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彩紅
(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環境藝術系 江蘇蘇州 215104)
高職藝術院校訂單培養模式的探索
鄭彩紅
(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環境藝術系 江蘇蘇州 215104)
訂單培養是校企合作辦學中最有效、最直接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也是促進校企深度合作的重要途徑。但是,當前高職藝術院校在運行訂單培養模式過程中,存在著很多問題,嚴重制約著訂單培養的效果。本文對高職藝術院校訂單培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實施訂單培養的思路和改進措施,從而為高職藝術院校實行訂單培養模式的順利開展提供了依據和方法。
訂單培養;高職藝術院校;實踐;校企雙方
訂單培養是校企合作辦學中最有效、最直接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也是促進校企深度合作的重要途徑,是當前高職教育中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新探索。所謂訂單培養,就是企業依據自身的發展需要,確定崗位不同規格人才的需求情況,與學校協商并簽訂人才培養協議,雙方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構建課程體系、開展管理工作、組織考核上崗一系列教學活動,雙方在師資、技術、辦學等方面進行資源整合,培養地點可以是在學校,也可以是用人單位,學生畢業后直接進熱用人單位就業。訂單培養是有針對性地進行培養,培養出來的學生熟悉相應地職業技能,上手快,畢業后直接可以工作,使學生零距離上崗,實現了教學與企業需求、技能訓練與崗位要求作、培養與市場的無縫對接。訂單培養的類型比較多,常見的有:簽訂協議型、崗位需求型、松散設班型、合作培養型,其中以合作培養型居多。合作培養是校企雙方共同優秀學生組成訂單班,培養的學生基本留在合作企業就業,這種模式一般以企業冠名班級,如基業班、旭日班、金螳螂班等。盡管各高職院校在開展訂單培養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存在著一些通病,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如:對教學質量缺乏有效監控、現有的評價體系不適用、上課組織模式有待改進、課程與崗位能力需進一步銜接等等。因此,分析高職藝術設計院校訂單培養模式的現狀,總結出存在的問題,對推進校企合作深度開展,提高高職藝術設計人才培養質量有著重要意義。
(一)教師隊伍薄弱
高職藝術院校的教師多半是從學校進入學校的,學歷很高,有著豐富的理論知識,由于缺少實際工作的鍛煉,實踐能力相對欠缺。雖然學院也有導向,要加強專職教師的實踐動手能力,制定了一些相關的文件,如建立專業教師雙師認證制度、建立企業教師工作站,但從實際運行的過程來看,很多制度流于形式,并沒有從真正意義上提高專職教師的實踐能力。企業兼職教師來自于生產一線的能工巧匠,有豐富的實戰經驗,但沒有受過系統的教育理論和方法的培訓,在具體上課過程中,不具備明顯的優勢。兼職教師作為師資隊伍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樣要具備高校教師應具備的能力素質,包括職業道德、學術道德、管理能力、教學技巧和教育教學能力。很多兼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普遍缺乏必要的教育理論知識,不能很好地把握教育教學規律,在教學過程中使用不當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不能將自己豐富的經驗與技能使用適合的方法和手段傳授給學生,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師資隊伍的薄弱嚴重制約訂單培養的質量。
(二)管理制度需進一步完善
訂單班是學校與企業共同建設和管理的人才培養模式,由于企業的參與,徹底改變了以學校為中心的教學組織形式,學生有可能在校內實訓基地上課,也有可能企業接受企業文化培訓,或者是在生產現場學習,教學場所的不斷變更,給教學管理帶來的一定的難度,由于管理更不上,無法達到預期教學效果。由于管理機制的不完善,部分學生會認為工作已經落實,在學習中產生了惰性,就放松自己的學習,最終達不到企業的人才需求;也會出現學生畢業后毀約的現象,使企業遭受損失,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企業的積極性,嚴重影響到校企合作的深度展開。雖然訂單培養是學校和企業共同參與,但很多時期情況是:企業沒有過多的精力來參與管理,管理的任務基本上由學校來承擔,會出現:相應專業的建設和課程的設置上沒有體現企業的愿望,企業的人才需求及變化沒有及時反映到教學中來,人才培養方案沒有及時更新,課程與崗位能力無法對接; 對于教師與學生在外頂崗過程中,缺乏相應的考核和管理制度,對實踐課的教學缺少監控。以上這些問題嚴重制約著訂單培養效果。
(三)評價體系不合理
