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編
編者按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紀元,全會通過的《決定》明確提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如何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如何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是擺在中國經濟理論界和政府經濟管理部門面前亟待破解的重大課題。肇始于1998年,為應對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而延續傳統經濟學思路制定實施的、側重于“需求側”管理的擴張性宏觀調控政策,歷15年至今,面對穩增長、轉方式、調結構的現實目標要求,疲態備顯,作用乏力,深陷窘境。政府宏觀調控的理念、方式、機制、政策亟待應因當下中國經濟發展實踐的變化和現實的需要而變革創新。上述兩個視角的問題,是中國邁向現代市場經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征程中必須抓緊時間、切實妥善解決的重大現實問題。近兩三年來,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賈康所長和他的新供給經濟學研究團隊,基于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現實的真問題,理性借鑒和汲取國外包括供給學派在內的各個流派的理論成果及各個學派政策主張的實踐經驗,并緊密結合中國現實國情、發展階段和轉軌特點,研究形成了注重“供給側”管理,以改革為核心,著眼于生產要素及制度的有效供給、全要素生產率提高的新供給經濟學理論,主張針對“需求側”管理的宏觀調控政策的局限與弊端,構建注重“供給管理”的中國特色宏觀調控體系,力主從供給端發力破解中國中長期經濟增長、結構調整瓶頸,提出“八雙”、“五并重”的改革發展宏觀政策建議。賈康所長與他的新供給經濟學研究團隊的理論成果和政策主張,對上述兩大問題給予了積極而有價值的回應,無論從理論層面還是實踐層面都值得政府決策部門和經濟學界高度關注。
新供給經濟學研究團隊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中國需要構建和發展以改革為核心的新供給經濟學》、《以新供給經濟學理論創新促進可持續發展——在改革中加快實現“中國夢”進程建議》、《中國特色的宏觀調控:必須注重理性的“供給管理”》、《論制度供給的滯后性和能動性》、《壟斷競爭是新供給經濟學的理論基礎之一》、《新供給主義經濟理論和改革思想》、《以“一元化”公共財政支持“市民化”為核心的我國新型城鎮化》等,上述成果均已收錄在2013年8月出版、賈康所長主編的新供給經濟學派開山著作《新供給:經濟學理論的中國創新》中。十八屆三中全會閉幕大約一個月之后的2013年12月8日,賈康所長和他的新供給經濟學研究團隊舉辦了“新時代、新機遇、新供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研討會”,從新供給經濟學理論的視角研究、解讀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探討、交流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面臨的問題,并在會上舉行了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成立儀式。為使政府部門和學界很好地了解新供給經濟學的理論觀點和政策主張,本刊現將賈康所長和新供給經濟學研究團隊的部分研究成果、12月8日學術研討會部分內容及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的有關情況選編成專輯,冠名以《新供給經濟學派關于中國經濟發展和深化改革的研究與探索》刊發,冀望助力于中國經濟現代化發展創新問題之破解,裨益于經濟學研究與交流之促進。
本專輯編輯過程中得到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賈康所長、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姚余棟副司長、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黃劍輝副院長、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辦公室主任劉薇女士以及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相關同志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