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人民政府
湖州:積極推進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
緊緊圍繞“六個起來”的要求,以深入推進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和科技金融試點城市等試點改革為契機,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著力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創新平臺研發與服務能力、全社會對科技成果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及知識產權創造、運用和保護能力,積極推進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
一是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圍繞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裝備制造和節能環保等領域,做大做強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全年新認定國家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60家以上。二是加速推進企業研發機構建設。凸顯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鼓勵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央企等共建研發機構,加速推進企業研發平臺建設,提升研發水平。三是探索建立高新技術產業的集聚發展機制。面向市重點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培育發展需求,結合各縣區的實際,加快推進各地高新技術特色產業集聚發展。
一是大力推進科技園區建設。加快推進湖州省級高新園區、德清省級高新園區和省級現代物流裝備高新園區的建設。二是有效促進公共創新平臺建設。力爭新認定省級公共科技服務平臺1家。做好浙江長興綠色動力能源、南潯木業、安吉椅業等省級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運行工作。三是大力推進科技服務體系建設。積極推進各類知識產權中介服務機構發展,搭建專利信息分析服務中心、知識產權托管服務中心、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中心等三位一體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
一是深入拓展科技交流與合作機制。全年新組織實施20項省級國內外科技合作項目、100項科技成果轉化的產業化項目。二是大力引進大院名校合作共建創新載體。深化與中科院、浙江大學等合作,繼續推進我省與中科院的“432”合作計劃在湖州的實施,重點建設并做大做強現有的10個產業化創新中心。三是加速推進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設。圍繞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發揮科技計劃資源配置的引導作用,謀劃和構建一批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緊密結合的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引領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并積極探索支持聯盟發展的有效措施和方式。
一是拓展創新要素的集聚模式。以深入實施“南太湖精英計劃”為載體,加大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領軍人才和團隊的引進培養力度。深入實施保護專利權專項行動,啟動實施專利糾紛案件訴調對接工作。二是探索建立助推工業設計、創新設計發展的機制。以工業設計項目建設運行為突破口,積極探索助推工業設計發展的激勵機制,鼓勵特色工業設計示范基地創優創新,加快推進與合肥工大共建安吉工業設計中心建設運行,進一步健全吳興區多媒體產業園運營機制。三是重點加強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大力推進湖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支持中科院湖州農業中心、中科院水生所湖州中心和浙江大學湖州南太湖農推中心等創新平臺建設。四是建立民生公益與產業技術應用互動發展的激勵機制。
一是完善科技計劃體系。圍繞產業技術創新試點,按照省里“四位一體”的要求,前瞻布局,調整優化完善科技計劃體系,引導創新資源向企業、產業集聚,以新產品、新設備和高技術的產出為計劃評價目標,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二是完善科研經費投入機制。以提高科技創新整體效能為目標,探索采用普惠性的科技創新稅收優惠政策、科技金融政策與擇優支持相結合的方式給予組合支持,發揮好財政科技政策的引導激勵作用,完善形成多元化投入機制。三是推進科技創新評價機制。以著力解決“四不”問題為目標,堅持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并重,探索建立科技中介機構全面介入科技項目評價、科研經費績效評價、知識產權評價等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