如何評價“訂單培養” 的利弊,是企業能否得到合格人才的關鍵。當前,很多高職藝術院校對訂單培養還是引用傳統的評價體系,注重的是結果考核,訂單培養的教學過程多變、教學組織形式多樣,應該將過程考核加入進去,單一的考核結果不合理,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也不利于訂單培養的深入開展。另外,訂單培養過程中,學校、企業、教師共同參與培養,也應該將校企雙方合作納入評價范疇。訂單培養教學模式的評價體系應該包括: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校企雙方合作的融合度的評價、培養結果認可的評價。其中對學生學習評價應該涵蓋以下方面:(1)人才素質的高低;(2)教學業績的優劣;(3)企業對人才的需求。
(一)學校和企業聯合策劃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制定培養計劃
高職藝術設計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識材料、會設計、懂管理、精技術”的生產一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訂單培養的周期很短,在有限的時間內和條件內培養成符合企業需求的人才,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至關重要。學校是培養人的主體,企業是使用人的主體,只有雙方聯合策劃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制定培養計劃,以行業、企業的崗位標準、職業能力結構的要求,參照行業職業化運作方式,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才能培養出適銷對路的設計人才。為此,校企雙方要充分協商,共同策劃,具體細化培養計劃,培養計劃要具備:(1)課程體系有較強的針對性,結合工作流程各階段能力點制訂課程教學計劃,建立工學結合緊密、職業能力突出、崗位特色鮮明的的課程體系;企業文化、規章制度、企業經典案例、參與方案的整個工作流程要納入課程體系中,加強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的培養。
提前適應企業的用人標準。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學制是三年,前兩年是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第三年頂崗實習和畢業設計,從入學至第四個學期,學生在校完成素質育化通識課程、專業平臺課程、專業課程的學習,素質育化通識課程要與“專業課程體系”互為補充,相互融合。課程體系中要體現5個能力點:①設計管理能力②創新設計能力③技術應用能力④施工管理能力⑤職業綜合能力。(2)執行計劃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執行計劃要及時根據企業訂單的變化調整,形成全新的訂單培養計劃,從而為企業培養能勝任家裝預算員、公裝方案設計師、公裝施工員、項目管理員、材料專員等崗位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利用校內外實訓實習基地和工作室,加強實踐環節的訓練,同時加強專兼職教師團隊 的建設
校內外實訓基地是實踐能力的重要訓練場所,訂單培養計劃中的實踐教學可利用校內外實訓基地,利用工作室環境,組織學生參與專業實踐環節,提高團隊合作能力、溝通交流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等綜合素質。在專業教學與實踐的過程中,導入行業企業的技術標準,運用現代企業管理模式及先進設備,實施教學研究、工程實訓和頂崗實習,強化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并實現設計研發、行業培訓等社會服務功能,同步提高學生文化、思想、意識、品質的綜合素養。利用工作室中將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相結合,營造真實的實訓環境,學生在每個工作任務的操作時,按照完整工作過程進行訓練,逐步加強學生的專業能力訓練;同時,教學情境的實施采用項目教學、小組合作、項目匯報等方式加強綜合技能的訓練。
校內專職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都有各自的優勢和不足,為了最大限度的發揮各自的優勢,聯合打造專兼職教師緊密結合的教學團隊很有必要。校企雙方要充分協商,在教學過程中,哪些內容需要專職教師來授課,哪些環節需要企業兼職教師來輔導,要在集體備課時確定好。如在景觀施工設計崗位人才培養過程中,由于學校專職教師缺少造價、預算、綠化、施工組織等方面的實際經驗,可以請企業的兼職教師來教授,也可以去工地現場請公路養護的師傅一邊講理論,一邊現場示范,燈光、設備、養護、施工工藝等方面的內容可以去工地現場授課;兼職教師在現場講課時,專職教師也可以接受更多的實踐知識,做到理論教學與實踐技能相結合,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也可以請企業的管理人員開設講座,將企業文化、企業規章制度、經典案例、案例分析等作為授課內容,讓企業文化融入到教學中,讓學生在接受系培養時,增強對企業的了解和對崗位的認識,全面提高職業素質。除此之外,通過與知名企業建立教師工作站,讓教師去企業掛職鍛煉,提升教師的實戰能力;與企業有經驗的工作人員共同授課,發揮各自的優勢,聯合打造專兼職教師緊密結合的教學團隊。
(三)校企雙方共同管理和監控教學過程
