人考試的條件,規定“高等院校在讀碩士研究生學習期滿一年的以及高等院校在讀博士研究生,視為從事過兩年以上科學技術工作”。建議在今年考試報名工作開始前和考前培訓班開班之前,專門在省內相關高校召開專利代理人資格考試宣講會,使更多的高校師生了解專利代理人行業及考試,動員其參加培訓班。
(二)地方知識產權局有針對性地加大對本區域內人員報名參加專利代理人資格考試和考前培訓的激勵扶持力度
針對參加培訓的人員及培訓中通過考試的人員區域分布不均衡的問題,建議地方知識產權局制定政策,對本地區參加專利代理人資格考試考前培訓并通過考試的人員予以一定的資助,增強參加培訓的意識,提高參加培訓的主動性和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