校企雙方共同管理學生,學校選派學生工作經驗豐富的輔導員教師擔任專職的班主任,負責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和教學組織工作,包括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及時掌控學生的心理動態和具體的工作情況,必要時作適當的引導。合作企業也要派遣人力資源的專員對學生在工地現場和公司的學習進行管理, 包括頂崗實習管理和實踐課的教學組織,把訂單班的學生當成企業的員工來進行日常管理,邀請他們參加一些企業文化活動、聯戶會、春游活動、運動華比賽,增強學生對企業的情感,讓學生轉化為一名優秀的員工。雙方班主任要將每個環節學生的學習狀況和表現做好記錄,每月做好綜合考評,這些綜合考評是將來學生能否留在企業工作的重要依據。校企雙方要采用一些激勵措施,建立相應的制度,如學時制度、獎學金制度、末尾淘汰制等,使訂單培養班學生日后更具優勢。校企雙方對實踐教學、成績評定、畢業設計等環節要建立質量標準,要完善學生學習和專兼職教師教學的評價體系,建立完善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使訂單培養落實到實處。
訂單培養為企業和學校開通了一條人才培養的快速道,為學生的職業發展提空了廣闊的空間,也為企業解決了人才短缺問題,是當前被廣泛使用的一種培育模式,但還處于探索摸索的階段。校企雙方要團結協作、開拓創新,關注訂單培養的每個細節,認真做好每個環節的工作,通過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科學化的評價機制,加強校企雙方互惠互利的體制機制建設,提升校企的融合度,做實做強訂單培養, 促進訂單培養和校企合作的穩步邁進,使之成為新時期職業技能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
[1]曹起武.高職院校訂單培養存在的問題[J].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29(2):20-21.
[2]王群等.淺析“工學交替、訂單培養”教學質量與監控管理現狀[J].河南科技,2013(3):253--2256.
[3]杜麗萍.高職院校“訂單培養”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為例[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2014(1):11-12.
[4]鄧志輝,等.高職院校訂單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24):89-91.
[5]王林.高職院校實施訂單培養的有效途徑[J].當代教育論壇,2007(1):119-120.
Order training mode of higher vocational art colleges
Zheng Cai-hong
(Suzhou Art & Design Technology Institute Environmental Art Department, Suzhou Jiangsu, 215104, China)
Order to cultivate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is the most effective and most direct a talent training mode, is also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the depth of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But the current higher vocational ar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process of running order training mode,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seriously restricts the orders, the effect of training. In this paper,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order to cultivate higher vocational art colleges is analyzed, and puts forward some ideas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to effectively implement order cultivation, to develop smoothly in order to cultivate mode of higher vocational art colleges to provide the basis and methods.
order training; higher vocational ar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actice; campus and enterprise
G712
A
1000-9795(2014)09-000007-02
[責任編輯:周 天]
鄭彩紅(1978-),女, 江蘇蘇州人,碩士 ,講師,研究方向:教學管理。